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然
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在移動APP設計的課程教學中,涉及的知識點包含用戶研究、用戶體驗、原型設計、界面設計等。對于一個APP產品的成型,每一部分各司其職,但根據實際教學經驗,學生設計的APP作品,成敗的關鍵因素就是最終界面的呈現。對于一個APP,所有的前期設計構思后期都要落地到界面上,半數以上的學生,雖能把前期調研工作和原型創意階段做得很好,但完成的作品總是差強人意,恰恰就是在界面設計的細節上有所欠缺。本文將基于實際教學中的經驗,根據學生在界面細節的設計上經常出現的問題,進行界面設計要點的分析。
在學生設計的界面中,時常會看到某些按鈕太小的情況。原則上講,可觸控的控件在設計時,尺寸不得小于44*44像素,而如今大部分智能手機已是高清屏,是兩倍率,所以也就是88*88像素。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觸摸的精度和命中率。學生在設計時,很容易使每個控件之間離得過近并且很小,沒有充分考慮手指的觸摸范圍,導致實際應用時容易誤操作。針對這個問題,除了以上講到的原則外,還建議讓學生下載一個叫Ps Play的應用,利用它,在PS上做的界面可以隨時映射在手機屏幕上,各控件的大小是否合適也就一目了然。
一般來說,正文字號大小是24~28像素,小標題字號則是32~36像素,這樣才能確保在常規距離下無需縮放就可以清晰地閱讀文本。試想如果文字很小,同時也會導致一個頁面承載過多的文字,使人不想閱讀。
盡量確保文字和背景色彩對比更明顯,調整好文字與背景的對比會提高文本的可讀性。
設想兩種情況,一種是白色背景和高純度的黑色文字,配以高純度綠色的標題,而另一種同樣是白色背景,但文字是灰色,標題是低純度的綠色,可想而知,后者的整體對比度較低,可讀性差,容易造成文本和背景或背景圖片混為一體的情況。
適當地增加行間距,會提高文字的易讀性。學生在界面文本的設計中,最常出現的就是行間距過小的問題,在這里必須提示學生,除了要考慮字號本身的大小,行間距也同等重要。可以讓學生做一個實驗,設置兩組文本,兩組用完全相同的字號,但是設置成兩種不同的行間距,讓學生感受相同字號下不同行間距帶來的易讀性差異。
為所有圖片資源提供高分辨率的版本。低于手機屏幕尺寸的圖像在高清屏幕上會出現模糊或馬賽克的狀況。指導學生在具體操作時,找的圖片尺寸不要低于在PS上建的屏幕尺寸。例如學生按照iphone6屏幕尺寸去做界面,即750*1334像素,那么找的全屏圖片就不能小于這個尺寸。
學生在設計界面圖片時有個屢見不鮮的問題,就是圖片經常被縱向拉高或橫向壓扁。為了防止圖片的拉伸,學生在實際操作時,始終要提醒學生控制好圖片的高寬比。原始圖片往往不能保證是理想尺寸,應用時可以進行大小縮放,但是一定要避免拉伸導致的失真問題。具體操作也就是在用Photoshop做縮放時,不能忘記按住Shift鍵,這樣即可保證圖片按照原有比例縮放,不會出現拉伸的問題。
讓控件、文本、圖片在界面上保持對齊,相似和相關的內容合理地靠近,可以讓用戶更容易理解界面信息。移動APP的界面,除了涉及排版的問題,同時也必須按照用戶習慣去設計各元素的位置。例如掛斷電話的按鈕,最合適的位置就是放在中間靠下,因為從用戶習慣的角度來說,是容易觸摸,而從排版的角度來說,既然放在下面中間的位置,就一定要和頁面居中對齊。學生設計的界面中,不對齊的情況比比皆是,有的是本該居中的元素沒和界面居中對齊,有的是同等的元素之間沒有對齊,還有的是每個元素位置排得比較亂,缺乏規律。在這里必須要求學生嚴格遵循排版的規律,隨時關注左對齊、右對齊、居中對齊以及同等元素之間的對齊。
在移動APP的界面設計部分的教學中,歸根結底要讓學生明確一個問題,UI界面設計和平面設計本質的區別是什么?答案是,除了美觀還要考慮是否好用。其實以上分析到的界面設計要點,都是最基本的界面設計要求,是原則也是底線,沒有任何高超的設計技巧,但這些問題仍時有發生。所以在指導學生時,只要能讓學生理解了上面說的要考慮是否好用這個問題的基礎上,同時保證做到本文分析到的所有要點,相信學生的界面設計不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