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碩嶸 徐婭嵐 朱雯婧



摘要: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者觀念的轉變,社會基礎設施分配和市場化水平的提高使得(區域,省)經濟活力成為區域綜合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通過建立綜合的經濟活力評價模型,著重對中部地區區域經濟活力及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與決策,并著重從人口變化趨勢和企業活力變化的角度重新分析了其經濟活力變化的影響,進而確定影響區域經濟活力的最重要指標。
關鍵詞:區域經濟活力;中部地區;人口變化;企業活力;綜合評價
一、 建立影響因素指標體系
經濟活力主要表現為經濟的成長性,對資本、勞動力、企業家、科技創新等的吸引力以及利用這些要素過程中的效率,因此將經濟活力影響因素分為四大類:經濟成長性、對資本和生產要素的吸引力、居民生活質量、創新能力。從這四大類中選取20個指標因素:人均GDP,人均GDP增長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一般公共預算增長率,常住人口,存活企業數量, 2018年從業人員,教育占一般財政支出比重,實際利用外資,房地產投資額,三次產業結構平均增長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鄉居民人均存款,每千人擁有醫療機構床位數,城鎮登記失業率,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發明專利數, R&D占比以及財政科技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除從業人員外,其余均為2019年數據。
二、中部地區各指標數據收集
為分析中部地區的區域經濟活力,搜集了中部地區各省份的各指標數據,指標的原始數據都取自可信有效的網絡來源,20個指標數值見表1。其中,各指標因素按上述順序依次用x1、x2……x19、x20表示,即xi(i=1,2,…,20)。
三、R型聚類分析
運用Matlab軟件計算20個指標之間的相關系數, 從相關系數矩陣就可以看出一些指標之間確實存在著很強的相關性,利用R型聚類分析,對每個指標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用Matlab軟件編程得到聚類樹形圖如圖1所示。
從聚類圖中可以看出,一般公共預算,常住人口,企業數量,從業人員,房地產投資額,發明專利數數六個指標之間有較大的相關性較早被聚到一起;實際利用外資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被聚到一起;人均GDP和每千人擁有醫療機構床位數被聚到一起;人均GDP增長率,三次產業結構平均增長率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被聚到一起;R&D占比和財政科技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被聚到一起,其他五個指標各為一類。這樣就從20個指標中選定了10個指標。即:人均GDP,一般公共預算增長率,2019年存活企業數量,教育占一般財政支出比重,實際利用外資,三次產業結構平均增長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鄉居民人均存款,城鎮登記失業率,R&D占比。
四、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區域經濟活力因素的關系模型
利用Matlab軟件對用R聚類法選定的這10個指標因素進行主成分分析,相關系數矩陣的前幾個特征根及其貢獻率見表2。
從上表主成分分析結果可以看出,前四個特征根的累積貢獻率達到90%以上,主成分分析的效果很好,我們選取前四個主成分進行相關分析,由前四個特征根對應的特征向量可得4個主成分分別為:
從系數可以看出,第一個主成分主要反映了個指標因素(x1為人均GDP、x9為實際利用外資、x12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信息,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了個指標因素(x4為一般公共預算增長率、x19為R&D占比),第三主成分主要反映了2個指標因素(x6為2019年存活企業數量、x11為三次產業結構平均增長率),第四主成分主要反映了3個指標因素(x8為教育占一般財政支出比重、x14為城鄉居民人均存款、x16為城鎮登記失業率)的信息。也可得到影響經濟活力的各指標因素的權重,從而更好的刻畫出影響因素的關系模型。結合R型聚類的結果,得到結果如下表3所示。
五、構建區域經濟活力綜合評價模型
分別以這個主成分的貢獻率為權重,構建主成分綜合評價模型,即:Z=0.4610y1+0.2136y2+0.1617y3+0.1041y4。將中部區域的各省的四個主成分值代入上式,得到各省經濟活力的綜合評價值,見表4。
六、分析提高區域經濟活力的行動方案
由以上經濟活力綜合評價結果顯示,河南的經濟活力排名第一,而江西和山西的經濟活力墊后,特別是山西排名最后。根據經濟活力的綜合評價模型,第一主成分所占的權重最大,而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了人均GDP、實際利用外資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三個指標的信息,從我們的數據中可知,六個省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致相同,相差較小,而從人均GDP來看,山西和江西比其他四個省要低,特別是山西的實際利用外資比其他五個省都要低得多,這應該是山西經濟活力排名墊后的主要原因。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了一般公共預算增長率和R&D占比兩個指標的信息,江西的R&D占比和其他四個省相差不大,山西的R&D占比是最低的,這是山西經濟活力墊后的第二原因。同理,從第三主成分來講,江西和山西的2019年存活企業數量較其他省小,這是第三原因。從第四主成分來講,江西和山西的教育占一般財政支出比重比其他省小,這是第四原因。
由于第一主成分的權重最大,所以經濟活力主要受第一主成分的影響。中部地區六個省,要提高中部地區的經濟活力,針對山西和江西經濟活力低的情況,我們可以率先提高這兩個省的經濟活力,從而提高整個區域的經濟活力。提高這兩個省的經濟活力,通過分析,主要是著手增加實際利用的外資來提高對資本和生產要素的吸引力,然后要增強創新能力,提高占比值,在經濟成長性方面要增加企業存活數,對江西和山西兩個省加大教育投入。從而達到提高中部區域經濟活力的目的。
七、人口變化趨勢和企業活力變化的角度分析
2013~2018年中部地區人口變化趨勢和2009~2018年中部地區企業增量變更趨勢如圖2和圖3所示。
由圖2可以看出,從2013年開始,中部地區常住人口逐年增加。由圖3可以看出,中部地區的企業增量呈上升趨勢。
八、結語
人口是生產力和消費力的統一,生產力、消費力不僅和年齡結構有著重要的關系,而且與其所在群體規模的大小和經濟的發展關系密切。在一定的經濟形勢下,人口增速減緩或負增長有助于人均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但從長遠來看,人口總量正增長,以一定水平增長會給經濟增長帶來積極影響。人口有序增長不僅會增加勞動力、儲蓄水平提高,同時還會提高消費需求,增強消費者對經濟增長的拉力,這些變化都會給經濟活力增長帶來有利的影響。
企業數量是衡量區域經濟效率的重要指標。隨著國家制度的不斷完善,營商環境不斷優化,促使企業的數量不斷增多,進而增強現有的就業機會和進行更多的投資行為,將社會上閑置資金利用起來,在多種程度上促進了資源的循環。企業數量有序的增長無疑直接影響經濟活力,而提高區域經濟活力離不開企業數量的增長。
通過上文的分析,本文認為政府加強區域經濟活力,需要制定鼓勵中小企業創業機制和給予外來人口優惠政策,幫助扶持企業發展和吸引人才勞動力等。
參考文獻:
[1]金延杰.中國城市經濟活力評價[J].地理科學,2007(01):9-16.
[2]何汝群.珠江-西江經濟帶城市經濟活力評價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9.
[3]易偉.四川省區域經濟活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25(01):23-25.
[4]楊寧.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河南省普惠金融發展測度研究[J].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32(02):92-97.
[5]秦夢鴿.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金融風險評估[J].中國市場,2019(32):14-16+24.
(作者單位:江蘇師范大學科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