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珍
【摘要】隨著新課程的完善和素質教育的深入,作為小學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為了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的教育要求,教師必須積極創新和優化課堂教學的理念和方法。在核心素養理念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是實施教育改革與創新的有效措施之一。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和引導方法,對小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普及道德與法治知識,幫助他們從小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本文主要對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進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幾點相應的建議,希望能促進教育產業的創新與發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探索
前言: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師應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實踐活動進行創新,讓學生接觸生命體驗,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不斷提高學習效率。目前許多教師都在對生活化教育進行相應的嘗試,但由于教育內容和模式的僵化,生活化的德育活動無法發揮其價值。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們轉變了教育觀念,不斷提高了道德與法治教育的質量。小學生受年齡、觀念、知識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在課堂學習過程中,他們很容易受到來自外部世界的不同思維的影響。為此,教師應適當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觀念,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的內容,保證知識的效果,加快知識的吸收,樹立正確的三觀。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的現狀
小學生依靠外部的正確引導。學校作為學生學習知識、認識世界的重要渠道,擔負著引導小學生正確認識事物本質、理解道德內涵、形成良好道德素質的重要任務。小學德育與法制教育存在以下問題。首先,無論是監護人還是教師都不能關注道德紀律和法治。其次,小學德育法治教育方式過于單一,多采用傳統教師的口頭方式。第三,教師在設計教學計劃時,過分注重學校制定的教學目標,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和個性差異。不能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間。它確實沒有體現出道德和法律教育的意義。
二、核心素養理念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創新的意義
(1)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效率
目前,在新課程改革的穩步推進和實施中,新課程改革涉及面很廣。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學生德、智、體教育對美國勞動力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小學教育改革也提出了核心素養理念下的道德和法律教育內容。通過創新傳統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提高整體學習效率,實現綜合素質和個人能力的全面提高和發展。
(2)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在實施新課程改革措施的過程中,基礎設施和教育方法都從初步嘗試轉變為初步嘗試。到目前為止,人們更加關注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這真正體現了教育的創新與進步。在傳統課程向新課程過渡的過程中,在培養小學生核心素質的理念下,加強德育,法制教育的基礎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三、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采用體驗式教學法的具體策略
(一)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情境
為充分體現體驗式教學法的作用,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出相應的情境,進而保障體驗式教學法的應用能夠與教學內容相適應,并利用良好的情境幫助學生感受教學內容,掌握知識點。例如,教師在教學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五年級教材中的“中華民族一家親”一課時,可以讓學生通過多媒體了解我國各民族文化。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我國各民族的圖片展示給學生,幫助學生了解我國都有哪些民族。有條件的話,教師還可帶一些有關少數民族的服飾、樂器、實物等擺在講臺上,讓學生通過接觸實物更直觀地感受到少數民族的豐富文化,在豐富學生知識的同時可以為后續創設體驗式過程做好鋪墊。
(二)應用體驗生活教學法幫助學生有效理解知識內容
生活教學法一直是各學科教學中普遍采用的一種教學方式,原因是學生對生活中的人和事具有較強的熟悉感,將學生生活中的事物引入課堂中后可以降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難度。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采用體驗生活式教學法,將學生在生活中能遇到的各類事件引入課堂教學中并讓學生進行體驗,進而讓學生結合自身經歷理解知識點,讓學生受到道德與法治思想的感染,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三)利用體驗式角色扮演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角色扮演一直是小學生比較喜愛的一種游戲形式,角色扮演能夠激發出學生積極學習本節課知識的欲望,保證學生的思維與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課堂中,提升教學質量。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扮演的過程中對本節課的知識內容產生正確的理解,實現教學目標。例如,教師在引領學生學習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五年級教材中的“選舉產生班委會”這一課時,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體驗開展本班級班委會人員選舉活動。教師可以將選舉的要求及選舉人物角色需要承擔的責任向學生闡述,讓學生在了解選舉要求后,根據自己對班級內學生的了解正確評選班委會成員,再通過投票的方式確定本班級的班委會成員,完成選舉活動。教師在學生選舉的過程中,應引導學生了解由學生選擇班委會成員的重要意義。
(四)通過體驗式教學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實現知識的有效內化
要促使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達到既定目標,教師應致力于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促使他們受到教育內容的感染并產生較強的情感共鳴,主動將知識點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并作用于自身行為。教師在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時可采取體驗式教學法促進課堂教學實現知行合一的教學效果,讓道德與法治知識真正地扎根于學生的思想意識中,促進學生的道德品質不斷提高。
總而言之,在核心素養理念下小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的教育知識教育在課程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實際教育過程中,教師充分利用學生的心理狀態,采用科學教育措施,實現情景教育的快速推進和擴大,提高自身的道德和法治素養,讓學生實現健康、全面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賈娜.如何實現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回歸生活[J].中國教師,2020(S2):162.
[2]張磊.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中國教育學刊,2020(S2):134-135.
[3]馬愛霞.試談生命教育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滲透[J].求知導刊,2020(52):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