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 李嬌嬌 朱俊愷
摘要:“傳統非遺”手工技藝是人民群眾在世世代代的生產勞動中,不斷總結和繼承的,具有高難度技巧和獨特審美風格的手工技藝。在新時代大環境下,當代青年受大量西方文化滲透以及價值觀念的沖擊。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木雕在我國民間有著悠久的制作歷史,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瑰寶。幾千年來,木雕始終是代表中華民族的一大特色產業。但是,木雕的手法以及其工藝卻鮮為人知。隨著時代的發展,技術革新日益加快,“傳統非遺”手工技藝面臨發展瓶頸,一部分傳統手工技藝面臨“后繼無人”的困境。如何繼承和發揚“傳統非遺”手工技藝,是當下急需解決的問題。文章以東陽木雕為例,通過調查問卷、調研等方式,研究東陽木雕現狀。在此基礎上,探索新媒體下,木雕文化的傳承方式與路徑。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推廣;東陽木雕;云端
一、木雕文化展的意義
通過文化展的形式宣傳,擴大了東陽木雕的知名度,使得東陽木雕的經濟價值得到進一步的提升,也使得東陽木雕的市場得到了進一步拓展。通過文化展的方式宣傳有助于增強全體民眾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感受非遺手藝的樂趣。有助于培養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一代繼承人。從木雕文化中體會文化之美,讓青少年學會感知美、理解美、創造美。木雕文化有助于培養青少年對祖國傳統文化的深厚情感,促進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傳承木雕文化有助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深度挖掘了當地的木雕文化資源,弘揚了木雕文化,塑造了地方形象,提高了知名度。增強了信息交流,加大地方開放度,強化了地方形象,擴大了無形資產的價值。
二、東陽木雕的概況
(一)東陽木雕發展現狀
1.木雕名師云集
東陽木雕之所以有現如今的成就,是因其地域傳統,所以一直以來人才源源不斷。杜云松,大師級木雕藝術家,名載史冊,被稱為“雕花皇帝”;還有林亭云、林學善、高公博等等大師云集。據了解,全市范圍內,有多名行業技術員,高級職稱者和美術師職稱者,此外還有眾多的在國內和國際都享有盛譽的手工藝大師,木雕大師以及國家層面和省級層面都擁有非遺傳承人數人。
2.木雕藝術水平高超
自市場經濟建立以來,現代社會有自己的現代主題和社會藝術形式,隨著生產力的進步,手工藝技術也與時俱進,如多層疊雕刻、雕刻工藝、樹皮、防火板等在木雕行業的全面探索和創新。東陽木雕不僅結合了古代與現代,而且采用了許多創意的眼光,對世界優秀文化兼容并蓄,具有很強的忍耐力。在寺廟宮殿、展廳、博物館、景點、標志性的政府建筑項目,甚至家居裝飾等,都不難找到東陽木雕的影子,足以證明東陽木雕技藝精湛,脫穎而出。
3.市場需求大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隨之而來的是生活方式的改變和審美水平的提升,人們更加看重手工藝品的藝術美感和精湛的工藝。中國木雕城是中國木雕藝術品消費的風向標,更是東陽木雕發展的晴雨表。
4.政府對非遺的大力支持
為做大做強東陽木雕產業,東陽市政府先后成立了東陽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和東陽市紅木家具行業協會,制定了《東陽市木雕產業發展規劃》和《關于加快建設文化大市的意見》。對產業帶內的木雕企業實施多項扶持政策,促進其更快發展。東陽木雕產業化走的是一條與眾不同的路徑,不像其他省市那樣以技藝保護為主,僅重視藝的保存而忽略產業層面;東陽木雕是以保護產業為主。這種在產業發展中實現活態傳承、以活態傳承帶動產業發展的模式,正是東陽木雕奉獻給世人最大的財富。
(二)東陽木雕傳承發展目前存在的問題
1.技藝后繼乏人
雖然東陽木雕大師云集,但隨著時代發展,因為木雕學習枯燥乏味、成才周期長,回報不高等原因,導致現代年輕人并不愿意肩負起東陽木雕的傳承發展的重擔,面臨著傳承斷層問題。
學習“傳統非遺”手工技藝的年輕人越來越少,直接導致“傳統非遺”手工技藝傳承人“老齡化”。個別技藝已經失傳,瀕臨失傳的手工技藝不斷增加。“傳統非遺”手工技藝面臨發展困境。
2.品牌建設滯后
木雕藝術耗時長,費力多,成本高,獲利就低,而當代社會的大機器化生產,其利潤空間顯著高于純手工制作。利潤的低下更助長了“抄襲風”“山寨風”,使東陽木雕企業普遍不重視品牌建設。據了解,目前仍然有很多木雕企業普遍規模較小,總體呈現散亂態勢。集聚化、規模化程度不高,因此也難以避免用材大眾化、技藝不精、粗制濫造等問題。
傳統手工藝企業要想發展壯大,首先必須在繼承世代相傳的“老手藝”基礎上,不斷創新設計滿足當代消費需求的新產品,與時代和市場接軌;其次,追求精益求精的質量標準,提高品牌知名度,是擴大企業影響力的重要前提。最后,在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時,要扛起發揚中國傳統手工藝的大旗,努力在國際市場展現“大國工匠”和“中國制造”的風范,推廣中國優秀文化。
