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秀芬
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形成的重要時期,所以該時期的教學管理工作對于學生之后的人生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學生管理工作的好壞離不開班主任督導與教育,班集體的發展也需要班主任進行有效引導,為班集體中的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和風氣,這些都直接影響這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今后的個人成長發展。但是目前由于小學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過程中缺乏經驗,造成管理效果不佳,因此,亟須針對現狀尋求更好的管理措施。
關鍵詞:以生為本;靈動管理;小學班主任
前言: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紀尚小,在學習活動中缺乏紀律性和自律性,使得學生不具備良好的行為規范,因此如何做好學生班級管理工作,成為了小學班主任的重點任務之一。即小學班主任不僅需要保證學生能夠保持該年齡段應有的天真等特性,也需要為學生樹立正確的規范條例,管理過程中不能過于嚴格,致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抵觸心理;管理也不能過于松散,不利于學生樹立紀律性,管理工作即失去了效果。因此,作為小學班主任需要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圍繞學生開展靈動性管理工作。
一、小學班級管理的現狀分析
(一)班主任班級管理教育理論薄弱
隨著教育部門針對小學階段開展的新課程改革工作的不斷推進,教學過程中落實素質教育是任課教師的重要教學任務,特別是在現代教育大環境之下,教師和家長都已經意識到對學生的教育不僅僅局限于理論知識,同時,還需要對學生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以及學習能力等進行全方位的培養,此時就需要小學班主任針對現狀對班級管理工作模式進行調整[1]。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涉及的學科范圍較為廣泛,其中就包含了心理學、教育學和管理學等,然而,很多小學班主任僅僅學習過一些教育學知識,對于心理學和管理學知識掌握不多,此時班級管理教育理論較為薄弱,需要后續加強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
(二)班級管理工作中學生主體地位有待提高
由于一些小學班主任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致使課堂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作用發揮,大多數的教學課堂都是教師單獨的講解知識點,學生被動的聽,這種教學模式非常單一,長此以往,學生會對學習產生抵觸心理,覺得學習充滿枯燥,甚至會存在一些厭學的情況。針對這種情況,小學班主任需要轉變自身的教學管理觀念,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成為真正的主人,班主任作為一個引導者,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增強學生對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配合度和熱情,以便班級管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技巧
(一)班主任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榜樣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好奇心是學生最大的天性,小學生會因為自身的好奇心會探索一些事情,同時,出于好奇心,小學生對于成人的行為舉止會進行模仿。對于小學生來說,除了家長,接觸最多的便是自己的班主任老師,所以班主任的一舉一動都會直接影響著小學生[2]。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管理者,便需要以身作則,從自己出發,約束自己的言行。與此同時,小學班主任需要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文化素養,這樣才有利于提升班級管理工作效果。
(二)選舉和培養學生干部,起到帶頭作用
小學班主任一般兼任學科教師,所以班主任不僅僅需要開展班級管理工作,還需要完成授課教學任務,不可能每一項工作都能夠完美處理。班主任會在班級中選舉班干部負責一些班級事務,選舉的方式最好是由學生自己投票,絕對的民主,以便后續的管理工作能夠順利進行。在之后的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需要注重對班干部的培養,除了教授班干部管理班級的理論知識外,還需要幫助班干部增強管理班級的實踐經驗,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
三、以生為本,靈動管理實施策略
(一)以生為本,了解每一位學生
小學班主任想要將班級管理工作做好,最關鍵的基礎工作便是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不僅僅局限于小學生的基礎信息,同時更加需要關注學生的性格、特長以及興趣愛好等,此外,還有一些特殊情況的學生,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更需要多加關注,可以定期進行家訪,給予這些特殊學生一些額外的幫助。班主任要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使用平易近人且和藹可親的溝通交流形式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這樣,學生如果在學習和生活上遇到問題,會樂意主動和班主任進行溝通,班主任便能夠嘗試幫助學生解決問題[3]。
(二)建設良好的班級氛圍
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將有助于管理工作的開展。當然,良好班級氛圍的建設離不開班主任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對于班主任來說,需要公平對待班集體中每一位學生,不能夠因為學生存在一些特殊原因或是因為學生的學習情況好壞而采取區別對待。此外,班主任需要在班級管理過程中,使用溫和的手段引導學生,應形成和諧友愛的班級班風。
(三)發現學生特長,并制定獎罰體制
在教育改革的推動下,為實行以生為本,靈動性的班級管理工作目標,班主任可以在開展工作過程中制定一些獎懲制度,制定好規矩才能夠更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更好地約束學生的行為舉止。班主任可以在工作過程中及時發現學生的特長,要知道每個學生的個性與特長都各有不同,班主任就可以在管理過程中充分挖掘學生的天賦特長,引導學生意識到自身的優勢和發光點,提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信心,增強學生對學習的熱情。
(四)班級管理要兼顧個人管理和集體管理
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首先需要對所有學生做到一視同仁,在處理學生問題時保持公平公正的處理態度,不能夠因為學生考試成績高低而區別對待,兼顧好學生個人管理的同時,也要照顧到集體管理效率的提升。集體管理并不意味著強調絕對的一致性,公平公正的班級集體管理工作形式,并不是排斥學生所具有的個性特點。班主任可以定期的組織與學生的溝通談話,發掘學生的性格特點,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和學習心態,從而有針對性的調整自己的班級管理形式。
(五)班級管理要從學生們的需要出發
開展以生為本的靈活性班級管理工作,便要做到為學生服務,所以班級管理工作形式和內容必須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如果班主任脫離了這個管理理念,那么制定的管理方案也不會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因此,班主任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需求,充分聽取學生們的建議和意見,從而使得班主任能夠對自己的管理方案進行適時調整[4]。例如,學生在剛開始學習文言文的時候,學習難度較大,可以讓學生將自己喜歡的名著和經典書籍與同學進行借閱交流,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對中華經典文化建立較強的學習興趣,以便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課本上的知識內容。
結束語:綜上所述,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面對年級尚小的學生開展管理教學活動時,教師首先需要將自身的教學理念和觀點進行調整,以便更加適合開展低年級的教學活動;其次將教學內容與教學改革相結合,落實教育教學改革目標,堅持以學生為本,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生活習慣進行靈動性管理,幫助學生在小學階段就能夠樹立正確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為學生進入后續高年級的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同時,為進一步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發展奠定良好根基。
參考文獻:
[1]張新萍. 以生為本 優化管理——談農村小學班主任的班級管理[J]. 新課程(教研版), 2020.
[2]鐘楊. 以生為本,靈動管理——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策略初探[J]. 語文課內外, 2019,(020):322.
[3]王曉偉. 以生為本,靈動管理——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策略初探[J]. 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 2019(2):1.
[4]高愛霞. 以生為本 靈動管理——淺談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心得[J]. 讀天下:綜合, 201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