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對部編版教材中的“舊”詩歌,我們該如何教學呢?為保持教師的“新鮮感”,筆者對詩歌教學作出了一些新的嘗試。本文以《沁園春·長沙》為例,緊扣教學目標,重新審視和解讀文本,設計新的教學內容和形式,以使“舊文”煥發新的活力。
關鍵詞:“舊”詩歌;學科核心素養;意象;朗誦; 創作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了“學科核心素養”的概念,而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積累與構建起來,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語言能力及其品質;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的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思維方法與思維品質,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體現。這就促使我們必須轉變以升學為目的的老式教學方法,倡導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為目的的新式教學方法,采用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為主的學習方式。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閱讀詩歌可以幫助我們認識當時的社會,大到國家興衰,小到民俗風情。無論是古代詩歌還是現代詩歌,都凝聚著中華文化的精華。古代詩歌語言精練,情感豐富,藝術手法多變,同時又深受各種類型考試的歡迎,歷來是我們研習的重點。而現代詩歌卻沒有那么受人待見了,它很少在考試中以閱讀的形式出現,有時甚至連默寫背誦都不考。這就導致我們在授課時總是灌輸式教學,把自己覺得要講的講一下,有的就寥寥數語或者直接跳過不講了。
其實現代詩歌貼近現實生活,主旨多樣,形式表達自由,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提高他們的審美鑒賞能力。如何有效地教學現代詩歌就是我們當前面臨的問題。尤其是對于那些熟悉的詩篇,我們更應該另辟蹊徑,重燃自己和學生的激情。
部編教材必修一第一單元是詩歌單元,包含了毛澤東詩詞二首,中國現代詩四首,外國詩三首。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要求了解現代詩的韻律和節奏,賞析詩歌語言的獨特性,把握詩人的情感,嘗試詩歌的創作。筆者僅以《沁園春·長沙》為例,設計了以下新的教學內容和形式。
一、析意象,品詩情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曾寫道“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景語即指對景物的描摹,情語即指對情感的抒發。通常很多詩詞都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對景物的描寫其實旨在抒發詩人的感情。而詩詞中包含了作者主觀感情的客觀物象就是我們所說的意象。在賞析詩歌時,我們往往借助詩中的意象來分析詩人的感情。只有準確地把握了詩中意象的文化內涵,才能更好地理解詩人的情感。
傳統詩歌教學的意象分析以教師的分析講解為主,以學生的記錄整理為輔,這便使得學生極度缺乏審美鑒賞能力,很難體會到詩歌的美。鑒于此種情況,筆者嘗試讓學生分組討論,尋找意象并明確其文化內涵。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參與其中,發揮其主觀能動性,還能提高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學環節如下:
1.品讀詩歌,以表格的形式梳理詩歌中的意象,并指出各類意象的文化內涵。
2.組內討論交流,找尋一些有同類意象的詩歌,進行分析概括意象普遍的文化內涵;
3.開展“我為詩歌寫批注”的活動,在自己有感觸的詩句旁邊,寫下自己的分析和感悟,領略《沁園春·長沙》中宏闊的意境,感受其博大的胸懷和凌云的壯志。
二、覓詩歌,誦經典
詩歌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講究韻律。古代詩歌一般都講求押韻,而現代詩歌的要求稍微低一些,相對比較自由。如果說詩歌的押韻是一種美,那么詩歌的節奏就是另一種美。通過朗讀時節奏的變化,我們可以感受詩人情感的變化。
為了更好地品味詩人的青春情懷和詩歌的語言美,筆者設計了如下教學環節:
1.搜集整理毛澤東詩詞,比讀《沁園春·雪》《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憶秦娥·婁山關》等詩作,梳理詩詞的創作背景以及詩詞中運用的意象及其所蘊含的文化內涵,領略詩人不同時期的家國情懷。
2.搜集整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詩詞作品(如周恩來的《赤光的宣言》、朱德的《太行春感》等),賞析詩詞中的意象,把握詩人的革命情感。
3.繪制表格,整理詩詞中的意象,把握意象的文化內涵。
4.開展詩歌朗誦會,朗誦搜集到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詩歌,品味詩歌的語言美,感受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情懷。
三、仿佳作,編詩集
在傳統教學中,我們是不提倡詩歌寫作的,因為我們的考試中沒有這部分的檢測內容,它總是被排除在“文體不限”之外。但是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詩歌創作卻被列入了重要教學內容。嘗試詩歌創作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表達交流能力和創作能力,故而筆者設計了如下教學環節:
1.通過一些詩歌創作的著作(如王力的《詩詞格律》),分組討論研究現代詩的格律、語言、藝術技巧等方面的基礎知識,了解現代詩創作的基本規律。
2.利用一些時事資料(如新冠疫情中涌現出的一些人物事跡),討論新時代需要怎樣的青年,加深對青春精神的理解。
3.結合自己的人生理想(可結合當下選課情況),選擇恰當的意象,以“青春”為主題,創作一首現代詩,抒發積極向上的青春情懷,以加深對詩歌中意象、意境、抒情等創作手法的理解。
4.在小組內分享自己的作品,解釋自己的創作緣由和構思,請小組內成員就意象、情感等方面進行點評
5.為自己創作的詩歌排版,選插畫(可網上找,也可自己畫),寫短評(可找人評,也可自評)。
6.集結成冊,全班分享交流。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現代詩歌教學,只要能抓住詩歌的特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就一定能讓學生領略到詩歌中的美,領略到詩人高潔的志趣,同時也能提高學生錘煉語言的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舊”詩雖“舊”,只要我們敢于嘗試,賦予它新的形式,它就能煥發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高興友.高中語文詩歌教學的策略思考[A].十三五規劃科研成果匯編(第六卷)[C],2018年.
[3]李金濤.合作教學法在高中語文詩歌教學中的應用[A].教師教育論壇(第二輯)[C],2019年.
作者簡介:韓芳芳(198701)女,漢,浙江紹興上虞,當前職稱:中教二級,學歷:本科,研究方向: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