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振英 趙偉



摘 要:“經線和緯線”內容抽象,學習難度較大,教師可設計與學生已有知識和生活體驗密切聯系的趣味課堂探究活動。文章設計了四個活動,并通過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實現從實物、平面圖、立體圖向虛擬知識的轉化,達到從感性認知向空間想象、理性思維的升華,從而激發學生好奇心、培養地理學習興趣。
關鍵詞:經線;緯線;興趣;活動探究
一、教材與學情分析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球和地球儀”作為地理學科的開篇,學好它具有重要的意義。其中的“緯線和緯度”“經線和經度”“利用經緯網定位”三部分內容,不但抽象、空間思維感強,而且還不是地球上真實存在的,經緯網定位的實質是利用虛擬的知識解決實際應用的問題。
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正處于小學向初中的過渡時期,空間想象力不夠,習慣于簡單的知識和機械的學習方法,因此,地理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的培養顯得非常重要。學生學習的障礙是經線和緯線混淆不清,經度和緯度識別易出錯誤。教學活動中需要引導學生對經線和緯線、經度和緯度進行對比學習,引導學生從感性思維上升到理性思維。
二、活動教學設計
材料準備:學生準備橙子(蘋果、桔子、皮球等球體,近似球體的實物或者小地球儀均可,同桌兩人準備一個即可)、記號筆。教師準備課件、大地球儀。
活動一:認識經緯線的概念
【學生活動】用課前準備好的橙子做自制的地球模型——地球儀(圖1),在橙子上標出南極點和北極點;畫出南、北兩極中間的大圓圈——特殊的緯線赤道;連接南、北極點,任意畫出一條半圓經線。
【教師活動】在大地球儀上同時示范演示(圖1)。在實物上完成經線和緯線的繪制后,讓學生在課本“地球儀上的點和線”平面圖中畫出赤道和任意一條經線。
【問題設計1】我們生活的地球上有沒有這些縱橫交織的圓圈或半圓?
【活動結論】學生通過自制地球模型(或在已有的地球儀上繪圖)的實踐,通過在課本平面圖中描繪經線和特殊緯線赤道的過程,在球體實物或地球儀、平面圖、立體圖等不同條件下建立起經線和緯線的概念,同時,認識到這些經線和緯線在地球上并不真正存在。
活動二:識別經緯線的形狀和長度
【學生活動】用橙子模擬地球儀,同桌兩人模擬甲、乙飛行員,用筆帽等小物品模擬飛機(圖2),進行飛行比賽,從起點起飛后,先到達終點的勝出。
【問題設計2】在小地球儀上,以赤道這條特殊的緯線和任意一條經線延伸路線的上空作為飛行跑道(圖3),先選擇飛行跑道,說出選擇該跑道的原因,后模擬飛行比賽。
【活動結論】通過自主選擇經線或緯線延伸路線作為跑道這一環節,學生發現經線的形狀是半圓,赤道(緯線)的形狀是圓圈。
【問題設計3】在自制地球儀表面,即橙子(或小地球儀,圖4)表面的上方——赤道以北以及橙子下方——赤道以南,各繪出多條不同的緯線。然后,在課本平面圖“緯線和緯度”圖中描出幾條不同的緯線。以不同緯線延伸的路線做跑道,先選擇不同的跑道,說出選擇該跑道的原因,繼續模擬飛行比賽(紅、藍筆帽模擬兩架飛機),從起點起飛后先到達終點的勝出。
【活動結論】學生發現緯線有長有短,赤道是最長的緯線,越往兩極緯線圈長度就越短。
【問題設計4】在自制地球儀(或小地球儀,圖5)表面,繪出多條不同的經線,并在課本平面圖“經線和經度”圖中繪出不同的經線。以不同經線延伸的路線做跑道,先選擇不同的跑道,說出選擇該跑道的原因,繼續模擬飛行比賽,從起點起飛后先到達終點的勝出。
【活動結論】學生發現所有經線的長度都相等。
學生通過以上三個環節,能夠在實物桔子或地球儀、平面圖、立體圖中清晰地認識緯線和經線的形狀和長度特點。
活動三:識別經緯線的指示方向和位置關系
【教師活動】用課件在地球儀上(圖6)動態演示飛機和輪船的航向。
【學生活動】觀察后,判斷飛機和輪船的正確航向,選擇自己的正確航向,從而發現經線和緯線的指示方向和位置關系。
【問題設計5】位于北極點的波音一號、波音二號和波音三號飛機,同時接到向正南方向飛行的命令,請觀察后判斷航向正確的是哪一架飛機;如果你是機長會選擇哪個航向,請說出原因;如果其飛行速度相同,你認為它們會相遇嗎,如果會相遇,相遇的地點應該在哪里?
【學生活動】觀察、獨立思考后,學生討論交流,提出各自見解。
【活動結論】通過以上演示和觀察活動,學生發現飛行速度相同的三架飛機,它們的航向都是正確的,而且會在南極上空相遇。同桌交流、班內展示后得出結論:經線指示南北方向,而且所有經線之間的位置關系是相交的,相交于南、北兩極點。
【問題設計6】位于大洋中某一位置的遠洋一號和遠洋二號兩艘輪船,同時接到向正西方向航行去執行任務的命令(圖7),觀察后,請判斷兩艘輪船的航向正確的是哪一艘;如果你是船長,你可能選擇的航向是兩艘輪船中的哪個航向,請說出原因;假如遠洋一號和遠洋二號位于不同的緯線延伸的路線上,同時兩艘輪船分別以相同或不同的速度向正西方向航行,它們會相遇嗎,為什么?
【學生活動】觀察、獨立思考后,學生討論交流,提出各自見解。
【活動結論】通過以上演示、觀察,學生發現兩艘輪船中遠洋一號的航向是正確的,遠洋二號的航向是西南方向;學生還發現位于不同地點的遠洋一號和遠洋二號輪船,即使同時以相同或不同的速度向正西方向航行都不會相遇,它們之間的航行路線始終是平行的。通過同桌交流和班內展示,學生總結結論:緯線指示東西方向,而且緯線之間的位置關系是平行的。
活動四:總結歸納經緯線的特征
在以上三個探究活動中,學生的認知是碎片化的,可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對經線和緯線的特征進行系統地梳理,形成學生對經線和緯線特點的整體認知(表1)。
小結:以上探究活動的材料來源于生活,便于小組內開展探究學習,體現“改變地理學習方式,根據學生心理發展,讓學生通過經歷與體驗學習”這一理念;模擬常見的生活場景,引入了飛行比賽和選擇航向的競賽機制,通過“制作模型、繪圖實踐,選擇跑道、模擬比賽,觀看演示、選擇航向,小組合作、討論歸納”等環節,培養了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學生通過在實踐活動中對虛擬知識“實物地球儀體驗”以及經緯線的活學活用,提升了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