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琳
摘要:群眾文化既包含好群眾文化生活形態和群眾文化活動在內,同時也間接地囊括群眾文化工作等各種要素,整體來講,群眾文化可以說是歷代人民群眾的精神寄托,同時也是人民群眾為反抗不同階層的剝削而作出的努力和斗爭,更是人民群眾以此為基礎反映生活現象,表達生活欲望的方法。本文將會重點分析以基層社會管理為基礎的群眾文化活動和創新路徑,以求能夠為相關單位提供借鑒作用。
關鍵詞:基層社會;群眾文化;創新途徑
通過組織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可以有效地強化群眾的交流,也可以解決群眾所存在的各種思想問題,為基層社會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撐,因此為更為有效地促進基層社會管理工作的建設和發展,并且推進群眾文化活動的有效貫徹落實,有必要采用多元化的創新路徑,特別是需要銜接群眾文化活動的特征,創新未來發展歷程,這樣才可以更為有效地促進基層社會管理工作的建設和發展,充分彰顯出群眾文化的作用和意義,開創基層社會管理工作的新態勢。
一、群眾文化活動的基本特性
(一)公益性特征
普適性的群眾文化活動所面對的使廣大社會群眾,其參考絕非是個體角度的興趣愛好,而是著眼于群體,將社會經驗針對性地融合其中,進而形成廣大群眾同步參與的嶄新活動機制,只有文化活動獲得充足的群眾的支撐,同時還具備極為鮮明的時代特色,才能夠保障其基本形式符合更多人群的實際需要。
(二)大眾化特征
在現階段的時代背景下,我國城市居民的生活水準日漸提升,不再簡單地滿足于各種基礎物質,反而是對各種精神文化層面的需要和追求越發提升。所以希望能夠滿足自己的精神和思想,而對于群眾文化來講,本身存在著相當鮮明的大眾化特色,不管是男女老少都可以自由自在地參加其中,并且還能夠在此過程中充分感受到樂趣。
(三)多樣化特征
在步入到互聯網信息時代以后,信息內容的交換更迭速度日漸提升,可供人們獲取信息和資源的方式開始產生顯著的變動,如此自然會導致人們的道德信仰產生相應的變化。面對此種情況,群眾文化活動的價值便需要充分展現出多元化的特征,這樣才能夠貼合不同群眾的需求,切實有效地提升群眾文化活動的吸引力,使更多的人參與其中。
二、面向基層社會管理的群眾文化的重要性
通過群眾文化活動的有效支持,可以極大程度地推進基層社會管理工作的建設和發展,其促進作用是不容忽視的,主要體現在如下幾點:
首先,可以為基層社會管理工作帶來更為顯著的支撐作用。文化本身就是軟實力的一種,在開展社會治理工作的時候發揮著相應的調控管理作用。通過開展基層文化活動,可以為基層社會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撐作用,并且還能夠在潛移默化當中影響人們的內心,及時有效地完成對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的傳達,完善優化法制管理體系,促進基層文化水準的提高,進而便能夠為基層社會管理工作提供堅實的支撐作用。
其次,可以推進基層文明的建設和發展,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所以通過群眾文化活動的建設,也可以為地區群眾提供良好且必要的消遣娛樂幫助,同時還能夠行之有效地完成對各種和諧向上的鄉村文化的傳遞,從而促進鄉村良好氛圍的建設和發展,形成更為淳樸優質的鄉村情,為基層社會管理工作的深刻發展提供保障,最為關鍵的是可以推動基層文明建設目標的貫徹和實現。
最后,能夠全方位地促進基層組織化水平的提升,在促進新農村的建設和發展的進程中,基層社會普遍展現出越發多樣化的發展態勢,農村組織化水平相對較低,所以通過群眾文化活動的建設,強化對內部人員的監督管理可以有效地完成對成員群體的及時管控,促進彼此間的思想交互,從而形成更為全面且和諧的社會關系,既能夠幫助群眾更好地完成自主管理工作,同時也可以促進自治水平的提升,全方位地促進基層組織化成效的提高。
三、基于基層社會管理的群眾文化活動與創新途徑
(一)充分展現出地方資源的優勢
為切實有效地提升基層群眾文化的開展質量和開展效率,提升人們的參與力度,相關管理部門的工作者有必要全面提高重視力度,深層次地挖掘現階段的已有資源,以此來充分彰顯出全部資源的優勢,除此以外還需要結合群眾的實際需要,確定相應的活動目標,并保障活動本身具備充足的科學性和針對性,提升群眾文化活動本身的效能。
