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積極改變以往鋼琴教育的教學方式,通過多種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相關鋼琴知識。但由于教師在轉變教學策略過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思政教育的滲透不夠深入,降低了思政教育的滲透效果?;诖耍鶕F階段高校鋼琴教學存在的不足,提出高校鋼琴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高校鋼琴教學;思政教育;教學策略
鋼琴課程是音樂專業學生必須學習的基礎課程,要求學生應能在學習中掌握鋼琴演奏技巧,培養鋼琴演奏能力和音樂表達能力,探索和完成各種鋼琴作品。這些學習要求讓教師在高校鋼琴教學中專注于培養學生的鋼琴技能,而很少在課堂上根據這些知識點進行思政教育。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心理接受能力,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思政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對課程思政構成的總體思考
習總書記對教育事業作出重要批示。高校將在習總書記講話的基礎上,推進教育科研技術改革創新,靈活運用各門課程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充分發揮各學科文化教育內容的作用,全面提高人力資源開發質量。為此,2020年上半年,教育部公布了《高等學校思想政治課建設指導綱要》,進一步推進高校思想政治課基礎建設。綱要是統籌制定課程思政構成,確立具體的內容和目標,在學校全課程中推進思政課題研究,增強政治認同感。民族情感、文化素養、憲法意識、道德修養等思政內容的提供,有效提高了道德修養的有效性[1]。
課程思政是建立在道德思政標準之上的綜合性課程概念,落實顯性教育與隱形教育相結合,需要專業學科與思政過程的有機結合。思想政治課的內容特別注重潛在的文化教育。即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必須融入職業技術教育,必須與職業技能和技能緊密結合。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技術類專業課程的總體目標是推動技術類專業課程成為學校德育課程的一部分,促進教育體系的一致性。
二、高校鋼琴課程思政建設的切入點
(一)高校鋼琴課程思政建設的知識選擇
以《新時代高等學校思政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規定》和課程思政教育為基礎,靈活運用專業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和教學策略,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專業課程,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作用。指導學生整頓主體、三位一體,提升家庭和祖國的情懷,樹立聽黨話、跟黨走的決心。
當然,鋼琴專業是高校藝術專業中相對基礎的課程,在音樂領域占有重要地位。課程思政教育需要把思政教育放在一門專業課上,所以必須明確課程理論。因為高校鋼琴課有時間限制,所以需要根據專業知識的選擇來確定什么是最有價值的專業知識。因此,有必要整合鋼琴課相關課程,與課程設置進行討論,鼓勵學生在課程建設中總結和提煉自己的專業知識。這是因為在基本思想政治建設的過程中,必須考慮鋼琴課的思想政治規定,什么樣的思想政治專業知識最有價值,而這個最有價值的基礎知識內容是否必不可少。兼顧課程內容的思想政治結構,以完成思想政治基礎課和鋼琴教學中最有價值的專業知識的傳授。
(二)高校鋼琴課程思政作文中美育的思考
雖然高校鋼琴教學的技術基礎理論強調對大學生鋼琴演奏工作能力的培養,更重要的是要發現思政因素,鼓勵學生有聽黨話、跟黨走的決心。因此,從知識選擇的角度來看,鋼琴教學思政理論課沒有涵蓋鋼琴教學的真、善、美,因此應該注重審美教育。
一般情況下,美育主要是按照藝術教育培訓的方法和方法來完成的,但藝術教育培訓不能完全體現在素質上,因為它的作用是塑造和提高人的基本藝術技能。鋼琴教學是為了完成內在的提升,喚起最深沉的默念和藝術美。除了能夠通過彈奏鋼琴本身來表達情感外,無需任何特殊的音樂訓練就可以跟隨音樂節奏進行鋼琴演奏,這是一種自然而原始的美感[2]。
美育是美的教學,鋼琴教育是美育的主要方面,是提高藝術素養的途徑。電子鋼琴是一個理性的物體,一個沒有情感的特殊工具,但是當你在鋼琴上彈奏一首歌時,音樂的情感就會流露出來。比如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貝多芬中后期的作品更貼近生命的呼喚,因為它能進一步表達內心深處的感受。
總的來說,美育是德育的基礎,美育決定德育水平。鋼琴課的思想政治構成要從審美的角度考慮,建立適合的課程思想政治管理體系。
