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澤婉 深圳市大望學校
語文課程在初中階段是一門重要課程,需要學生有效學習,對相關的知識形成切實掌握。而從教學活動的實際來講,語文教學活動長期處在較為局限的狀態之中,導致教學效果沒有達到理想狀態。在這樣的情況下,構建讀寫結合的教學課堂,將閱讀和寫作融為一體,對學生這兩個方面的能力素養實現同步培養,這樣可以促進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均衡發展,讓教學活動能夠取得更好效果。作為語文教師,就要對此清楚認識,合理創新語文教學。
讀寫結合,就是指的閱讀和寫作的結合。從語文教學來看,包含了閱讀課、寫作課、口語交際課等不同類型。長期以來,教學活動的開展,都是分開進行的,也就是閱讀課單純進行文本閱讀,寫作課單純展開寫作講解。這種分割式的教學,導致學生的能力發展不均衡,有的學生閱讀能力較高,但是寫作能力卻不佳。而有的學生寫作能力較高,閱讀能力偏低。出現這樣的情況,根本原因在于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被人為分割,未能實現同步,從而造成學生的能力發展出現偏差。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提出了讀寫結合的教學理念。這一理念,核心內涵就是要求將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彼此滲透,相互交叉,即在閱讀過程中指導學生寫作練習,在寫作教學中引導學生閱讀,這樣相互融合,能夠將閱讀和寫作放到一個課堂之中,強化對學生的教學,推動學生兩方面能力的同步發展。
針對初中語文教學來講,讀寫結合這模式的運用,能夠起到多方面的積極作用,這也是實施讀寫結合教學的理論基礎,需要對其形成有效認識。第一,讀寫結合,能夠提升初中語文教學的整體性。以往的教學模式下,教學活動的整體性不高,分為了多個不同的課型,造成語文教學被分割。基于讀寫結合,就可以重新將不同課型凝聚成為一個整體,讓教學活動的整體性得到增強。第二,可以增強學生課堂實踐。閱讀和寫作的教學,需要以實踐作為載體。比如在閱讀講解中展開寫作,或是在寫作過程中指導閱讀,這都是一種變相的實踐,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得到更多鍛煉。第三,可以激活學生學習動力。讀寫結合的實施,還可以打破以往單一的課堂內容與形式,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學習體驗,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增強學習動力。
讀與寫的結合,應該確定一個對應的教學主體,將閱讀或是寫作其中之一作為主體,然后將另一個方面融入進來。而對于初中語文來說,閱讀課是重點所在,所占據的課時最多。因此,就可以將閱讀教學作為主體,將寫作融入緊挨,在開展閱讀教學的時候,設置對應的寫作練習活動,比如縮寫、擴寫、仿寫等等。立足閱讀,設計不同的寫作練習,便可以達到閱讀和寫作結合的目的。比如,在針對《驛路梨花》展開閱讀講解的時候,文中就有不少優美的句子,適合進行仿寫或是擴寫。如文章開篇就寫到:“山,好大的山……迷茫的暮色中。”講解此句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進行仿寫,以生活中的景物為載體,通過仿寫達到實踐。再比如這一句,“白色梨花開滿枝頭,多么美麗的一片梨樹林啊!”閱讀到這里時,就可以指引學生發揮想象,對句子展開擴寫,將梨花開滿枝頭的狀態展開描述。而在講解完整篇課文之后,可以引導學生,對課文故事脈絡進行梳理,提煉主要情節,然后進行續寫,寫出一個新的故事解決。在一篇課文的閱讀過程中,設置仿寫、擴寫、續寫這些不同的寫作練習,便能達到讀寫結合的效果。
除了將閱讀教學作為主體滲透寫作練習,也可以將寫作教學作為主體,融入閱讀活動。從寫作的角度講,需要閱讀作為支撐,通過閱讀,才能讓學生積累足夠的素材,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因此,在寫作教學過程中,就可以構建起拓展閱讀活動,實現讀寫結合。首先,在寫作教學開始前,可以設置拓展閱讀活動。圍繞寫作教學的主題,實現從網絡上搜集相關的素材,制作成為拓展閱讀文本,然后引入課堂讓學生開展閱讀。其次,在講解寫作技巧及相關知識的時候,也可以將制作的拓展閱讀素材作為范本,從中結合具體的句子,來分析寫作技巧的運用和效果。最后,在完成一堂課的寫作講解之后,便可以指導學生進行寫作練習。讓學生針對具體的題目或是寫作材料,獨立完成作文寫作。之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小組內彼此交換作文進行閱讀和批改。通過這樣的一個過程,既實現了閱讀,又可以增強學生對寫作的認知。
閱讀和寫作的結合,除了立足課堂教學彼此滲透之外,還應該關注到課外實踐對讀與寫的結合。具體來說,語文教師要從課外實踐的角度出發,構建起閱讀和寫作結合的綜合性活動,對學生形成指導。比如,可以設置課外綜合閱讀活動,讓學生自主選擇課外讀物,教師則要求學生在課外閱讀過程中,寫作閱讀筆記,每周上交一篇閱讀筆記,讓學生將自己閱讀的思想感悟、心得體會或是其他收獲,通過寫作的方式表達出來。這樣的課外實踐,就達到讀寫結合的效果。
結束語:對于初中語文教學,語文教師要理解目前存在的教學不足,采取不同的方法,讓閱讀和寫作形成結合,構建起一體化的語文教學模式,確保可以同時對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形成鍛煉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