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支撐力量,需要我們中華兒女予以積極保護,并將其弘揚與傳承下去。各學段各學科教師都應挖掘本學科所蘊含的教育資源,向學生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教育,讓學生既能掌握扎實的學科知識,又能在內心種下保護、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文章立足高中歷史教育實踐,從“依托信息技術創設直觀情境”“開展多彩歷史綜合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討論”及“聯系學生當前實際社會生活”四個方面入手,對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引導學生保護、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效策略這一主題進行了細致的闡述與探討,目的在于引導更多的高中歷史學科教師注重歷史學科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肩負起重要職責,引導學生豐富人文知識,積淀人文素養,朝著更好的方向進步與發展。
關鍵詞:高中歷史;優秀傳統文化;信息技術;實踐活動;小組合作
中圖分類號:G633.5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50-0026-03
作者簡介:鄒漢源(1978.12—),男,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楚水實驗學校,中學一級教師。
引 言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了幾千年,流淌在中華兒女的血脈之中,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人民。面對全球文化沖擊,保護、傳承與弘揚我們本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變得至關重要且迫在眉睫[1]。身為一名高中歷史學科教師,筆者敏銳地意識到歷史學科中所蘊含著豐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并認為歷史中出現的人、物、事件以及思想都可以呈現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由此,筆者在教育實踐中既注重對學生進行歷史知識的講解與傳授,也強調對學生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式教育,讓學生邊學歷史邊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下,筆者結合自身的高中歷史教育實踐經驗,針對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引導學生保護、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主題發表個人認識與看法,以期推動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一、依托信息技術創設直觀情境,引領學生體會優秀傳統文化
不少高中生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不好理解,難以掌握。這其實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種片面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涉及的范圍極廣,包含諸多豐富的內容。先進的思想,具象化的實物,都可以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存在。因此,高中歷史教師應有意識地立足實際情況尋找高中生愿意接受、便于理解的教學途徑,以使其轉變自身的理念,以一種更為輕松、直觀的方式去接觸、理解和掌握具有豐厚底蘊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
例如,在教學“古代中國的發明和發現”這一節歷史知識時,筆者便有意識地引進了現代信息技術,并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呈現了大量反映古代中國文明的圖片、視頻等信息。在信息技術的引導下,學生仿佛走進了光影的世界,感受古代中國的種種優秀文明和發現。學生看到了甲骨文,看到了我們的祖先發揮創造性思維,在龜甲和獸骨上刻寫的智慧;看到了當時的人們發揮聰明才智,以青銅為材料,用特殊的工藝制作而成的精美器物;看到了紙,見識到了古人用樹皮、破漁網、麻布等再平常不過的原材料制造而成的紙張;看到了印刷術,更看到了其推廣之后的便利之處……一番觀看下來,學生內心的興奮之感溢于言表,情緒高漲而充滿自豪,更對這些閃爍著智慧與文明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由內而外地感到敬佩。如此一來,無須筆者過多強調與解釋,學生內心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便有了具象、深刻的認知。而這顯然有助于他們家國情懷的形成與發展,有利于他們以積極而主動的姿態進行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更有助于其在日后的學習與生活中更自覺地保護、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便是在高中歷史教育實踐中依托信息技術創設直觀情境,引領學生體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突出意義所在,既能令學生印象深刻,也能喚起學生內心最純真、最真摯的情感,有助于學生堅定自身的目標,朝著保護、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目標而努力奮斗[3]。
二、開展多彩歷史綜合實踐活動,引領學生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多樣的表現形式,因而學生在接觸之后還應當在真實的情境中去體會、去感悟,以形成更深刻的認知[4]。由此出發,高中歷史教師在教育實踐中還應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資源帶領學生參與豐富多彩的歷史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置其境,感其情,悟其精華,并以此為基礎形成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深刻的認知。與此同時,學生也能對所學到的高中歷史知識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達到一舉兩得的良好教育效果。
對此,筆者便在自身的高中歷史教育實踐活動中進行了積極的嘗試,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完“輝煌燦爛的文學”這一節歷史知識后,筆者與學生一起組織了“古達文學朗誦大會”這一實踐活動。在該實踐活動中,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喜好,選擇自己喜歡的文學作品進行朗誦。經過前期的認真準備,學生在本次實踐活動中的參與熱情格外高漲。有的學生誦讀了自己最喜歡的《詩經》片段,有的學生誦讀了自己喜歡的《離騷》片段,還有的學生誦讀了詩人李白的《蜀道難》……不同的學生朗誦的片段不同,內容不同,而當這些都交織到一起時,學生會發現,中國文學的博大精深及其蘊含著的無限人文魅力。朗誦大會實踐活動除了使學生切實加深了對“輝煌燦爛的文學”這一節歷史知識的認知外,更使他們形成了對我國文學這一優秀傳統文化組成部分的理解。這有助于他們在日后的學習及生活中將保護、傳承與弘揚我國輝煌燦爛的文學文化作為一項重要的使命。
