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英語教材中的單元綜合板塊獨具特色,其集靈活性、獨立性、整體性于一身,為小學英語教學打開了新思路。小學英語教師應關注單元綜合板塊與單元主題、教材立意之間的關系,重視板塊教學在學生英語學習中的作用與價值,在此基礎上,積極深挖教材,嘗試將零散板塊巧妙整合,避免割裂教學。教師設法加強單元綜合板塊之間知識點的聯系,能夠凸顯英語教材的優勢,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助力學生提高學習效率。文章通過分析小學英語單元綜合板塊教學的優勢,著重探討如何利用板塊優勢,將教材內容“化零為整”,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英語;單元綜合板塊;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43-0076-03
作者簡介:陳蕾(1994.7—),女,江蘇南通人,江蘇省如東縣曹埠鎮曹埠小學,二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英語教學。
引 言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強調,英語課程的設計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內容緊貼學生的發展需求,教學目標應具有整體性。這些具體要求體現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在英語教學中,以科學的教學理念武裝頭腦,提升教學認識,促進自身教學素養的提升。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依據,在結合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根據教材的編排特點,充分展示小學英語單元綜合板塊靈活性、可操作性強的特點,促進教學的有序開展?;谛抡n改所強調的新教學觀念以及教育精神,教師應始終保持清晰的教學思路,巧用“化零為整”的教學手段,營造和諧、有趣、生動而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氛圍,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在英語學習中做到全身心投入,為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創造良機。而學生在單元整體學習的模式下,不僅能獲得學習樂趣、收獲學習成果、提高學習效率,還能促進自身英語能力的全面發展與提高。
一、加強教學主線貫穿,實現板塊要點整合
小學英語教材單元綜合板塊是對教學知識點的一種特殊總結,教師需要通過深入研究和實踐才能真正體會其目的與用意。而教師能夠對教材做到深度挖掘和理解,也是對新課改精神要求的積極貫徹。英語單元學習的內容和形式多樣化,教師往往需要安排多個課時進行教學,但容易造成新舊知識不斷交雜的不良循環。因此,教師應該在單元綜合板塊教學的實施過程中,貫穿教學主線,使得每一個板塊的教學要點都有其核心參考依據,間接實現板塊要點的整合學習,不至于產生割裂教學,引發教學形式單調、內容單一等問題。
例如,在In class這一單元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明確該單元的主題,結合各板塊的側重點研究其引申出來的知識點,探討它們之間的聯系,以此為學生拓展學習空間、開發有效的學習方法。這樣,教師就能在知識點融合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明確單元學習的優勢,樹立單元整體學習的重要意識。比如,教師通過分析教材發現,Story time板塊的重點在于對“door”“window”等單詞的理解和記憶,以及“please...”“Come in.”“I’m sorry.”等日常交際用語在實際場景中的運用,而Cartoon time板塊的重點同樣是對單詞的學習和句式的運用。因而,教師在講解Cartoon time板塊時,可以Story time板塊內容為“前情提要”,讓學生在熟練掌握單詞和句型的學習方法的基礎上,再進行新板塊的學習,從而促進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形成。在開展這兩個板塊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組織小組學生以表演的形式來完成,這就使得板塊之間的聯系更為緊密,避免學生出現“學了后面,忘了前面”的尷尬現象,同時,這種方法也能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方法。Fun time板塊是學生通過動手制作機器人,并與之對話的游戲,這種游戲方式也能幫助學生學習英語對話知識。
從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在Story time、Cartoon time和Fun time板塊的教學中,教師布設了“學習單詞”“練習現實情景英語對話”等教學主線,充分展現了板塊間的聯系,使得學生在分課時學習時,也能清楚了解各課時的教學重點。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貫穿教學主線,能夠貫徹“化零為整”的教學想法,使得教學內容編排合理,教學思路條理清晰,板塊之間環環相扣,板塊要點的整合學習更為自然,使得學生在回顧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更準確地抓住要點,從而體現板塊教學的良好實施效果。
