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妙君
【摘要】相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小學三年的學生已經日漸成熟,但相對于五六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則更需要教師的引導。在新課標背景下的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要在基于清晰認識學生情況、融合育人理念目標的基礎上,靈活采用一定的教育策略,提升班主任工作效率。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班主任;學生發展
班集體是學校教育的基層組織,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場所,也是學生行為習慣、思想意識、情感態度及價值觀養成的重要渠道。班主任作為班集體的靈魂,承擔著組織者、引領者和教育者等諸多角色,是帶領班集體健康有序發展、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的關鍵因素。而在新課標背景下的班主任工作,提倡以促進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要求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注重融合育人目標,有所創新。下面以小學三年級為例,淺談新課標背景下的班主任工作策略。
一、轉變觀念,堅定育人信念
最新課程改革提倡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對傳統課程體系和傳統的教育理念進行了變革和創新,將育人作為教育活動的中心。為此,班主任要及時轉變工作和教育理念,堅持促進學生身心素質發展、學生全面發展以及學生個性特長發展的育人信念,對班主任工作進行適時創新。在班級和學生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明確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育人目標,以發展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等核心素養為基本任務,培養學生掌握自身發展所需的知識和技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使學生擁有高尚的品德情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為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轉變觀念的過程中,班主任還要進行自我學習升級,不斷提升自身能力素養,如此才能較好地適應新的教育改革,并在轉變觀念的過程堅定育人的信念。
二、平等對話,保持良好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學校教育活動中產生的最基本的人際關系,它決定著教育活動的成效與成敗。在新課標背景下的師生關系應是一種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和學生基于互相尊重的基礎之上開展平等對話式的溝通。這種和諧的師生對話與交往,不僅有利于減少師生之間的矛盾,增強彼此間的交流和合作,還有利于激發教師和學生內在的潛力,比如,共同克服困難,增強班級凝聚力,共同實現建設良好班集體的目標,最終促進師生彼此成長和發展。
例如,在制訂班規的過程中,班主任要摒棄過往“一言堂”的方式,采用與學生“暢所欲言”,共同討論的方式,充分尊重學生的參與權和討論權。在共同討論的過程中,學生不但能感受到班集體主人翁的地位,還能激發共同維護班集體的集體責任感。在這過程中,學生不是被動的教育者,而是主動的參與者。這種做法實現的育人效果比口頭言說來得有效。
小學三年級學生在思想上還處于天真與成熟的過渡期間,他們看問題的視角或許不同于成人,班主任在與學生的日常交流過程中,要適度站在學生的角度,尊重他們,讓他們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去感受世界、表達情感,同時,也要對其進行啟發和引導,引領他們朝著更高更好的方向努力,寓育人于平等的對話中。
三、人人參與,共建和諧班集體
班主任在工作中還應清楚地認識到,每一個學生都是班集體不可或缺的一員,因此在班集體建設中提倡“人人參與,共同建設”的管理理念。其中,包含兩各層面的涵義,即全員參與和全員自主參與。
有心理學研究表明,在一個團體中,全體成員都能參與到集體中來,有助于激發成員的主觀能動性,對集體里的人際關系、學習或工作以及心理氛圍都有很好的激發和激勵作用。小學三年級學生的身心都處于活躍的狀態,他們對集體有較為強烈的意識,甚至非常樂于參與到集體的建設和管理當中。為此,班主任可以在班級管理中實施“班干部輪值制度”,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平等地參與到班級的管理中,并在這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我價值認同和集體主人精神。此外,班主任還可以針對學生情況,創設更多“管理崗位”,為學生參與到集體管理中創設更多機會。再者,在班干部輪值的過程中,鼓勵學生自主參與競爭,避免人為主觀地、片面地指定而無形中剝奪他人參與的權力。
在人人參與的班級管理體制中,學生通過親身參與能夠切身體會自己作為班集體中一員的重要價值,班級氛圍也會日趨和諧,更能在組織和管理班集體過程中獲得組織、協調、管理等能力素養的發展。
四、互幫互助,促進集體共同進步
在班集體中,學生因為智力、認知儲備、能力等身心方面的差異而在學習或者生活上表現出優秀或者落后等情況,班主任首先要正視這種差異的客觀存在,正確認識差異出現的原因,并正確對待這些差異。我們要認識到,正是因為學生之間的這些差異才彰顯了學生的個性,讓我們找到挖掘不同人才的可能。例如,在對待班集體中的后進生時,可以通過建立“互幫互助小組”的形式,讓學習或者思想行為表現優良的學生與表現后進的學生結成對子,通過同伴正面的、積極的思想行為影響,去幫助后進生進步。這種互幫互助的形式,有助于學生之間形成親密的人際交往關系,學生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既實現了自我價值,又能增強自身的責任感,而被幫的學生也能感受到同學的真誠與集體的力量,整個班集體在無形中似有一股抓力,將大家緊緊地凝聚在一起。同時,學生之間形成隱形的良性競爭,不管是幫人的學生還是被幫的學生都能體會到人人都在進步,最終實現集體共同進步。
五、結語
班主任是班集體的靈魂與方向指引,一個好的班主任才能帶出一個好的班集體。小學三年級正是學生行為習慣、思想意識和情感價值等形成和發展的關鍵階段,他們更需要班主任的正確引導。因此,在新課標背景下的小學班主任,不僅要適時轉變觀念,以育人為根本目標,運用一定的教育策略和智慧,將育人思想滲透到班集體管理和學生日常管理的工作當中。
參考文獻:
[1]胡雅婧.談如何提高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分析[J].才智,2020(7).
[2]李志茂.才高德望以情動人——新課標下小學班主任工作方法淺談[J].魅力中國,2013(34).
[3]王彥莉.淺析小學班主任工作與班級管理中的創新與途徑[J].中外交流,20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