又如,在教學完“充滿魅力的書畫和戲曲藝術”這一節知識后,筆者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我國歷史上的優秀書畫與戲曲藝術作品進行鑒賞。要求是學生在課下找出自己喜歡的或者印象深刻的優秀書畫與戲曲藝術作品,挖掘其中的藝術與人文元素。這樣,學生便會發現節奏緩慢的戲曲也有著別樣的韻味,而那些書畫作品更是沉淀著厚重的文化,閃爍著璀璨光芒。在走進書畫和戲曲藝術的過程中,學生對我國源遠流長的書畫文化及戲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能在生活中嘗試著欣賞書畫。這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以及對其傳統文化意識的培養顯然都產生了明顯而積極的影響。可以說,豐富多彩的歷史綜合實踐活動,能夠讓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感悟與情感更加深刻。這是在高中歷史學科教學中有效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極為有效的途徑。
三、組織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討論,引領學生辯證看待傳統文化
我國在幾千年的歷史中積淀了許多優秀傳統文化。不可否認,我國的歷史長河中也曾經產生過一些糟粕文化。對于傳統文化,我們必須辯證看待,大力弘揚與傳承優秀的文化,并堅決抵制文化糟粕,不給其“死灰復燃”的機會與可能。因此,高中歷史教師必須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我國的傳統文化。這樣,我們傳遞的才是那些真正能對我們產生積極影響的先進文化,才能滋養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堅實的文化基礎,積累扎實的文化力量。
筆者在自身的高中歷史教育實踐中會有意識地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使其在小組合作中展開思考與探究。不同的學生對同一件事物有不同的認識與看法,而當這些各具特色的想法匯聚到一起時,就會自然而然地呈現出別樣的智慧光芒,推動著學生更好地進步與成長。例如,針對“優秀的傳統文化VS封建糟粕文化”這一主題,筆者便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使每一小組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學生在組內查閱資料、篩選信息、整合內容,并形成自己本小組內的觀點與看法。待到這些準備工作完成后,學生在歷史課堂上進行小組間的溝通與交流。經過前期準備,小組間的“交鋒”更顯智慧,閃爍著思考與探究的光芒,與此同時,不同的小組選擇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這都使得本次小組合作討論活動的內容變得格外豐富而富有內涵。有的小組梳理了具體的封建糟粕文化,如封建社會所提倡的“女子無才便是德”“女子裹小腳”等思想與行為;有的小組梳理了這些封建糟粕文化形成及得到推廣的本質原因;也有小組揭示了一些之前未曾被廣泛關注的優秀傳統文化,像種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等。一節歷史課下來,學生都表示獲益頗多,知識面廣了,視野寬了,對我國的傳統文化也有了辯證的認識與看法,知道哪些是需要我們去弘揚的,哪些是應當被摒棄的,而這些信息匯集到一起增強了學生內心的優秀傳統文化價值觀念。組織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討論,引領學生辯證看待傳統文化,對弘揚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念所起到的作用顯而易見。
四、聯系學生當前實際社會生活,升華優秀傳統文化認知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距離我們的社會生活并不遙遠,給我們提供力量,推動著我們中華兒女不斷進步與成長。高中歷史教師可以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當前社會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引導學生在實際社會生活中去更好地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升華自身的文化理念。
例如,儒家文化中的諸多思想都有著科學性與先進性,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閃爍著智慧的儒家文化更是體現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如儒家所提倡的“百善孝為先”這一孝道文化強調“孝”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倫理道德準則,一個不孝的人,談何為人,談何獲得更長遠的進步與發展。雖經歷歷史變遷,但這一“孝”文化仍值得我們當前無數人學習與弘揚,值得我們整個社會的大力推廣與提倡。對此,筆者便有意識地聯系當下一些與孝道有關的社會新聞,讓學生形成對孝道這一優秀傳統文化更深刻、更鮮明的認知,同時能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做到孝敬父母與其他長輩,將“孝”文化傳承與弘揚下去。
又如,莊子提倡“天人合一”的觀點。在莊子看來,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這一古代哲學觀點其實向我們傳遞了一個清晰的道理,即自然與人類是和諧共生的。這顯然與我們當前提倡的生態文明建設思想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即強調人類應當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而不是過分地掠奪、索取,站在自然的對立面。因此,筆者在教學道家思想時,在闡述莊子這一古代哲人智慧的歷史教學中,有意識地將這一觀點進行延伸與挖掘,使學生感嘆古代哲人的真知灼見,在加深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知的同時,也使他們開始思考,我們現代人類該何去何從,是與自然和諧相處,還是我行我素,將自己視作自然的主宰。這便很好地建立起歷史課堂、優秀傳統文化與實際社會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推動著學生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載體,去深入思考、反思。聯系學生當前實際社會生活,引領升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知所彰顯的價值不言而喻。
結 語
總而言之,高中歷史學科中蘊含著異常豐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資源,作為教師我們應合理把握,靈活挖掘,巧妙滲透這些資源,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這樣,學生才能更加深到地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將其進行傳承。
[參考文獻]
吳樹兵.傳統文化在高中歷史課堂中的滲透[J].讀與寫,2019(36):196.
李俊靈.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傳承傳統文化[J].教育界,2019(09):2.
喬建斌.傳統文化教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9(13):39.
黃俊瑜.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J].中學課程資源,2020(03):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