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會
【摘要】K12中國芯融合課程藍圖是青島中學進行的跨學科融合課程的實驗,課程具有以下特點,內容領域化、載體話題化、形式融合化、目標遷移化、評估多樣化。同時融合課程的背景、真實的問題、可遷移的目標、形成的大觀念和多樣的評估診斷,也對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融合課程;核心素養;價值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近幾年人們開始在關注分科教學的同時將視角轉向融合課程教學。青島中學對融合課程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構架了“中國芯k12跨學科融合課程藍圖”,本文將對課程的特點和對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價值進行分析。
一、融合課程概念的界定。
青島中學依據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方案精神,融合義務教育小學段各學科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借鑒世界教育的優秀經驗。以回歸兒童的生活世界,在生活中體驗、探究為指導思想,圍繞“我和我們”、“我們和自然”、“我們和社會”、“我們與世界”、“我們與未來”五大專題領域,設置跨學科融合的課程,以學生的認知發展為線索,融合語文、數學、外語、科學、生活、品德、藝術、體育、技術等學科,形成“K12中國芯融合課程藍圖”,為學生的生活成長服務。經過近五年的不斷探索和實踐,跨學科融合課程也在不斷的深入和完善。
二、融合課程的特點。
1.內容領域化。中國芯K12融合課程藍圖是以五大領域為學習的內容,以人的認知規律為路徑進行設計。“我和我們”領域主要是以認識自我,知道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將要到哪里去,為認識的路徑進行研究。“我們和自然”,主要是認識自然界中的動物、植物、自然現象等。“我們與社會”主要是認識社群,認識社會關系等。“我們和世界”主要是以文化為線索認識不同的時間和空間里的事物。“我們與未來”主要是認識技術的進步推動社會的發展。
2.載體話題化。在五大領域目標的指引下,將總目標分解到五個年級,年級的目標通過一個個話題為載體落實到教學中,每個年級每學期有8~9個話題,五個年級大約有40多個話題,從而實現小學階段的學習目標。
3.形式融合化。話題中融合了多個學科的內容,有語文、數學、道法、科學、物理、化學、地理、英語、體育等多個學科。多個學科的指向都是話題的一個核心任務,這樣的學習能使學生對這個話題的認識會更深刻。
4.目標遷移化。目標設計的過程中,課程借鑒UBT逆向設計的三級目標,第一級目標,就是學科目標,作為單元學習的結果,學生將會獲得哪些重要的知識和技能。第二級目標是學生需要思考哪些基本問題。第三級目標,也是最上位的目標,是可以遷移的思想和觀念,而這些思想和觀念是最重要的,為學生認識世界,形成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著重要的作用。
5.評估的多樣化。融合學習的診斷評估有著多樣化的特點。在形式上有表現性評估和紙筆診斷;在時間上有過程性診斷和終結性診斷;內容上有學科診斷和融合診斷。
三、融合課程對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價值。
1.融合課程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情境,使學生積極的參與學習。
課程的話題內容是豐富的,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參與度能夠得到提升。例如有“城市校園大冒險”、“建立恐龍博物館”、“陶與瓷”、“我能活到100歲嗎”等這些話題,讓學生在這些場景下學習,學生積極性高漲。
2.融合課程為學生提供了真實的問題,使學生用數學的思維思考、解決問題。
融合課程中的每個話題都有核心問題,在核心問題的引領下有基本問題,這些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思考。融合課程的話題中,數學學科的主要的任務是解決話題中的問題,它具有工具性。例如:在解決“我能活到100歲嗎?”的問題時,學生通過研究從解放后到現在中國人均壽命的變化情況,利用數據繪制折線統計圖,從變化的趨勢上推理,發現他們年齡大的時候人均壽命會提高,醫療水平也會提高,所以他們是可以活到100歲的。這樣的問題能夠讓學生自己主動的去學習,而折線統計圖的學習是完成任務的一個必要的工具。因為有用,所以學習。整個過程使學生會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問題,用數據去說話,去支持自己的觀點。
3.融合課程為學生創造了可遷移的機會,使學生會用數學的方式表達。
融合課程中,把遷移作為最終的學習的目標。學生是否能夠將學習的知識遷移到新的場景、新的領域之中,說明學生對知識是否真正的理解,所以這也為學生的數學素養提供了幫助。課程中會提供一個全景式的應用過程。讓學生在不同的場景中運用這些知識,使知識可以得到深化。
4.融合課程為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提供了思想和觀念。
融合課程中最上位的就是給學生一個大的觀念。例如:在研究“小池塘”這個話題的時候,結合給小池塘周圍植樹,需要購買多少棵樹苗,融入了《植樹問題》,同時滲透了化歸的數學思想,遇到問題---從簡單的研究起---發現規律----利用規律解決復雜的問題。
5.融合課程的診斷,提供了用數學語言表達的機會。
融合課程中,很多時候會給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交流,分享表達的機會,也會針對某一問題讓學生亮出自己的觀點,質疑,辯論,分享等,為學生提供了表達、應用的機會。學生會利用思維導圖來表示所研究事物的內在的聯系等,以及相互的邏輯關系等。這些方法和模型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綜上所述,小學融合課程具備內容領域化、載體話題化、形式融合化、目標遷移化、評估多樣化的特點,同時融合課程既能培養學生綜合素養,也對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有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青島中學《K12中國芯融合課程藍圖》,2020.5
[2]特雷西K.希爾.設計與運用表現性任務[-促進學生學習和評估[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