孫源
摘 ?要 ?“四有”體育課堂圍繞體能、技能、競賽、興趣展開高效精準的教學活動,以體能發展為基礎、技能教學為手段、競賽活動為載體、興趣培養為核心的教學模式能夠充分關注不同層次、不同特點和不同愛好學生的實際需求,在充分激發學生運動興趣的要求內發展學生體育核心素養。體育學科的核心素養涵蓋了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等關鍵因素,“四有”體育課堂準確匹配體育核心素養發展需求,這也使其成為高中體育教育質量提升的首選模式。
關鍵詞 ?高中體育 ?四有體育課堂 ?教學實踐
一、引言
人才儲備與人才培養是現階段實現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的關鍵,培養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并具備關鍵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成為教育工作的責任和使命。高中體育三位一體核心素養體系的提出指明了體育教育發展改革的方向。“四有”體育課堂在構建過程中秉承著追求實效、因材施教、靈活多樣、激活動力的基本原則,這有效改變了高中體育教育單調重復、活動無聊、競技缺失、趣味不足的現狀。教師將關注重點集中于體能、技能、競賽、興趣等關鍵環節,既滿足了體育教育核心素養培育需求,又適應了高中學生身心參與體驗訴求。因此,“四有”體育課堂的教學時間活動能夠扎實推進高中體育教學質量的可持續發展[1]。
二、體能訓練,貫穿始終
體能是學生參與各項體育活動的基礎。充沛的體能不僅僅有助于學生的體育鍛煉和體育競技,更有助于學生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教師在“四有”體育課堂上應該將體能訓練貫穿始終,根據教學階段和教學內容的差異選擇合適的體能訓練方案,如在運動準備階段可以通過慢跑、健身操、體育游戲的方式開展運動能力鍛煉;在技能訓練環節則可以通過技能與體能相結合的方式發展學生的力量、速度、耐力等體能素質;在放松總結階段可以帶領學生進行舒緩的拉伸運動,進一步感受身體狀態發生的改變。教師在組織學生參與體能訓練時可以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體育游戲或體育競賽方式,有效增加體能訓練的趣味性和競爭性,這能很好適應高中學生的運動心理,改變了學生對體能訓練較為枯燥的傳統認識。在體能訓練過程中教師不斷調整訓練內容和組合排列順序,同時增加音樂等元素,更好地發揮體能訓練的作用與影響。
三、完整技能,主動學習
技能訓練圍繞不同體育項目的關鍵性技能展開,傳統教學模式往往以單個技能教學為重點,學生參與技能學習后依然無法完整的掌握運動項目的技術特點。在“四有”體育課堂上教師更加關注技能訓練的完整性,根據不同運動項目特點展開完整的技能學習活動。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視頻、動畫或教師演示方式幫助學生完整地掌握運動技能,另一方面教師借助教學情境和輔助工具幫助學生深入參與技能訓練并不斷調整訓練方式,保持學生對技能訓練的興趣[2]。“四有”體育課堂強調自主、合作和探索,在技能訓練時教師完成基本教學后要鼓勵和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并探究自身短板,持續改進技能缺陷,教師可以將發展層次相近的學生分為同一小組,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共同學習進步。
四、競賽活動,多種多樣
體育競賽是學生非常喜歡的活動,這準確契合了高中學生好勝心強、表現欲強和參與積極性高的心理特點。教師在“四有”體育課堂應該重視多種競賽活動的有效運用,在各個教學環節積極引入體育競賽,如在教學準備階段通過體育游戲競賽吸引學生快速進入體育運動狀態,達到更好的熱身效果;在技能發展階段引入體育競賽,幫助學生在競賽之中發現的技能短板并予以改進。多種競賽活動的引入能夠讓學生的身體與巡禮保持更加興奮狀態,進一步提升體育課堂教學活動的質量與實效。在競賽活動設計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差異、性別差異和各地差異,如男生更加喜歡具有競技性和對抗性的競賽,女生更加喜歡具有技巧性和娛樂性的競賽;低年級學生更青睞趣味性游戲競賽,高年級學生則更注重充滿挑戰的比賽活動[3]。
五、挖掘興趣,為樂而學
“四有”體育課堂對學生的興趣保持了高度關注,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采取多種方式深度挖掘教學活動中的趣味元素,將教學內容更好地融入游戲、競賽、情境之中,借助高中學生的現有生活經驗與體驗引導學生更好地參與訓練,同時結合學生情況選擇各種游戲、競賽、探索活動等等。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可能少講,而是讓學生自己去感悟、體驗和探索,通過這種方式獲得的技能更能帶給學生成就感。
參考文獻:
[1]吳舒文.基于學科核心素養思想下,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體能模塊的內容設計及鍛煉方法[J].田徑,2019(11):46-48.
[2]黃友德,楊殷俊.高中體育專項化教學對體育后進生體質及體育學習興趣的影響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9,27(05):26-29.
[3]胡小清,唐炎,劉陽,等.近30年美國中小學體育教育發展現狀及啟示——基于《美國學校體育教育發展現狀報告》的文本分析[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8,42(06):8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