3.缺乏創新,商業化嚴重
隨著時代發展,過于單一的形式和外觀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不論是在工藝品紀念品,還是在家居裝飾方面,東陽木雕部分仍存在題材匱乏、外觀設計缺乏創新等問題,在企業生產中,大多僅僅扮演一個生產加工的角色。更令人惋惜的是,由于21世紀以來智能化加工技術的成熟,高智能電腦雕刻機投入木雕行業,成本低、速度快,木雕工藝品可成批量生產,如此一來,不僅使得傳統手工制作逐漸淘汰,更是對手工藝術品藝術形式的巨大沖擊。
三、全國其他地區木雕產業發展的主要經驗
除東陽木雕之外,全國其他木雕也在探索產業化發展,成就顯著者當數福建廣東。福建莆田市政府通過出臺多項優惠政策,積極鼓勵并扶持上規模的木雕聯合體和骨干企業,興建了莆田工藝美術城。浙江嘉善國際獅王木雕城和無錫木雕城是后起之秀,特別是無錫木雕城雖可容納超3000家商戶,并正在著力打造全國首個超星級的“木雕專業市場航母”。上述地區在保護、利用、提升、做大木雕產業和木雕市場過程中的一些做法和經驗,值得東陽市學習和借鑒,主要有兩點:一是成立相應機構,落實人員經費。二是舉辦節慶活動,擴大木雕影響。
四、云端上木雕文化展設計路徑
(一)傳承人訪談與講座
要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下去,必須以人為本。通過對人才的保護,從而實現“核心技藝”保護的目的。我們的文化展可以定期開展大師講座,通過高校文化知識和專業能力的培養來加深人才對技藝的認識水平,同時也能培養人才在專業素養、科學文化和審美情趣等多方面的綜合能力。建立學生與大師的聯系,加深學生們對現實中木雕行業的認知,讓學生能了解木雕行業的發展實際情況。使木雕研究者們、高校中木雕技藝的研究員、各行業木雕業余愛好者們,更加深入的了解東陽木雕背后的文化價值,真正認同東陽木雕的美學價值,使得技藝得到創造性發展,創新性傳承。
(二)木雕品牌展示與知識普及
1995年,中國文化部將東陽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2002年,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將東陽命名為“中國木雕之鄉”,2009年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授予“中國木雕之都”,2014年被世界手工藝理事會授予中國境內第一個“世界木雕之都”,東陽木雕已經不僅僅是工藝美術作品,而成為一個地域品牌。經過近幾年的大力發展,“東陽木雕”區域品牌已經在品牌建設和運營商取得了相當大的成績。
我們將對東陽木雕進行包裝和深度加工融入紅色文化背景。同時以高質量的非遺文化形象宣傳片為依托,吸引游客。團隊拍攝出當地的風土人情,產品故事,進行剪輯,通過優勢新媒體進行宣傳,向大眾普及木雕文化同時達到引流的目的。
通過抖音大IP直播來提升東陽木雕的整體知名度,拓寬客群。通過新媒體和傳統媒介的報道和自有的抖音大IP,實現流量切入端口,將顧客引導、提升整體流量、提升整體形象,樹立綜合文化。實現自媒體時代的流量紅利,帶動流量轉換變現。
團隊將創建專屬公眾號,推出有關東陽木雕的系列推文,并且,還要與其他相關公眾號(公益、非遺文化類公眾號)進行友情鏈接、互相推廣。開展線上活動以達到知識普及、吸引流量為公眾號打下堅實粉絲基礎。
(三)青年傳承人的夢想之展
對于木雕手工藝人來說,繼承與弘揚傳統文化、密切關注與把握時代方向、積極探索和拓寬發展路徑,使木雕手藝既能體現時代意義又能持續穩步發展是青年傳承人的夢想。以木雕為“名片”的東陽要想實現木雕產業的有序發展,必須轉變思路,尤其是對木雕從業者來說,作為東陽木雕產業的引領者,必須打破傳統技藝的束縛,積極嘗試和開拓新思想、新技藝和新語言,從而使木雕技藝真正活起來。
(四)工匠精神元素挖掘
機械的模式設置決定了機器雕刻的固定化和模式化。因此機械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還有待改進。其次在藝術上,藝術家在雕刻過程中賦予作品的情感,雕刻手法靈活多變,能夠以型造勢,線條或粗獷古樸,或起伏舒展,雕刻深淺不一,凹凸有致,其中很多偶然的因素是機器、電腦達不到的。因此手工雕刻的作品具有獨一無二的性質,這也是手工作品的重要價值體現之一,也是工匠精神的體現。
在當前快節奏的社會背景下,慢下來的生活成為大家共同追求的,而手工藝品在這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它是我們民族的文化藝術符號,使民族文化代代相承,體現著強大的民族凝聚力。以本土化為基礎,機器輔助生產,使現代數字化和機械化技術在傳統雕刻中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穎.基于嶺南木雕地域文化導入的家具設計課程研究[J].藝術品鑒,2018(6X):2.
[2]劉佳琪.互聯網+會展體驗式設計研究——傳統文化展覽為例[J].中國民族博覽,2019(5):3.
[3]胡毓軒.通道縣侗錦文化在展示空間中的設計研究[J].科教文匯,2019(23):2.
項目來源: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創新項目,項目編號:20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