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臣
摘 要:導入技能就是指教師以教學內容為目標,在課堂教學的起始階段,用巧妙的方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積極地進入課堂的學習上來的教學活動方式。它是教師心智技能和動作技能相互配合共同作用的一種教師教學技能。
關鍵詞:初中數學; 課堂; 導入; 技能
中圖分類號:G633.6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1)1-019-001
導入是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開始的起始環節,是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成功的導入,不僅能吸引住學生,激起學生的求知欲,而且能使學生很快進入新課學習的最佳心理狀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多年來的教學實踐中,廣大初中數學教師一直在嘗試和適用的導入方式方法有:由復習舊知識導入新課、直接導入新課、講數學故事導入新課、設置懸念與設疑導入新課、實驗導入新課等。
首先,初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著重培養自己的課堂駕馭能力、在每堂課開始時,教師通常利用復習上一節課的內容作為導入新課的一種手段。這種方法,便于學生鞏固已學的知識,便于將新、舊知識邏輯地聯系起來,便于教師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復習導入一般通過提問、練習、講述等方式進行,使學生在溫故的基礎上入題新知。組織大家預習,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體現了學習的主體性,同時通過復習激發學生自主找到了同化新知的舊知。當一些新授的數學知識難以借助舊知識引入時,可開門見山地點出課題,立即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盡快地進入新內容的學習。初中數學教師應有意識地嘗試通過講數學故事導入新課。結合教學內容,適當地介紹有趣的數學故事,不僅能激發學生熱愛數學、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還能從中學習數學知識、啟迪智慧、拓寬視野。數學故事導入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引導學生的注意力,啟迪學生的思維。初中數學教師在日常課堂教學中適時使用懸念、設疑導入新課。懸念導入是設置情境利用與學生已有觀念或知識造成的認知沖突來導入新課的方法。它使學生置于認知矛盾中,學生單憑現有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暫時無法解決,故容易激起他們解決矛盾的強烈求知愿望,從而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開始探究。這種導入方法不僅可以集中注意力,而且有利于深刻理解所學知識,在頭腦中打下深刻的烙印,更重要的是能使學生明白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偽和馬虎,某些結論在沒有經過嚴謹的科學分析之前是粗淺的、片面的甚至是錯誤的,這對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十分有益。初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直觀教具進行演示實驗或引導學生一起動手實驗來巧妙地導入新課。通過實驗演示導入能使抽象空洞的教學內容具體化、形象化,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這樣導入印象深刻,符合中學生的好奇心理,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動手能力。
其次,初中數學課堂導入效果還表現在教師的及時點撥環節。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適時巧妙點撥,實現學生的拓展提升。教師的講解和點撥是兩回事,點撥比講解更有效。從認識層面上,初中數學教師應學會處理問題的一般方法,知道了解決問題應該學會優化方法,方法改變一小步,成效變化一大步。從實踐層面看,教師的及時點撥相對于講解,課堂收效更大,以便與課堂導入環節有效銜接。教師點撥還體現在檢查反饋環節。學生自主學習后,教師檢查至關重要,這好比是中醫望聞問切的環節,需要把握好尺度,走走停停,借梯上樓實現學生知識的拓展提升。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點撥思維方法,滲透數學思想。處于未成年階段的學生,對數學知識間的聯系、對知識整體性理解及領會數學的思想方法很難通過自學的形式來完成,這就需要教師點撥引導。因為學生在課堂導入環節中已對知識有了感性認識,理解化歸法也就相對容易些。數學教師引導和點撥學生,將數學知識串聯起來,將導入環節滲透到課堂教學過程中,使孤立的、分散的、繁雜的知識形成一個有機聯系的完整的知識體系,會達到“學一點懂一片,學一片會一面”的目的。
再次,初中數學教師應認識到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關于激勵、喚醒、鼓勵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欲望及其學習效果,與教師兩三分鐘的導語有很大關系。著名的特級教師于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重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起他們思維的火花,好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可見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數學課設計一個好的開頭,有事半功倍之效。開頭開得好,就能先聲奪人,造成學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狀態,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吸引其注意力,就如平靜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思維漣漪,產生急欲一聽的感染力。因此,凡有經驗的數學教師都非常重視課堂導入的設計,把它作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學內容的好壞,要通過學生的學習情況來體現。教學過程中,新課導入的設計要符合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要與學生的認識特點相適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既要考慮學生的年齡、性格特征,又要考慮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初中階段的學生,一般正經歷從直觀表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階段發展的時期。因此,數學教師在進行新知識的教學時要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以便更好地傳授給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宜采用形象直觀的、趣味性強的導入方式。教育發展的基本規律指出,教育必須適應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所以教師的“導入”一定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選用學生最熟悉的生活實際來自然過渡,引出新課,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誘發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新知識,實現教學目標。
通過導入,使學生在課堂上最終達到集中注意力、激發求知欲、明確學習任務、實現學習期待的目的。“教無定法,教無定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導入在實際課堂教學運用中要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在實際教學中,初中數學教師要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內容及課的類型選擇合適的導入方法。事實上,各種導入方法并不相互排斥,有時幾種方法的融合會使教學更加自然、和諧,更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數學教學天地》,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年合訂本
[2]《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案例集,成人高考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