二、緊貼教學實際變動,靈活切換板塊順序
新時代的一線教育工作者應明白,教學課堂并不是按部就班、一成不變的,教師在英語教學的設計以及實施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需要及時應對的特殊情況,這不僅是對教師專業素養的考驗,更是教師完善教學的重要突破口。如各板塊展現的知識、要求的學習方式之間存在一定差異,板塊的編排順序不便于學生對板塊涵蓋內容的理解等等,這些情況雖然會對教學目的和計劃產生一定影響,但其也是教師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良好契機。教師在教學中不必過于強調板塊教學的順序,因為適合學生的,才是最好的。基于此,教師應打破教材板塊的編排順序,積極利用板塊的靈活優勢,在板塊切換和有機變動中解決各板塊因差異易而形成的割裂問題,從而有效維持單元整體教學的穩定,使課堂教學得以有序地展開。
例如,在Asking the way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難看出,這一單元主題內容的安排較為緊湊,內容以“路線”為核心,以此延伸出各類知識點。因此,教師只需保證學生的學習一直圍繞核心內容而展開,無須過于在意板塊教學的先后順序。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Free talk環節,詢問學生“How do you go to school?”,以過渡到“Story time”中主人公Su Hai的上學方式,從而引出“Where does she live now?”的問題,為學生閱讀Yang Ling拜訪Su Hai新家的故事提供閱讀線索。這不僅是對上一單元談論上學方式句式的鞏固,更是對新一單元課題的巧妙導入,能激發學生對Story time的閱讀興趣。學生在學習Story time的基礎上,通過Grammar time的句式鞏固,可以兩兩一組進行對話練習。當學生練習到“How do I get to the cinema?”時,教師可穿插artoon time板塊中Bobby和Tina去影院的故事,來活躍課堂氛圍,使句式練習顯得不那么枯燥和乏味。而在學生學習了Fun time的基礎上,教師引入Checkout time板塊中point and say環節,可以使板塊間的過渡更加順暢自然、內容關聯更為緊密。
由此可見,板塊的設置順序并不是束縛教學的不可控因素,教師通過合理變序,能加強板塊間的聯系,從而便于在教學過程中對各板塊知識重點進行有機重組,實現板塊教學的最終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單元板塊的順序變動應該建立在教學主線貫穿整體的基礎之上,否則容易導致學生出現知識點記憶混亂、邏輯順序被破壞等情況。
三、注重板塊情境聯動,推動板塊之間銜接
情境教學法是小學課堂中的常用方法,這一教學方法的運用,能夠為教師豐富教學途徑和形式,從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教師通過創設情境,能夠為學生營造更為輕松、有趣的學習氛圍,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學情境的創設較為靈活多變,且其直接性的特點較為顯著,與小學生直觀形象思維發達較為符合,因而其能夠使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莫大的興趣,從而改變學生對英語學科的刻板印象,消除學生在學習上的畏難情緒,為學生的英語學習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而教師要想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情境創設的方式,應該結合單元綜合板塊教學特點,使兩者相得益彰。從表面來看,單元綜合板塊是作為單獨的個體而存在的,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教學情境為載體,實現板塊之間情境創設的聯動,從而推動板塊之間的無縫銜接,體現單元整體學習的優勢。
例如,在On the farm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這一單元的內容,將情境創設的方法適當運用至相關板塊的教學中,不僅能夠促使學生的學習參與度提升,更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沉浸感”,以此幫助學生實現對于單元整體內容的輕松掌握。在教學Story time板塊時,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進行角色扮演,作為Cartoon time板塊的導入,為后續的情境創設創造良好的條件。如教師準備好書本上的農場圖,讓學生在課前分組制作書本中提到的動物的頭飾,在Story time板塊的演示過程中,學生戴上頭飾扮演動物,跟隨教師扮演的Mike和Liu Tao對農場動物提出的問題作出相應回答。這樣的角色扮演活動能夠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體驗到書本任務對話的氛圍。而在對Fun time板塊進行情境創設時,教師可以聯系Story time板塊,將兩者的知識點通過情境聯系起來。如教師可以這樣創設Fun time板塊的教學情境:“Liu Tao爺爺的農場里遠不止有那些水果和動物,讓我們跟著地圖,一起去看看還有什么有趣的動物和美味的水果吧!”接下來,教師便帶領學生一同說一說、數一數圖中的水果和動物,再讓學生進行句式練習,還可鼓勵學生將圖中的動物或水果換成前幾個單元所學的物品,來鞏固單復數的用法。