三、高校鋼琴教育中思政教育的現狀
(一)思政教育在高校鋼琴教育中的引入較少
將思想政治教育引入高校鋼琴教育,必須以價值為導向,傳遞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最終完成課堂教學和文化教育。價值導向內容具體引導學生塑造馬克思列寧主義人生觀,塑造正確價值觀和社會主義社會價值觀。在鋼琴教育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是發力的關鍵。大部分鋼琴曲是歐式的,環境一定要加老師的講解。如果一味地批判和整合西方國家的觀念,將危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然而,鋼琴教學中電子水平的比例遠遠超過專業知識學習和概念課堂教學。再者,思政教育的思想觀念被擴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將受到很大影響。根本原因在于,能引起大學生耳目一新的內容太少了。
(二)高校鋼琴教育引入思政教育的方法是靈活的
思政教育的本質是人民群眾思想觀念的變化,是肉眼看不見的影響結果。這些特點決定了應該使用多種方法來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學生是思想轉變的推動者,無論教育者采用何種方法,最終目的都應該是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思維錯誤并自覺地改變。然而實際卻是師生特別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思想沖突少之又少,學生缺乏主動性,這樣的教學也阻礙了學生的想法的形成。
(三)在學習效果評價標準中需要增加思政教育內容
在目前的高校鋼琴教學形勢下,由于教學本身注重技能的形成,最終的評價標準多以學生掌握的技能質量來判斷?;旧蠜]有辦法應對鋼琴曲對學生的影響以及教授所帶來的學生思維的變化。由于思想教育的效果沒有得到教育界和從業者的足夠重視,因此沒有對效果評價維度進行研究。
四、高校鋼琴課思政教育內容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學校尚未形成完善的思政教育工作機制
2016年全國高校思政工程全國代表大會提出了適應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勞動要求,全國高校也公布了相應的思政工作意見和方法。各高校的政治教育和課程雖然是典型的思政教育項目,而且層出不窮,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思政教育的內容,如各種學科銜接標準、課程標準的相關內容等沒有充分增加;二是方法還沒有明確要求。第一、二節課的協調沒有有效加強思政教育作用的方法或措施。三是教師尚未形成思政教育實效性的明確基礎[3]。
(二)加強高?;鶎咏逃龣C構思政教育意識
大學基層教育組織的單位是教師,鋼琴課程的教學和實施最終要由教師實施。部分高校在校級尚未形成統一意見或工作機制,或已要求正規化實施,但達到系級后,或因信息傳遞不對稱,或由于其他原因,系自身教育研究部門尚未對思政教育引入思想形成充分認識,教育研究部門本身尚未明確如何做,導致思政教育項目的失敗。
(三)教師需要加強自身的知識
教師是教育的主體,第一責任人是教育的執行者,最終目的是搞好課程思政教育。我國自開展鋼琴教學以來,一直從教學實踐的角度強調練習鋼琴技能的形成。受這種現實的影響,鋼琴教師在教授鋼琴教師的過程中,自然會注重技巧和教學方法的講解。因此,從教師的角度來看,教師自身思維的轉變是將思政教育有效引入鋼琴教學的前提。
五、高校鋼琴教育中思政教育的導入策略
(一)加強思政教育培訓,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
首先,學校要定期組織高校教師積極參加鋼琴教學思政教育戰略導入研討會,讓有經驗的教師在研討會上滲透到鋼琴教學思政教育中。教師可以借鑒他人的教學方法,根據所帶領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改進,然后積極滲透和提高思政教育對鋼琴教育各個教育環節的滲透。鼓勵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積極接受思政教育,提高綜合素質。
其次,教師參加鋼琴教學思政教育戰略介紹座談會后,向學校匯報參加座談會上聽到了什么,以口頭表達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在撰寫報告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系統地整理研討會中學到的講課經驗,在整理報告的過程中,及時發現自己在思政教育導論方面的不足,并進行檢索。通過網絡等方式征求教師意見,彌補不足,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思政教育體驗[4]。
