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甜 萊蕪技師學院
近幾年來,國家對中等職業教育采取鼓勵扶植措施,使其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但中等職業教育的大門向任何一個有意愿的初中畢業生敞開,這種低門檻性也使其教育對象的水平參差不齊。就學生主體來看,中等職業院校的學生是一個相對復雜的群體,他們大多是被中考所淘汰的,總體來說他們的學習自覺性較差,自控能力較低,他們在進入職業院校之前往往是家長、老師、學校眼中的問題少年,所以會存在著極度的失落和自卑感。再者,職業院校的學生年齡一般在十五、六歲,這個年齡段的少年恰巧是處于心理上的逆反期,做事一意孤行,對于老師、家長的教育更是絕對的拒絕,所以這種偏執與叛逆也使中職學生與家長、老師和社會呈現出一種對立和敵對。正是由于中職學生在心理上呈現出來的特殊性會給中等職業院校的管理工作帶來一些其他院校沒有的問題與挑戰。
現在很多職業院校存在管理體制僵化,在管理上它們是落后與時代發展的,是與中職學生的思想觀念相悖的。中等職業院校的學生年齡都普遍偏小,他們的自控能力較差,比較任性,學生來自于不同的地方,個體差異性較大,成分又較為復雜,喜歡接觸新鮮事物,總體來說他們屬于思想較為活躍的群體。但大多數中職院校在管理上并未認識到這點,而是采取一刀切的形式,完全照搬高校管理守則、管理條例,深陷于過去傳統教育的窠臼不能自拔,采取粗暴地嚴肅地訓話式的方式來管理。用70后,80后的管理理念來對待今天的90后,沿用過去的管理經驗。很明顯這種不結合當代中職學生特點的管理理念、管理意識是很難取得突出效果的。
中等職業院校一般都采取以輔導員或班主任為中心的管理模式,作為學生工作的重要力量的輔導員或班主任是與中職學生接觸最為頻繁也是最為親密的一線學校工作者。但是一些中職院校并沒有自己獨立的輔導員隊伍或者即便有也因數量上的不足而給中職院校日常的學生管理工作帶來困擾。據筆者了解到大多數中職院校由于師資上的匱乏,多是任課教師兼任輔導員工作,而這些所謂的“輔導員”卻很少有參加過入職培訓的,這些教師除承擔正常的教學任務外還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去參與學生管理。還有一些職業院校為節省開支,聘用一些臨時工或對學校招生工作做出突出貢獻的本校留校生,可以說他們在輔導員這條道路上只能算是半路出家。國家教育行政部門曾對從事學生管理工作的的人員提出相關要求,要求這些人員必須具備從事學生管理工作的相應素質,并有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或思想政治等的學習背景。很明顯與日益擴招的中職學生數量相比一些學生教育工作者在數量上和質量上都是達不到要求的,學生教育工作者自身的高工作量、低待遇也會影響他們在學生管理上積極性與創造性。
中職學生是一類特殊的群體,這種復雜特殊的現實狀況,使其管理上存在各種問題與隱患,許多中職院校為了維持校園的穩定,確保校園的安全,會從源頭上杜絕各種隱患的發生。所以我們會看到,很多的中職院校都不約而同的采取“嚴格管理”的方式,諸如強制學生早上站操上早自習晚修,除節假日外的任何時間都不得隨意外出,早上有起床鈴晚上有熄燈鈴,更有甚者連吃飯上廁所都有自己規定的時間段等。當然,不可否認上述規章制度的確取得了一些成就,對于保障學校安全穩定和學校的學風建設都有一定的促進。但同時我們也應意識到上述所謂的“規章制度”不僅是學校管理者意志的一種呈現,更是對學生實際自我管理能力的一種不自信。用“以嚴管理”代替對學生的疏導教育,用“高壓政策”貫徹德育的施行,久而久之只會激發學生與學校、老師間更大的矛盾,爆發更嚴重的后果。
近幾年來,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在政策和財政上都有所傾斜和扶持。尤其是2007年,國家為保證中職院校的生源,對在校生提供生活補助,建立貧困生資助體系等。這些都為中職院校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但我們長期持有“學而優則仕”“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老子更是將職業技能看做是“奇技淫巧”。加之現在社會用人單位在招聘錄用前還是要看個人的學歷,在單位晉升時也要把學歷的高低作為標尺。在這種極度扭曲的傳統觀念的影響下,一些中職學生易存在自卑心理,產生心理上的障礙,覺得自己低人一等,是一個“失敗者”,“被遺棄者”,自我暗示為“上學就是為了混個畢業證”,久而久之就會自暴自棄,得過且過,自由散漫直至自我放縱。
其次,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在綜合國力、人民生活水平、生活環境等方面都取得了迅猛的發展,整個社會以一種開放式的、國際化的態勢展現在世人面前。我們在看到改革開放帶給我們進步和推動時,也要看到西方文化和意識形態下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的個人主義對我們思想和精神文明的侵蝕。特別是近年來信息化高速發展,互聯網資源無處不在,網絡犯罪、網絡暴力、網絡上的虛假信息充斥著整個互聯網,使人們難辨是非,難分真偽。更有一些學生沉迷于網路,沉浸在虛幻的網絡世界中,難以自拔,流連忘返。而中職院校的學生年齡一般在15―16歲,正處于青春期,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這個時期恰恰又是人的道德觀念和行為表現由單一向多元轉化的階段,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所以一些腐朽的思想,網絡上的一些虛假的信息、形形色色的觀念、思潮、道德認知、行為選擇會給生理、心理和世界觀尚未形成的中職學生帶來一些影響。這也給中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