以此可見,創設情境對板塊教學而言,大有裨益。教師通過創設情境,加強了板塊之間的聯系,使得板塊銜接變得自然而緊密,使之融為一個有機整體,為學生進行單元整體學習帶來不一樣的體驗。強烈的直觀感受和有趣的氛圍讓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上升,使得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四、處理整體局部關系,推進板塊各司其職
每個板塊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它們作為個體單獨存在時,各自的優勢很難發揮,但有機整合后,它們必能迸發出無限力量。反之,教師將一個板塊單獨拎出來進行割裂教學,則會產生“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不良效應。因而,教師要想挖掘各板塊的優勢,并最大限度發揮其優勢,還需從整體的角度出發,找到各板塊之間的契合點。教師應根據各板塊的引導職能,將其糅合,從而促使學生在單元整體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如在講解某知識點時,教師可聯系與之相似的知識點,使得學生在學習新知時,能夠自然聯系到舊知,以此提高學習效率。除此以外,為發揮各板塊的整體作用和獨立作用,教師在進行板塊教學時,應注重各板塊教學與整體教學之間的關系,不能喧賓奪主,更不能顧此失彼,在整體與局部關系的適當調整中,真正體現各板塊的職能,從而推進各板塊各司其職。
例如,在I can play basketball這一單元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各板塊的側重內容,進行各板塊職能的挖掘和運用。如Story time板塊主要為這一單元的學習奠定了基調,明確了句型學習的走向,對于學生而言,這一板塊具有“以小見大”的作用?;诖?,教師可在Free Talk環節對“I can...Can you...”句型做適當鋪墊,在此基礎上展示Story time板塊的圖片,讓學生利用句型,發揮想象,先行猜想人物對話,而后,教師再進行故事情節和句型的講解。教師通過這樣的導入方式進行句型學習的預熱,能夠幫助學生在板塊學習中找到“落腳點”,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目的性,往往能收獲事半功倍的效果?;趯Ω靼鍓K職能的深度了解,教師不難發現,本單元Story time板塊還包含了一些常見的運動類單詞、簡單的短語和短句,以及贊美詞等,涵蓋面較廣,主題教育思想明顯,因此,在本單元的學習中起主導作用。在教學Fun time板塊時,教師提供Tom、Lucy、Peter三人會和不會做的事情的相關表格,讓學生填寫總結,并使用“Can he/she...?”“Yes,...can./No,...can't”的句型進行對話。Fun time板塊的教學作用幫助學生鞏固是Story time板塊所學句型,主語的置換使得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懂得變通。而Cartoon time則是幫助學生在句型學習的基礎上,嘗試進行一些簡單副詞用法的學習,使得單元綜合板塊的整體學習層次逐步提升。
從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教師只有把握教材單元綜合板塊對于整體的作用以及整體對局部的影響,才能有針對性地提取各板塊重點,發揮各板塊對單元整體學習的作用。
結 語
小學英語作為學生英語學習生涯的起點,肩負著為學生英語學習奠定基石的重要任務。教師通過正確的引導,可以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思路、方法、情感產生長久而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應把握好小學英語教學的積極影響,在深刻理解教材、深明單元板塊設立意義的基礎上,將小學英語教學的核心理念通過“化零為整”的教學思路展現出來,以突出單元綜合板塊教學的亮點,為教師的執教過程增色,促使教師收獲教學成效,提高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使學生保持對英語的探索熱情,以獲得英語能力的全面發展,實現英語綜合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葉.例談譯林版小學英語Checkout time板塊的有效教學[J].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2019(6):48-50.
[2]陳怡婷.小學英語綜合板塊有效教學[J].小學生(中旬刊),2018(6):38.
[3]曹蕾.淺談譯林新版小學《英語》Story time板塊有效教學[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7(5):51,36.
[4]曹偉華.小學英語綜合板塊有效教學之探索[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10(1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