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虹
【摘要】農村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對于培養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綜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緊密結合筆者實際教學經驗,利用文獻研究法、調查法,闡述農村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滲透德育原則,并提出幾點切實可行的農村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滲透德育策略,希望可以借此文和業內同行展開有效交流,以促進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水平得到共同提升。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德育;教育策略
語文學科在小學教學階段占有基礎地位,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目標已經轉變為培養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綜合發展的重要科目之一,因此,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對此予以高度重,采用多種德育滲透方法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
一、農村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滲透德育原則
(一)潛移默化原則
在農村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工作中,為滲透德育,小學語文教師應遵循潛移默化原則,注意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為學生給予科學引導,并積極開展角色扮演活動、合作討論活動,在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培養學生是非判斷能力。
(二)文道統一原則
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遵循文道統一原則,明確德育與語文學科知識教育具有統一性,以二者結合滲透完成語文課堂教學任務。如,在文本教學中,教師為學生介紹作者生平經歷、寫作背景以及相關的道德文化,就可以在知識教學的同時完成德育滲透工作。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關注帶有傳統道德思想的文章,拓展學生語文閱讀面,并與家長進行合作教學,以實現德育。
(三)因勢利導原則
所謂因勢利導,主要指的是小學語文教師在滲透德育中,應保證自身選擇時機恰當、機會合理、材料運用巧妙。與此同時,小學語文教師還應積極利用課堂生成性教學資源,針對學生課堂行為進行德育。
(四)以生為本原則
小學語文教師應遵循以生為本原則,考量學生學情特點、生活經驗進行德育滲透。近幾年,農村教育質量明顯提升,家長對子女的教育重視度也漸漸增強,但是當前農村德育教學理念還相對落后,所以教師在進行德育滲透的過程中首先要掌握學生的家庭情況和學生個人思想狀態,針對每個學生不同的學習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德育,從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入手來帶動學生的思想品德意識。其次在德育滲透的過程中,教師要避免過于概念的教育,小學生理解能力相對較弱,所以教師需要通過大量的實踐活動來讓學生對德育有形象化的認知。
二、農村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滲透德育策略
(一)深度挖掘教材內容,發揮文本德育功能
在農村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深度挖掘教材內容,可以讓文本德育功能得到充分發揮。首先,教師應挖掘文本題目內容,例如,在《傳統節日》的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就可以利用文本題目,結合一定聲像資料,讓學生展開想象,思考自身記憶中的傳統節日,培養學生對傳統節日的熱愛之情。然后教師可以借由傳統節日來逐步引導至我國傳統道德文化,為學生講解傳統節日背后所蘊涵的道德含義,并在這一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與家人一起度過傳統節日的情景,深刻感受傳統節日氛圍以及道德品質的重要體現。在完成基礎教學內容后教師再為學生講解當前良好道德品質的基本體現(如,尊老愛幼、團結友愛等等),讓學生對德育有基本的了解,從而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自我約束與培養。
(二)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德育資源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讓單一的文字材料教學資源轉化為圖文并茂、聲像兼具的教學資源,為德育滲透奠定基礎。近幾年,隨著我國教育教學質量的逐步提升與鄉村振興戰略的逐步實施,當前,很多農村小學都擁有了使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的條件,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首先,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錄音,以聽覺刺激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例如,在《部首歌》的教學中,針對“鳥字旁,鳥兒多”這一句話,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播放鳥叫音頻,讓學生有興趣去認識鳥,去學習“鳥字旁”漢字構字規律,培養學生對小動物的熱愛之情;其次,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利用錄像、視頻,以視覺刺激激發學生學習情感,讓學生領略大自然的美好以及當前生態環境被破壞后的景象,以培養學生愛護大自然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同時讓學生了解祖國壯美山河,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
(三)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強化學生情感體驗
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可以強化學生情感體驗。首先,小學語文教師應為學生創設生動教學情境,在日常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好書推薦活動、新聞發布活動、辯論會活動、戲劇表演活動,為學生提供自我展示平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其次,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一些社會公益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德育實踐能力。例如,在校園可以進行一場愛護校園環境環境的小活動,帶領學生一起清理校園垃圾、打掃學校衛生,提升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也可以在課余時間帶領學生走進社會,去敬老院關愛老人,培養學生尊老的意識;也可以帶領學生走進殘障特殊學校與那里的學生組成相互幫扶小組,了解人與人之間平等交流的重要性,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更可以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帶學生去醫院體會生命的意義和存在的價值。通過這樣大量的實踐活動可以將抽象的德育內容變得更加形象具體,通過親身體驗來了解自身德育培養的重要性。
(四)積極拓展課外閱讀,培養學生高尚情操
在德育實施中,課外閱讀是重要途徑,小學語文教師積極拓展課外閱讀,可以培養學生高尚道德情操。首先,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為學生拓展童話故事閱讀內容,以童話情景暗示學生,培養學生人文精神。其次,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為學生拓展寓言故事內容,帶領學生創設《自相矛盾》《拔苗助長》《掩耳盜鈴》等故事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角色扮演活動,讓小學生在角色演繹中獲得情感體驗,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結合現實生活進行教學拓展,如,在《司馬光砸缸》寓言故事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在這則故事當中司馬光的行為為自己帶來了哪些啟發,讓學生反思自身,明確有時做事不可太急躁的道理;最后,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開展經典閱讀活動,讓學生在品味經典中學習人生哲理,如閱讀《魯濱遜漂流記》,就可以讓學生清晰意志力對于個人生存、發展的重要性。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農村小學語文教師遵循潛移默化原則、文道統一原則、因勢利導原則和以生為本原則,通過深度挖掘教材內容、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語文實踐活動以及積極拓展課外教學資源的主要策略,可以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以促進農村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姬文亮.小學語文與德育教育的融合路徑[J].學周刊,2021(2):135-136.
[2]黃俊雅.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取向與實現路徑[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1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