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形成性評價;小學英語教學;學習評價
作者簡介:王真真(1992.3—),女,江蘇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小學,二級教師。
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學評價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性評價有助于教師改進他們的教學方式以符合學習目標,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監測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成績,了解學生的弱點和長處,了解學生不恰當的觀念,以此來評估自己的教學策略和教學計劃的有效性并重新設計課程。而我們目前的考試制度是以評估結果而不是評估理解、應用、分析技能和批判性思維為基礎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評估起不到調節作用。形成性評價是教學過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被用來為學生提供反饋以加強學習,并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它有助于學生進步,并指導教師如何進行下一步的教學。形成性評價不是一件事,相反,它是一種概念、一個名稱,它更應該被稱為師生之間社會互動的特征,它旨在對學生的學習產生積極的影響。
一、形成性評價的優勢
(一)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并進行探索和發現
隨著形成性評價的實施,教師可以開展各種教學活動,擴大英語教學的途徑。它幫助教師營造輕松愉快的班級環境。更重要的是,形成性評價要求教師不但要注意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而且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學生就可以從被動的“知識接收器”轉變為主動學習者。
隨著自主學習環境的創設,即使是大多數學生一直抵觸的寫作實踐也逐漸被接受,越來越多的學生能夠高質量地完成作業。對于許多學生來說,英語學習變得更加容易和輕松,因為他們學會了如何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和學習活動。
(二)給教師和學生提供反饋,激活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從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得出,“學習活動的重要動力來源于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圣人孔子說,“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也說明了興趣在學習中起了巨大作用。作為教師,在課堂上,我們想教給學生的知識和學生所能掌握的內容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因此,教師需要觀察分析學生的表現,了解學生的想法,然后才能確定學生是否已經掌握所學知識點,而教師提問以及由此引發的學生的回答是獲取學生學習信息的最好的方式之一。
(三)通過多種多樣的學習任務,促進學生英語學習
學生自我評價的目的是培養自我反省和自我監控的能力,最終促使學生成為一個對自己的學習有更強責任感的人。學生的同伴評價過程實際上是學習和交流的過程,學生不僅能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還學會了與同學合作、交流,與其他團隊成員分享成果,發展批判性思維。
對于教師來說,評估學生不僅是為了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以調整教學計劃和方法,還旨在在一定的時間內對學生以前和現在的行為進行比較,這樣,教師就可以對學生的成長和進步進行評價,指出學生未來學習的發展方向。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如下評價表每周進行一次總結,幫助學生找出學習中的不足之處并提出相應的指導建議:
二、形成性評價的途徑
課堂是一個繁忙的場所,在課堂上,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隨時調整教學計劃。教師應秉著“把課堂還給學生”的原則,學生不應該僅僅是被動的信息接受者,而應該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應該教會學生善于分析,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對自己的學習負責,成為自我指導的學習者和評估者。
(一)自我評價
Sebba等人認為自我評價是學生對自己的成績和學習過程進行判斷,并參與決定,為取得更大進步而采取的行動。為此,學生需要知道學習的目標和判斷學習目標達成情況的標準。
自我評價的方式多種多樣,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為自己的學習負責的能力,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使學生了解自己目前的學習狀況以及還需要提高的地方。自我評價能夠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自信心,而這也是實現終身教育的重要前提之一。
(二)同伴評價
同伴評價作為形成性評價中一種主要的評價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Topping將同伴評價理解為組織學生思考并決定其他同等地位的學習者的學習成果或表現的水平、價值或質量的過程。Roberts認為同伴評價是讓讀者(同伴學生)批判性地反思同伴的學習,并為同伴的學習進行評分的過程。
形成性評價中的同伴評價是為了輔助學習,讓學習者互為學習的資源。在同伴評價中,學習者互幫互助,通過評價同伴的優勢和不足,也會發現自身的不足之處,從而促進彼此的學習,并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信心以及對待他人的同理心。但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教師在同伴評價中的作用不可低估,應承擔起指導的作用,并為評價者的表現提供適時的反饋。
(三)教師評價
教師評價在傳統的評價中占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而在形成性評價中,每一步都滲透著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學生的自評和互評都離不開教師的評估,教師的評價存在于學生學習的各個方面,但教師評價不應使用單一的評價方式,應與學生相互支持及彼此合作。
教師可采用課堂提問、建立學生學習檔案袋等方式開展教學評價。Heritage認為提問是唯一在教學和學習過程中連續使用,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反饋的評價手段;只有當高質量的提問服務于形成性評價的目的時才能實現其最高目標。因此在形成性評價過程中,我們鼓勵教師多設計一些開放性問題。
三、形成性評價的功能
(一)激勵的作用
在進行評估的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從各個方面表現自己,增強自信心。學生的家庭作業、行為和情感需要通過積極的比較和反思來進行激勵性的評價。被學生接受和歡迎的評估實質上是學生對教師的最大認可。
(二)反思的功能
在進行評估的過程中,建立個人學習檔案對學生應用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具有重要意義。為了評估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成績,在學習過程中構建了個人學習檔案。個人學習檔案的內容為學生的評價提供了依據,旨在激發和促進學生的發展。從個人學習檔案的內容來看,學生不僅能看到自己的成長,還能了解自己的進步和不足,并考慮下一步的目標和計劃。只要充分發揮評價的反思功能,學生就能學會反思和總結經驗教訓。
(三)調節功能
在進行評估的過程中,評估結果應以科學正確的方式反饋給學生,這樣學生就能及時認識到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更全面、更客觀地了解自己,追求進一步的發展。學生的學習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靈活的調整,如團隊成員之間的談話和辯論。只要學生學會通過復習、反思和評估學習過程來調整和改進學習計劃,他們的學習能力就能得到有效地提高。
總之,在進行評估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實現自我認識和自我完善,通過反思和調整學習,不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形成性評價的教學啟示
1.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形成性評價是有意義的,作為英語初學者,小學生一般都有很強的學習動機。這些積極的情感因素有利于他們可持續性學習,應予以維護。因此,在英語學習中運用形成性評價是非常重要的。
2.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形成性評價是可行的。雖然形成性評價的方法,如:檔案袋、核對表、評分表、學習記錄、訪談、問卷調查等真的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一旦制訂了具體計劃,用可行的評估方法來執行它就會相對容易。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需要和學習情況來設計自己的評估方案。
3.傳統的終結性評價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隨著形成性評價的應用而減少,形成性評價作為一種更科學的評估方法,與傳統的評估方式相比,具有更大的優勢,教師可以采用適當的形成性評估策略,根據學生不同的需求、學習策略指導他們的學習,在采取這些措施的同時,我們更有可能實施有效的教學實踐和培養成功的語言學習者。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學不是一成不變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調整,改變教學策略,而形成性評價可以幫助教師積極地對教學進行調整,找到最有效的教學策略。要有效推進形成性評價活動,離不開教師、學生、家長、學校等各方的努力,教師在實施形成性評價的過程中,要注意與各方加強溝通交流,爭取得到他們的理解與支持,以便更好地實施形成性評價,提高自己的評價素養。
【參考文獻】
Heritage,M.Formative Assessment:Making It Happen in the Classroom[M].Thousand Oaks,CA:Corwin Press.2010.
William,D.Embedded Formative Assessment[M].Bloomington:Solution Tree.2011.
陳玉琨.教育評價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魯子問,康淑敏.英語教學設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羅少茜.英語課堂教學形成性評價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許悅婷.課堂評估信度研究述評[J].外語測試與教學,2015(03):3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