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凡凡
摘要:人體測量需要用到測量的部位、工具和方法。不同的教材上對于部位和測量方法有不同的解釋,這就需要一個標準來界定。通過參照國家標準的條例,教師可以對書本上的內容進行整合,設計出更符合中職生學習的服裝課堂。
關鍵詞:國家標準;中職;服裝教學;人體測量;應用研究
一、國家標準在服裝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
(一)學生分析
學生平時學習都沒有標準的概念,參考的都是書本上枯燥的理論知識。而此授課對象是中職服裝專業三年級學生。面臨做畢業設計和技能學考,需要繪制款式圖。有的學生款式圖繪制得還是跟初學者一樣的水平。通過分析與學生交流,對人體和人體數據等的深入了解還是很有必要二次教學。借助于國家標準,能夠提高學生對于行業標準的認識,測量方法更有針對。
(二)教師分析
教師平時在教學準備時,主要是備教材。由于個人精力有限對教材外的其他內容了解得較少。通過對國家標準的解讀,可以讓課堂的講解更有理據,更有說服力。
二、國家標準在服裝教學中的應用分析——以《人體測量》為例
本文以《服裝結構制圖》中的基礎模板《人體測量》為例,進行國家標準在服裝教學中的應用分析。本課將教學重點定為正常人體測量的方法,將教學難點定為測量不同體型的人體尺寸。其中教學重點是參照《GB/T 16160-2017 服裝用人體測量的尺寸定義與方法》 ,測量人體長度、圍度、寬度的尺寸,而教學難點則是根據學生認知水平,由于人體測量是一年級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點,放在三年級進行教學,需要更進一步,因此加入了特殊體型的測量模塊。
本次課共1課時。通過“課堂導入”、“講授新課”、“知識提升”、“課堂總結”四個環節突出了本節課以“做中學,做中教”的教學模式。
課前:運用學習通教學平臺發布課前小測,讓學生完成10道關于人體部位的單選題,了解學生對人體部位的掌握。找出班級畫得好與不好的款式圖并進行拍照。同時分發給學生正常體型和特殊體型的紙質測量表,配有人體測量視頻二維碼。
課中:綜合利用信息化教學環境,與學生實時互動,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
(一)課堂導入環節(約3分鐘):
讓學生檢查一下測量工具軟尺和測量表是否都備好。課堂一開始,我向學生展示了班級兩個同學完成的款式圖,提問喜歡哪個款式圖。作為有審美和繪制基礎的學生,能輕松回答出來喜歡畫得整齊規范的款式圖。接著繼續向學生提問喜歡的原因,學生通過款式的明顯對比,得出畫不好款式圖很大部分是比例沒有掌握。而比例掌握不到位歸根到底的是對人體各部位尺寸不熟悉。從而導出本次課的主題人體測量。
(二)講授新課環節(約33分鐘):
1.基礎知識。(約5分鐘)
向學生講解人體測量的含義。根據國家標準,人體測量是指測量人體有關部位的長度、寬度、圍度等作為服裝結構制圖的直接依據。讓學生匯總學案上哪些部位是屬于長度、寬度、圍度。再一一介紹常用的工具有軟尺、腰節帶、人體測高儀。學會實用不同的工具測量不同的部位。并向學生簡介測量的注意事項,讓學生在操作的時候更好地進行測量。最后進行體型的分類。通過搜集的網絡圖片進行對比,學會區分不同的體型特征,為后面的任務奠定基礎。
任務1. 正常體型人體測量(上衣)。(約16分鐘)
參照《GB/T 16160-2017 服裝用人體測量的尺寸定義與方法》,測量人體長度、圍度、寬度的尺寸,讓學生知道服裝行業的規范和嚴謹。長度的6個測量部位(前衣長、后衣長、前腰節長、背長、袖長、胸高)、圍度的4個測量部位(頸根圍、胸圍、腰圍、臀圍)、寬度的的4個測量部位(總肩寬、胸寬、背寬、乳距)測量方法均用文字和圖片的方式進行詳細展示,教師再用人臺進行關鍵部位的示范,加深學生的記憶。
學生在觀看完教師示范后進行分組互相測量。測量的時候教師進行巡回指導,指出學生測量中為了測量數據的準確性,需要把外衣脫掉或者扣去一定的量;測量頸根圍時需要把所穿的旗袍領子扣子稍微解開方便測量等。逐步解決本次課的重點,測量出正常體型的尺寸數據。雙方測量好后要求把數據登記在尺寸表上,課后上傳至學習通,便于后期數據的收集。同時邀請一男一女兩位同學跟標準尺寸進行對比,得出差異。如果局部差異過大,導出本次課的第二個任務特殊體型人體測量。
任務2:特殊體型人體測量。(約12分鐘)
5個小組每組派出三個分別飾演駝背體、挺胸體、大腹體的學生,教師通過學生的裝扮與其他學生共同分析這三種特殊體型特征,探討得出相應的測量重點。在這個任務中,特殊體型角色扮演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學生不僅能更深了解特殊體型的特征,還能掌握特殊體型的測量要點,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能力。同時邀請扮演駝背體、挺胸體、大腹體的學生代表分享其前后尺寸的差異,駝背體的后腰節長比正常狀態下的尺寸長了8cm,挺胸體的前胸寬比正常狀態下的尺寸寬了10cm,大腹體的腰圍比正常狀態下大了16cm。通過數據的進一步對比,更加深了學生對于特殊體型測量要點的掌握。
2.知識提升。(約3分鐘)
作為即將畢業的學生,需要讓學生了解更多服裝人體測量相關的前沿知識,提升學生的專業認知。因此向學生分別介紹了三中國非接觸式測量方法,圖形學測量、3D人體測量、APP人體測量法。最后介紹了量體師的崗位職責和市場需求,為學生的就業提供新方向。
(三)課堂總結環節。(約3分鐘)
與學生共同回顧本次課的教學內容,包括正常體型和特殊體型的體型特征和測量方法。鼓勵引導和評價貫穿于整個操作過程,按照學生自評25%、小組互評25%,教師評價50%的比例,測量得好又快的小組,給予獎勵。
(四)作業布置環節。(約1分鐘)
每人找10人測量尺寸并把數據傳到學習通,便于原型數據的應用。
課后:讓學生查看并匯總學生學習通平臺上小測存在錯誤的地方,幫助解決學生學習疑惑,培養良好的職業知識。根據學生提供的測量數據,為課題收集材料。
三、反思
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在服裝課程中還有很多地方值得去參考。作為一名服裝專業的教師,需要及時了解最新的行業標準才能更好地服務教學,在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為企業培養更合適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GB/T 16160-2017 服裝用人體測量的尺寸定義與方法.
[2] 何歡.人體尺寸數據采集與分析及其在服裝中的應用研究一基于大連地區15-17歲女中學生人體數據的研究[D].大連:大連工業大學,2009.
本文系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2019年立項課題“基于人體測量數據的晉江4所職校00后中職少女體型分類”(課題編號:JAT19181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福建省晉江職業中專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