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云
摘要: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現代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各種新興的教育技術層出不窮,無論在方法還是理念上,當代教育技術都比傳統教學方式都更勝一籌。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為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在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形勢下,課堂教學在教學手段上有了新的突破,進而構建起一種新穎的教學模式。鑒于此,教師應當積極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將其有效整合至課堂教學之中,進而讓自己的教學能夠跟上時代的進步,這樣才能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為學生的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教育技術;整合;策略
引言:新課改的深入,使得我國各階段的課堂教學質量得到了顯著提升,教師也更加關注教育技術的優化,對于學生思維的推動作用。教師自身應當緊隨時代發展的趨勢,使用有效的教育技術開展教學活動,結合當前教學與學生自身的特點,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對教學的各個方面加以完善和創新。借助科學化的教育技術,有利于讓學生更加積極地融入到課堂教學的環境中,促進師生間的溝通和交流,點燃了語文學習的熱情,也能夠進一步推動學生各項能力的充分發揮。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與教育技術有效整合的意義
在教育行業中,涉及到的教育技術有很多種,不但有以現代教育技術為代表的多媒體、互聯網等方面的整合,還有基于傳統教學有所發展的類型。如果將各種教育技術,有效地整合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便能夠從中找到更多的契合點,發現其中蘊含的教學規律,再根據這些規律將語文教學內容進行結合,進而使教學效果呈現出最佳的狀態。但是在整合過程中,需要分清教學的主次,即教育技術始終是處于輔助地位的,不能將教育技術放在語文教學之前,畢竟課堂教學內容才是教育的重點。這樣才能優化教學環境,使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幫助學生提高語文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的情感認知有所保障?;趯W生的角度來看,許多教育技術也是為了提高生生、師生間的互動的,讓學生懂得如何與他人溝通,將語文知識也當作交流的工具,此點也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一環。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與教育技術的有效整合策略
(一)小組合作學習技術
現代教育理念呼吁“將課堂還給學生”,也符合新課改中以生為本的理念,一改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主體的錯誤思想,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教育技術便是小組合作學習。該模式主要以小組合作為方法,以教學設計為基礎,呈現出了師生互動、平等參與的局面。它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有效途徑,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將自己的想法與他人共享,讓學生擁有了更多自由組合與分工合作的機會。
例如,在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二十一節《大自然的聲音》中,本課有許多生字生詞,還需要學生通過朗讀文章,了解其中的行文特點,并抓住重點詞句感受大自然的美麗,最終體會到作者在字里行間蘊含的情感。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為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教師首先要關注分組的情況,每組的學生要有相當的水平,便于學生在討論過程中能夠互相學習,并與其他小組產生競爭時更具優勢。同時也要注意分工合作,以四人制小組為例,在匯報成果上前展示時,其中一個人負責板書,一個人講解,一個人為其他組補充問題,最后一個人進行最后總結和其他輔助工作。通過這種方式,小組成員將收集到的信息互相分享,每個學生都增長了見識,使學習成效有所提高。
(二)多媒體技術
作為現代教育技術的代表,靈活使用多媒體,有利于教師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料,還可以將教材中的文字或圖片內容進行“升級處理”,是文字跳出紙外,化作精美的圖片為學生帶來更強的視覺沖擊,使文章內容變得更加形象化,方便學生的直觀理解。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難免會出現對文章內容不夠理解的問題,尤其是說明文一類的文章,因為小學生社會經驗有限,容易出現這種情況。此時需要教師為學生展示文章中所描繪的事物,通過多媒體文件進行補充說明。
例如,在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習作例文《鯨》中,雖然教材中有圖片展示,但由于大多數學生沒有實際見過鯨魚,對于鯨魚的大小、分類都沒有確切的概念。教師便可以通過在演示文稿中插入鯨魚的圖片、視頻的方式,在屏幕上為學生展示鯨魚和人身體比例關系,使學生對于鯨魚的大小有更加直觀地了解。播放介紹鯨魚的紀錄片,也能夠開闊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對本文內容有更加直觀地了解,便于之后安排有關的寫作任務。
(三)差異性教學技術
學生之間具有較大的差異性,因為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學習能力、知識層次都是不同的。如果在教學中,教師沒有意識到學生之間差異性的影響力,便會產生課堂效率低下的問題。
例如,在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節《草原》中,如果基于差異性布置課后作業,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如:A任務是寫一篇讀后感,B任務是根據文章內容仿寫其他地區的景象。其中任務A是針對后進生的,因為他們語文知識薄弱,需要鞏固基礎;任務B是針對優等生的,與讀后感相比,仿寫難度稍大,要求也很高,具有較強的自由性。以這種差異化的方式布置作業,學生的能力能夠得到有效施展,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差異性教學也同樣適用于與其他教學技術相結合,需要教師的進一步探索。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效的教育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有效整合,是目前教育事業發展的關鍵所在。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積極轉變自身的教學方式,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了解學生的想法,使用豐富的教學內容聚焦他們的注意力。合理運用多元化教育技術,靈活地使用現代教學設備,突破傳統教學的禁錮,為學生打造更加寬廣的學習天地,讓他們獲得更多的語文知識。這樣才能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劉延紅.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小學語文課堂創新能力的措施分析[J].考試周刊,2021,(29):23-24.
[2]張尉軍.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引入現代教育技術的探究[J].新課程,2021,(10):112.
[3]吳彩霞.極簡教育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河南教育(教師教育版),2021,(7):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