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梅
【摘要】在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其認知能力和性格發展水平都因人而異,班主任在開展日常工作教學中,要注重對小學生的心理的教育,在其成長過程中一旦發現小學生有心理問題,及時進行疏導和解決。本文對當代小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教育對策進行簡單的分析與闡述,從而幫助學生減輕學習壓力,改正不良學習習慣,進而使學生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
【關鍵詞】班主任;小學生;心理問題;教育對策
引言:在如今教育背景下,由于社會競爭力大學生學習壓力大,導致家長和學校對小學生的學習成績過于重視,進而影響小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嚴重者更是扭曲了小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了引導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班主任應積極樂觀地面對小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從而塑造出性格好、三觀端正的孩子。我國教育行業應加大班主任對于小學生心理教育的重視程度,保證學生在學校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成因
在如今的學習壓力下,外界因素可能會影響了他們對社會和對自身能力的正確認知。造成小學生的心理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小學生自身性格因素的影響。據相關資料表明,如今國家雖然制定政策提倡減少小學生的學習負擔,大部分學校也相應地落實政策做到了這一點,因此小學中的低年級學生在考試中的學習成績主要源于學生自覺學習的結果。但由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年紀較小,在課上缺少主動學習的意識,一旦家長對于學習成績給予極大的關注,小學中低年級的小學生就感到極大的學習壓力。
其次,小學生對自我認知出現偏差。在學習上有問題的學生在對自我學習能力的認知上存在一定問題。有的學習較好的學生在家中經常受到夸獎,經常將自己置于過高的位置,而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在家中得不到家長的理解和支持而受到責怪,他們在學習上就會感到極大的不適應,從而產生叛逆心理,甚至厭學產生一蹶不振的心理。最后,小學生受到家長過多的期望的影響。小學生受家長影響最大,有一部分家長想要給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不愿意讓孩子面對學習有太多的壓力,這反而更能激發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意愿;還有一部分家長對于孩子要求過高的類型,不允許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排名下降,一旦孩子學習成績出現問題,這部分家長對孩子的學習能力差生質疑,進而導致小學生有極大的心理壓力。
二、小學班主任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對小學生進行正常的心理引導
每個小學生對學習都有自己的學習節奏,都有著自己的心理想法和性格特征,這就需要老師在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還要依據小學生在學習上出現的問題進行耐心的教育,進而使老師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作為小學班主任,老師要積極地融入到小學生中,并根據其學習情況、學習習慣等來給小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以此來達到班主任對于小學生心理教育目的。
在小學班級中,有的小學生本身性子較慢,他們大多課堂上認真學習,自制力也比較強,但是就是對一些知識點無法做到掌握。班主任面對這種情況應該與這些小學生課后進行談心,耐心的對他們進行心理的引導與教育,進而提高學生對自身學習能力的自信,還有些小學生性格比較叛逆,因為父母過于注重成績,導致產生厭學心理。對于這些小學生,老師應召集這些學生進行深刻的談話,與他們共同分析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并鼓勵他們學習并正確認識自身能力。老師在課堂開展小組活動,鼓勵學習好的學生主動地去幫助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培養學生互幫互助的良好道德品質。
(二)改變老師的教學方式
以往的課堂教學模式往往是班主任講學生聽的課堂教學,學生只能被動式的聽講,使得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對于難點不能得到及時的解決,因此,這很大程度上影響到老師課堂教學的效率。班主任要積極的采用相互合作的學習模式增加小學生的積極性,不斷的激發課堂上活躍的氣氛。例如,在學習書本上某一章節的內容時,班主任可以組織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首先,班主任可以引導學生互幫互助的原則,讓不同學習習慣、不同學習能力、不同性別的小學生進行自由的組成學習小組,每個學習小組一般為5人,小組互幫互助為后續小學生學習打好一定基礎。其次,班主任應當加入到學生學習小組中去,與學生一起探究書本上的知識,在學生合作學習中解決學習上的問題,并在對知識設計幾個問題,問題結合老師具體的教學重點內容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使得老師設計的問題更具有針對性、概括性的特點。如語文課上學生需要學習幾個生字詞,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利用字典等學習工具讓學生自己查找讀音和意思,進而不僅增加學生的學習樂趣,還加深學生對生字詞的印象;小組探究作者的寫作思路和采用的寫作手法;小組探究文章所表達的作者的思想情感等。
(三)組織相關心理教育活動
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可能會面臨各種學習困難,當學生對于成績期望值與現實情況出現不同時,會帶給那些學習出現困難的小學生產生一定的心理問題。如果班主任僅僅通過口頭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教育,教育成果不明顯,因此,班主任可以在課后組織一定相關心理教育活動,比如讓學生課后進行賽跑比賽,當學生輸了,班主任要及時給予心理產生落差的學生進行開導:要做一個心理勇敢的人,以樂觀積極的心態對看待并迎接困難,這樣困難才會被我們踩到腳底下。
因此,學生就會在班主任的激勵下對于學習產生勇氣,培養學生對自身樹立積極樂觀的認知觀。當今社會競爭激烈,導致每個小學生的學習壓力也較大,因此班主任應給予小學生足夠的關注,并在學習和心理方面給予小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與教育。只有正確的認識自己,小學生才能做到全面的發展。
結束語:綜上所述,小學時期是成長的關鍵時期,直接關系到小學生性格和價值觀的形成。因此在小學階段,家長和老師要加強對小學生心理教育的重視程度,確保學生的心理健康,幫助學生后續的成長發展形成相應的性格優勢,學生在老師的激勵下才會更加熱愛學習,唯有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小學生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紅斌.淺析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學周刊,2020(21):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