不少中等職業院校目前存在師資資源匱乏的現象,尤其是缺乏“雙師型”的教師。還有一些學校的人才管理機制并不健全,學校的服務意識,獎勵機制不到位、不健全都給中等職業院校的發展產生了不好的影響,造成人才的流失,使本來就緊張的師資資源更加雪上加霜。所以我們經常看到一些中職院校由于自己輔導員的有限往往是任課教師兼任輔導員,兼任班主任,一個輔導員要帶三四百人,而且這些人大多是一些經驗不足、社會閱歷不深、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的年輕人。還有一些中職院校規定新入職的教師第一年必須擔任輔導員,一年之后再重新調整崗位。也就意味著輔導員在剛剛與這三四百人建立感情,了解到各自的性格特點后就不得不因為工作調整的原因而被迫分離。所以輔導員這個隊伍流動性是極大的,工作是極其不穩定的。這種流動性、不穩定性對教師的成長發展是不利的對學生的發展更是不利的。所以管理上不能各個方面都兼顧,存在“漏洞”存在“死角”也就在所難免了。
近幾年,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高校的擴招。進入中等職業院校的學生的整體素質呈現出下滑的趨勢。在我們身邊我們也會經常看到中職院校的學生其實思維是很活躍的,興趣也很廣泛,對一些新鮮事物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但他們在中學階段長期形成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使他們在面對日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時會表現出散漫、冷漠和毅力、恒心上的缺乏。加之,很多中職學生在中學時期就是“問題少年”,老師眼中的“頭號公敵”,所以久而久之老師們也放棄了對他們的管教。家長的嬌生慣養,學校老師的不管不問這種狀態一直延續到中職,長期以來的特立獨行、我行我素也使他們在進入中職后依然無視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表現出極度的自由和散漫。
中等職業院校的學生管理發展到今天讓我們看到很多的問題和難點,很明顯過去傳統的管理理念已經不適應于當下。我們今天所面對的是一批個性張揚,思維多樣,個體意識強烈的90后。過去“一刀切”“一切從嚴”的管理理念只會讓他們產生更強烈的逆反心理。
因此我們在中職院校的管理中要轉變管理理念,一切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為本,關注他們的個性特征,增強學校的服務意識,營造輕松的、鮮活的而又充滿人文關懷的校園范圍。要做到這點一是要有一個良好的校園環境,包括學習的場所、自然人文環境,舒適的適合學習的圖書館等等,滿足學生看書學習的需求。再者要有個科學合理的時間安排。中職畢竟不等同于高中、初中,學生需要有一個相對自由寬松的學習時間可以自由支配,而不是每天定點上下課、休息、吃飯。讓學生有一個自己可以支配的時間段,或上自習或看書或參加社團活動或鍛煉身體等。激發學生的主動性,造就豐富多彩的學生。最后,創新管理理念還要在人格上尊重和信任學生。不能因為他們學習能力差,學習自覺性不高就各種言語諷刺各種挖苦譏笑。要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尊重學生的情感的訴求,用自己的愛心、耐心、恒心、毅力真誠的與學生溝通,讓學生安心、放心。只有學生得到充分的尊重、信任,他們的學習、管理上的積極性、主動性才能被激發出來,潛能才能得以發揮。
班主任、輔導員是學生管理工作的教育者和組織者,又是和學生接觸最為密切的一線工作者,他們自身的人格魅力、教學素質會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甚至一個好的班主任會影響到我們未來的方向和抉擇。因此中職院校需對輔導員或班主任的素質和個人人格提出一些具體的要求。除了要求他們具有高尚的個人情操、人格魅力外更要有一些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背景。能夠面對復雜的、多變的外界狀況,具備過硬的心理素質以及整體規劃的能力。加強學生管理隊伍建設首先要強調教師隊伍的職業道德素質的養成,要公正公平地使用自己的權利與職責,做到一視同仁;其次,要強調專業素質的培養,要具備一些從事輔導員工作的基本的理論、知識,還要強化管理能力的培養。
中等職業院校的學生是一群特殊的群體,面對這樣一批學生,教育管理方法也要有所創新,采用多種靈活多變的教育方法潛移默化的滲透學校的管理意識,決不能照搬傳統教育的窠臼,簡單地采用嚴肅的訓導式的談話。教師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機,利用各種資源教育學生。如:學校可以組織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學術活動、課外活動,豐富校園生活。滿足同學們的課余生活的需要,提高中職學生的整體素質。作為班主任要有對學生三年或者五年發展的整體的規劃,大一可以適應新生活,發展人際交往為主題,大二致力于專業成長,著重以自我發展為主題;大三則要有一個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或找工作或繼續深造繼續學習,并確定自己的目標;大四則把重點落實在找工作就業等等。并針對這些既定的規劃主題對癥下藥,利用校內資源、校外資源開展一些輔導。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使學校文化呈現多樣化和特色化而且可以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性,有利于學生表現自我,張揚個性。
中職學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是一個復雜的、系統的動態的工程。在對學生進行管理時要善于抓住各種資源,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聯系,取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家長、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參與管理的格局,從而達到教育管理上的合力。使學生的精神風氣、道德素質能有層次的、系統的有條不紊的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