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艷杰
摘要:招貼設計具備了傳達經濟信息與傳播美的雙重特征,能夠掌握構成的基本方法,遵循美的法則和規律進行畫面重構設計,才能提高招貼設計整體創作的藝術美感。
關鍵詞:平面構成;招貼設計;漸變
招貼設計是應用藝術的一種,它具備了傳達經濟信息與傳播美的雙重特性。平面廣告的設計就是要把廣告內容變成具體形象并通過一定的藝術處理實質作用于人們的視覺,已到達廣告宣傳的目的。
招貼設計與純美術作品創作不同,它受到商業活動的諸多影響,由商業活動的特點所決定,講究一種真實的美。其特點是通過畫面的造型,色彩,構圖等形式突出商品特點,追求典型,理想的真實美。這種美是設計者思想,情感的濃縮,是商品內在品質與外在形象的升華。
隨著社會生產消費的各種需要,信息的視覺化是一個越來越重要的現象,從文本化走向圖像化的過程中,圖形設計與社會文化,大眾傳播有著更加緊密地聯系,其傳播速度大大超過其他方式,顯示出它的廣泛性,多源性,文化特質性等特點。圖形的創造思維方法和形式表現極為重要,有意味的圖形設計都是通過象征性手法表達設計者的某種觀念和傳達一定的信息,即用具體事務表現特殊的意義和情感,以生動,簡練的形象創造強烈單純的視覺效果,圖形設計成為使人能夠理解的識別與傳播的視覺形象。
招貼設計不僅要充分抓住產品的特色,突出產品本身鮮明的個性,還要把握平面設計的基本設計原則,遵循美的法則和規律進行畫面重構,才能發揮其功能,提高招貼設計整體創作的藝術美感。
一、項目描述1:點、線、面在招貼設計中的運用
在海報設計中點、線、面各有自身的特征,不同的組合方式也傳達了不同的內涵,它們的搭配創造出了不同的風格和藝術效果與藝術美感,展現了產品不同的造型設計。平面構成的理念在現代招貼設計中的應用對于提升現在招貼設計的構圖美感,加強設計的藝術性與增強吸引力具有重要意義。
例如麥當勞的海報設計,通過別出心裁的創意,利用點、線、面的構成形式,使畫面充滿了美感與心意。深夜以后,霓虹燈的閃爍,能給依然街頭奔波的人溫暖。該系列霓虹燈海報,主要目的是為了將法國麥當勞深夜依然營業的消息傳遞出去。
二、項目描述2:平面構成形式在招貼設計中的運用
(一)重復構成在招貼設計中的運用
重復構成在招貼設計中應用十分廣泛,它能產生統一協調的觀感,也可產生序列感,整體性強,并有統一協調的觀感。但在實際應用時應注意利用形象方向和位置的不同變化來發揮重復構成的優勢。
這是臺北市立藝術館舉行的「臺灣當代·玩古喻今」藝術展海報,時間、地址、藝術家重復散排于海報的不同區域,極簡的文字編排,極具現代感,而散排的印章,彰顯出古意的主題,“玩古喻今”在設計中便展現得淋漓盡致。
(二)漸變構成在招貼設計中的運用
漸變構成在招貼設計中,被應用于圖形中,注入美的因素和情感,并能增強裝飾圖形的感染力,在視覺中產生強烈的透視感、空間感,增強視覺上的節奏感、韻律感。
(三)對比構成在招貼設計中的運用
對比在招貼設計中,可以使造型產生豐富的變化,使主題更鮮明,作品更加生動,給人以新穎、獨特的感覺。但在對比構成運用時應在變化中有統一,統一中有變化,才能發揮應有的效果。
攝影師Amol Jadhav與修圖師Pranav Bhide為一家位于印度孟買的動物領養組織創作了一系列富有創意的宣傳照。這組作品通過巧妙地使用光線和構圖,并借由錯覺在一張照片中同時展現出了兩種不同的元素,形成了強烈的虛實對比。在呈現出每一幅家庭肖像照的同時,在其中隱藏了動物的形象,并且非常恰當地展現了該組織口號“Theres always room formore.Adopt”的含義。
平面構成和招貼設計都是在平面上展示各自的魅力,其藝術形式非常的接近和相似,招貼設計更像是平面構成這朵花結出的果實,招貼設計更加貼近我們的生活,更具實用價值和實際意義。平面構成是從審美的角度對平面的結構、布局、形態組合及形態變化等形式因素進行理性化的,創造性的思考和抽象的設計,對招貼設計具有廣泛的指導意義。
項目目標:學會構成手法的綜合應用及海報設計的設計要點。
1.學生能夠用點、線、面等抽象符號去解讀平面海報中的圖形、字符等具象元素。
2.鍛煉學生的逆向設計思維,使學生能夠理性的分析設計作品中的形式美原理,探究基本構成元素的多種組合關系,使學生的概括能力、提煉能力和總結能力得到提升。
3.通過對平面設計作品的分析,能夠深入了解平面構成在招貼設計中的應用。
實訓任務1:
1.分析每一張招貼中都運用到了哪些構成形式。
2.用概括的手法提煉出海報中的構成元素,并探究元素之間的多種組合關系,忽略招帖中的具象表達,將其提煉成簡潔的點、線、面符號,探究作品中的大小、形狀和面積對比。
3.根據提煉出來的構成形式,創作“藝術節展覽”主題海報,手繪、拼貼或計算機制作等方法不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大膽創新。
參考文獻:
[1]李鐵等編著.平面構成[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5.
[2]孫磊編著.視知覺訓練[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