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志仙
摘要:現階段,生態文明建設備受社會關注,生態環境是無法替代的,一旦過度開發,可能會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因此,加強生態教育是新時代學校的重要責任。曾有相關教育專家表明,兒童如果經常接觸自然環境,受到生態教育,豐富生態知識,有助于其形成良好的道德素養。為促進兒童的長遠發展,實現現代社會生態文明的建設,應當加強幼兒階段的生態教育啟蒙。在幼兒園時期,若想切實加強兒童生態教育工作,應從環境、教師、課程等多方面著手,開展綜合性生態教育工作。
關鍵詞:新時期;生態教育;幼兒;教育資源
引言: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現階段的幼兒培養教育直接影響著我國未來社會環境的發展和國家的發展戰略進程,因此,一定要重視幼兒環境意識和行為意識的培養,才能給祖國的未來提供保障。幼兒園階段是踐行生態文明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礎,應帶領幼兒開展多樣化活動,培養幼兒愛護動植物的良好美德,主動關心生態環境,拉近與大自然的關系,更加珍惜生態資源,進而形成良好的環境保護意識,圍繞著生態資源和相關教育資源,積極拓展幼兒的學習范圍。幼兒園在開展生態教育工作時,必須要以綠色辦園理念為中心,開展生態環保教育活動,通過多種方式不同程度的滲透,為實現綠色生態文明的教育環境增添助力,強化生態教育觀在幼兒教育工作中的落實,引導兒童養成良好的生態意識,為日后的生態文明發展奠定基礎。
一、幼兒生態教育工作的現狀
其一,未能加強兒童自然生態觀的建設。幼兒園教學較為注重傳授文化知識以及開展游戲活動,很少開展以自然生態為主題的教育工作,致使幼兒生態意識相對較差,使得其知識結構發生傾斜。并且,當幼兒園開展生態教育活動時,注重更多的是環保以及節能教育,未能過多關注自然生態教育,進而使得幼兒生態知識體系較為薄弱。其二,缺乏對生態教育理念的宣傳。就目前來看,幼兒園在開展宣傳工作時,很少圍繞生態教育板塊開展宣傳工作,基本都是以文化知識、校園主題活動、教師與幼兒的個人風采為主題,關于自然生態環境的知識宣傳卻寥寥無幾,未能發現生態教育宣傳工作的價值和作用。
二、幼兒園生態教育的有效路徑
(一)打造良好的生態教育場所
為全面貫徹生態教育工作,幼兒園應當積極建設植物館,內設植物展覽區,并滿足幼兒正常的生活需求,例如:飲用水、休息等等,而與植物館所連接的室外走廊可以作為開展幼兒課外活動的展臺,定期展現幼兒當前的學習成效。幼兒植物館是一個彰顯園內文化特色的重要場域,教師通過進一步發掘生態教育理念的內在蘊含,并以植物作為中心,滿足孩子的性格特點,尊重孩子的心理發展,積極構建一個以植物為主體的生態教育活動場地,為幼兒的生態學習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1]。
(二)打造專業的師資力量
就當前現狀進行分析,很多教師未能對植物知識進行充分了解,因此幼兒園可以聘請相關生物專家對教師們進行植物知識培訓,解答教師對植物生長存在的問題。鼓勵生物專家在園內開展植物知識講座,讓全體師生一同參與進來,了解植物種子的生長環節,加深師生對生態知識的印象。同時也有助于教師形成正確的生態教育體系,了解生態教育的重要作用,營造積極良好的學習氣氛,讓幼兒沉浸其中,豐富幼兒的知識儲備,使得他們可以用心去感受自然生態中的魅力。
(三)打造生態課程資源
教師在進行生態課程教育時,可以隨機詢問學生他們對植物的了解,認為自己與植物之間的關系,并引導幼兒說出原因,進而培養幼兒保護環境的意識。但通過實踐表明,很多學生對植物并為形成清晰的認知,認為植物只有我們日常見到的花草樹,雖然有一部分幼兒認為植物是人類的好朋友,但詢問幼兒具體原因,幼兒卻說不出重點,部分幼兒認為植物很漂亮,還有些幼兒認為植物可以食用,所以是我們的朋友。雖然幼兒明白應該要保護生態環境,但對于保護方法的了解卻十分單一,大部分的幼兒只知道不隨便扔垃圾,做好垃圾分類。對此,教師應當積極改善這一現狀,加強生態課程教育的建設,培養幼兒正確的生態認知,促使其了解自然界中更多的植物[2]。同時,還讓幼兒了解到植物的作用,例如:凈化空氣、制造氧氣、防止泥石流等等。此外,教師還應當積極開展種樹活動,改善自然環境問題,培養幼兒不隨便扔垃圾、出行低碳環保等生態意識,還有助于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品質,促進幼兒的全方面發展。
三、結語
雖然幼兒在生態課程教學中參與度加高,但其持續性相對較弱,如何融入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值得引起廣大教師的思考。教師應在日常教學及生活中,培養幼兒與大自然和平相處的意識,將現代社會中的不良現象作為切入點,向幼兒傳輸生態知識,為其樹立保護大自然、關愛大自然的優秀思想,積極開展實踐活動,切實做到言傳身教。同時,教師在與幼兒的相處過程中,積極構建生態化師生體系,推動著現代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秦虹. 陶行知教育思想下幼兒園生態教育研究[J]. 當代家庭教育, 2019(14):1.
[2]成紅娟. 幼兒園教育中幼兒園生態教育模式策略研究[J]. 文學少年, 201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