再次,學校可組織相應管理員對老師的鋼琴教學進行突擊調查,并將授課內容、思政教育的介紹方法、學生的反應等以文字和視頻的形式記錄下來。
最后,學??梢愿鶕芾韴F隊的反饋,將其作為鋼琴教師評價的基礎數據,在學期末,積極將思政教育引入鋼琴教學的教師立即獲得獎勵。這不僅充分尊重了一名教師的勞動成果,也有助于鼓勵其他教師為之奮斗。在課堂上開展政治教育,鼓勵學生向老師學習,在指導下,樹立正確的“三觀”,完善相應的知識結構,提高鋼琴教師的綜合素質。
(二)鼓勵學生以探究式教學法引領思政研究
過去,在鋼琴課上,老師會給學生布置相應的課前準備任務,但在課前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更注重預習鋼琴演奏的理論知識以及技能。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根據下一節課的知識,讓學生根據鋼琴知識組成其他小組,在課前準備期間帶頭開展思政活動。
例如,在鋼琴初級教育中,教師可以通過材料的觀看和交流,了解如《四小天鵝舞曲》《映山紅》等中西音樂的文化發展背景,以及創作者的生活經歷。但是,就大學生而言,他們在初高中時對音樂的理解相對較低,大部分學生沒有扎實的鋼琴基礎,在自由學習過程中可能不知道如何下手。所以,老師可以問幾個問題讓每個小組解決。在這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形成對中西文化的理性認識,還可以形成主動的分析能力。感受中國文化的認同感,激發愛國主義。
例如,《四小天鵝舞曲》《映山紅》這兩首歌作者的成長經歷是什么?他們是在什么社會背景下創作音樂的?想通過音樂表達什么樣的情感……每組大約分配5個問題。這樣,學生就可以對每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但也要避免問題過多,使得學生把所有的精力和時間都花在解決問題上。為防止部分學生將解決問題的過程傳給他人,教師可以要求每個學生記錄他們負責的問題、解決方案和想法。課前報告將在上課前一天通過完成相應格式,并提交給學習委員,最終提供給老師。這不僅可以有效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性學習,還可以系統地對報告寫作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分類,在分類過程中比較西方文化和中國文化,預覽教學思政知識的目的。鋼琴課開始時,教師可以根據講座的進度向不同的學生群體提問,學生回答后,可以根據回答進行思政教育和指導,提高思路,提高鋼琴政治教育的滲透程度。
(三)通過課堂競賽提高學生的思想意識和觀念
過去,在鋼琴教學過程中,老師基本上都是在課堂上向學生講解鋼琴相關知識,留出時間進行小組訓練,很少讓學生在課堂上比賽。這種教學情況導致學生沒有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彈鋼琴中,而是把學習鋼琴當作一項學習任務,降低了彈鋼琴的水平,降低了思政教育的傳播力度。所以,為了更好地開展鋼琴課的思政教育,老師可以讓不同班級的學生彈奏我們本課要講的同一個曲目。因為曲目是一樣的,老師可以在學生比賽中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學生也可以通過比賽認識到自己和其他同學的差距,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以良好的態度提高課堂學習的質量。
比如在講音樂《可愛的家》時,老師可以在課前告訴下一節課的上課方式,讓學生集體練習,讓學生講解音樂知識。在課堂上,教師以彈鋼琴的形式向同學們表達自己的感受。鋼琴課開始后,老師可以讓其他小組輪流演奏,并根據他們彈奏鋼琴的流暢度和情感投入程度來評分。通過解釋他們為什么會得這些分數,能夠對自己和其他學生形成一個全面的了解。學生點評后,老師根據比賽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提高整體素質。
結束語
總之,高校在鋼琴教育中引入思政教育時,教師要綜合分析鋼琴教育的實際,通過校師合作,采取多種教學方式,全面提高思政教育的實效性。鋼琴課堂思政教育的引入程度,鼓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提高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牛婷微.高校鋼琴教學引入思政教育的策略探討[J].藝術家,2021(8):2.
[2]劉明.淺談高校鋼琴教學引入思政教育的途徑[J].2021(2019-7):209-210.
[3]劉明.淺談高校鋼琴教學引入思政教育的途徑[J].北方音樂,2019,39(7):2.
[4]周勇.高校鋼琴教學的課程思政建設探討[J].2020.
作者簡介:馬慧慧,1985年1月15日,性別:女,民族:漢,籍貫:吉林省松原市,學歷:研究生,職稱:副教授,畢業院校:東北師范大學,畢業專業:藝術學,研究方向:藝術教育,工作單位:貴州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