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挺
摘要:作為汽車類專業的核心課程,汽車發動機電控技術集理論與實踐為一體,對學生的崗位勝任能力提升影響巨大,是一門教授學生實用技術的課程。本課程圍繞汽車發動機電控系統的檢修進行內容設計,與多門學科聯系緊密,需要教師從企業需求發出組織課堂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開展技能訓練,對教師的課堂構建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基于此,本文對汽車發動機電控技術課程教學進行探究,以期可以為課堂構建方式創新提供參考。
關鍵詞:汽車發動機電控技術;課程教學;研究
汽車的結構隨著制造技術的迅猛發展,而不斷發生變化。電子技術的誕生及其在汽車制造領域的應用,促進了汽車可靠性、舒適性、安全性、環保性以及動力性的顯著提升。汽車進入電子化時代,是科技發展的結果,也是汽車領域發展的要求。隨著汽車發動機電控技術的廣泛應用,必然對汽車制造與維修從業人員提出新的能力要求,教師要聯系行業發展趨勢對課程教學模式進行創新。
一、任務為驅動教學,促進綜合能力培養
汽車發動機電控技教學要注重教學方式和內容的實踐性,讓學生以實踐為載體對技術要點、相關知識的綜合性應用進行靈活掌握。高職教師可以基于企業生產實踐,將一些具有學習價值和教育意義的工作任務引入課堂,作為任務為驅動教學的相關素材加以應用。通過任務為驅動教學,學生可以在學習與工作之間構建直接聯系,從而結合實踐體驗理解理論知識,以理論知識為指導對實踐活動方式進行優化。
比如,汽車發動機電控技術課程教師可以組成教研團隊,然后深入企業對該項技術的發展與應用進行了解,對相關職業能力要求、職業崗位工作內容進行分析,并形成書面資料。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對相關調研結果與學情進行綜合分析,繼而得到汽車發動機電控技術課程教學的典型工作任務。每一個任務都源于企業生產實際,且與學情相聯系,包含了人才培養所要求的知識點和技能要求,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二、以學生為中心,改革教學模式
“教重要的在于聽,學重要的在于說”,提升汽車發動機電控技術課程教學效果的關鍵在于促使學生進行有效的信息輸入、積極的信息輸出。課堂轉型最為核心的一句話就是“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來組織教學”。這不僅是汽車發動機電控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方向所在,也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潮流所向。
首先,教師要在教學的設計與實施過程中,留給學生更多時間和機會進行自主探究,幫助他們獲得綜合職業能力。學生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扮演好學習主體的角色,結合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主動學習相關知識。教師不能一味地輸出信息,而是要扮演好示范者、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將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自覺性、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
其次,學習內容與形式要與學生職業發展需求保持緊密聯系,能夠促進學生隱性職業能力和顯性職業能力的有效提升。教學任務、計劃、反饋、評價,及其實施方式要體現工作過程,與實際的崗位工作環境具有直接聯系。
三、培養學生自學、科研創新能力,助力職業發展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特長與汽車發動機電控技術應用能力發展情況,對教學內容與方式進行創新。在實訓過程中,學生既可以單獨承擔項目,也可以幾人一組共同承擔項目。為了提升學生參與性,豐富學生實踐體驗,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制作相關實驗教具,比如熱線式空氣流量計實驗臺架、簡易汽車故障測試燈、汽車倒車雷達實驗臺架等小型實驗教具的制作都可以交由學生完成。一般來說,小型實驗教具的制作不占用課堂教學時間,學生需要利用業余時間完成。這不僅可以訓練學生動手能力,而且能夠促使學生對實驗原理與步驟形成更為深刻地理解。此外,教師要對學生學習實踐中所形成的各類成果進行考核評比,并視具體情況給予學生一定獎勵,提升他們參與實踐活動的成就感以及學好汽車發動機電控技術的自信心。學生實踐成果還可以在課程成績考核中占據一定比例,促使考核結果能夠更為全面地反映學生專業能力發展情況。在項目的論證、設計、制作過程中,學生的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設計能力、自學能力以及科研創新能力都得到有效發展。
四、結語
可以預見,無論是在教育觀念上,還是在教學結構上,未來的汽車發動機電控技術課堂教學都將朝著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這一核心內容發生轉型,也就是“以學定教”理念將在課堂教學改革中得到更為廣泛地應用。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多鼓勵學生自覺學習,引導他們不斷發掘自己的學習潛力,促使其對汽車發動機電控技術形成更為深刻的理解。
參考文獻:
[1]王翠,于晨斯.汽車發動機電控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科技風,2018(12):51.
[2]范亞凱,丁雙麗.汽車發動機電控技術課程的教學設計及微課開發[J].科技風,2017(24):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