首先,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有必要將地方資源的優點全部彰顯出來,同時和參與活動的群眾進行積極且全面的交互溝通,明確其現階段的各項實際要求,將此作為前提支撐,實現對各項基礎活動內容、項目和模式的轉化和改變,進而自然可以貼合人們的實際要求,此舉意義非凡。
其次,管理部門還應該切實有效地融入到社會群眾當中,以此為基礎可以充分認識其現階段的生活情況,同時還需要切實有效地強化對各種科學合理的方案的運用,促進現階段已有的資源間的相互滲透融合,同時推進全面整合發展。長此以往,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水準將會獲得顯著的提升,這是毋庸置疑的。
再次,位于管理部門的工作者還應該定期確定現階段的工作目標,同時重點彰顯出地區文化特征,保障活動能夠高效率地開展下去,如果仍然存在問題的話,有必要迅速進行調整優化,全面推進創新更改,避免各種負面因素的限制和影響。
(二)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投入
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是保障群眾文化活動能夠安全且高效地開展的前提支撐,為促進群眾文化活動的安全有效開展,基礎設施是極為關鍵的內容,通過簡單的調查分析后可以明確,現階段我國仍然有許多區域的基礎設施建設情況不容樂觀,群眾文化活動的展開因此而廣泛地受到影響和沖擊,鑒于此,相應的地方政府有必要全面推進針對性的措施的應用,全面提高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入力度。
首先,不同地區政府需要全方位地促進設施建設速度的提升,同時全面提高資金投入力度,興建圖書館、交流室和活動中心等。在建設圖書館的時候,需要迅速更新圖書館當中的藏書資源,保障內部資料的整體豐富性和充實性,除此以外還需要積極有效地完成對活動中心和交流室內部的健全和完善處理,這樣才能夠貼合不同階段、不同需要的群眾的期盼。
其次,政府部門還需要積極地提升對新人群的引入,伴隨人數的提升,為避免出現安全問題,有必要全面提高監督管控力度,鑒于社會群眾的實際需求,全方位地促進文化活動的基本模式和方法的改變。
(三)創新文化活動表現形態
與幾年前相比,現階段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已經獲得顯著提高。人們對于日常生活的需求開始從傳統的物質為主轉變為精神為主,而對于社會群眾來講,群眾文化活動便是完成目標的最佳方法。不僅能夠實現陶冶個人情操的目標,而且還能夠強化群眾對各種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識。所以在活動內容和形式方面需要充分彰顯出靈活性和科學性。鑒于此,政府和相關單位有必要深層次地融入到群眾當中,和其進行積極的交互溝通,明確其實際喜好以及生活情況,此外還需要和文化部門進行交流,開展更為豐富充實的多樣化新型活動,以便于為基層社會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的支撐作用。
結束語:
總而言之,群眾文化活動是人們滿足自身精神需求的關鍵,同時也是提高人民群眾的自制力和推進思想精神建設的關鍵支撐,所以在基層社會管理不斷推進的情況下,創新優化群眾文化活動形式極為關鍵和必要,是滿足我國精神文明建設和推進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載體,所以這自然要求不同單位有效地融入其中,全面推進改革創新,此舉意義非凡。
參考文獻:
[1]韓冬,丁秀艷.新媒體環境下基層群眾文化網絡信息平臺的構建探索[J].新聞文化建設,2021(02):164-165.
[2]高燕.淺議開展基層群眾文化輔導舞臺人物化妝造型技巧及應用[J].中國文藝家,2020(01):279.
[3]顧波.新時期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思路分析[J].散文百家,2020(01):17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