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艷
摘要:養成教育是兒童學會做人最基礎、最重要的過程。培養兒童從他律到自律,使常規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
關鍵詞:兒童 行為習慣 培養
“養成教育”是培養兒童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包括正確行為的指導、良好習慣的訓練、語言習慣、思維習慣的培養。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須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可以說,養成教育是兒童學會做人最基礎、最重要的過程。
養成教育內容十分廣泛,如培養文明禮貌的習慣,生活講秩序的習慣,衛生習慣,學習習慣,勞動習慣等等。培養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是一個艱苦修煉的過程,逐步使兒童行為習慣固定下來,并變成需要的行為方式,成為兒童的日常行為,這個過程的演化,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成人和兒童的不斷努力。
養成教育既不能盲目拔高、貪大;也不能粗放、浮飄,而要根據兒童的特征,一步一步地抓好。我在對兒童進行養成教育實踐中采用了以下的途徑和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制定切實可行的養成教育目標
教育目標是教育活動的靈魂,是對教育結果的期望,是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常言道:“無以規矩,不成方圓。”有秩序、有規矩的生活是學校生涯的基礎。孔子說“少成若本性,習慣成自然”。可以說養成教育是兒童學會做人最基本、最主要的課程。對一個兒童來說,是否有良好的常規,關系到兒童的成長和教師教育的質量。如果常規沒有建立好,兒童就不易形成良好的習慣,教師也會因總要花費精力來維持秩序而覺得十分勞累,從而影響教育質量。由此可見,建立良好的常規顯得多么重要。兒童從家庭步入學校,由于環境的變化和心理上的不適應,剛開始兒童會出現哭鬧現象,并有許多諸如隨地亂丟垃圾、隨地吐痰、搶玩具、說粗話等不文明、不規范的現象,因此,針對兒童的發展水平、能力、經驗,教師要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注重個體差異,因人而教,使每位幼兒都有較大的進步。兒童時期是長身體的重要時期,在生活中,教師要時刻注意兒童的身體情況,注重兒童的機能的協調發展,并使兒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衛生習慣,利用各種活動,發展兒童的交往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動手能力等。注重兒童的心理發展,經常與兒童聊天,了解兒童的內心世界,幫助兒童解決問題,使兒童健康地成長。正所謂“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兒童心目中有了明確的行為標準,自然而然地就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實施過程中,我們要求將具體目標分解到每月、每周、每日。目標確定以后,我們又在工作中反復實踐,不斷修改,因為為人師表、率先垂范對培養兒童良好的養成教育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發揮兒童一日活動的教育功能,持之以恒,反復強化
將行為習慣課貫穿到一日常規、主題活動和活動區活動中去,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一個艱巨的長期的細致的過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須持之以恒,不斷強化,反復抓,抓反復。將養成教育滲透于日常活動之中
兒童養成教育要落到實處,重視兒童的日常活動,以日常活動為載體確保養成教育的養成,達到教學目的。兒童剛入學時,對于校內一切都很陌生,特別是對集體需要遵守的行為規范更是難以接受和適應,我們就結合具體事物向兒童說明學校需要遵守的一些常規,并說明應該怎樣做,為什么要這樣做。如:洗手時去告訴兒童,先卷好袖口,再打開水龍火,把手打濕,抹上肥皂,搓手心、手背,然后沖洗干凈,擰好水龍頭,把手擦干。每次洗手時,老師都這提醒兒童,慢慢地他們就養成了愛清潔,講衛生的良好習慣。平時,我們注重根據兒童的行為和兒童一同討論制定行為準則?。
培養幼兒良好的養成教育,還應通過一些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幫助他們提高認識,懂得道理,在情理交融的過程中,使孩子們能夠并愿意去做。如在“尊敬長輩"中孩子們知道家庭成員要和睦相處,禮貌待人,對人和事要有責任感。這樣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逐漸養成好的習慣。
三、樹立榜樣,讓幼兒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
兒童模仿力強,思維具體形象,情感占優勢,為了使兒童有良好的行為得到鞏固,形成習慣。一是通過具體形象的,有感染力的,有優良思想優秀作品中的人物情感與行為影響幼兒。二是抓住兒童日常良好行為做榜樣。,如有的小朋友非常有禮貌,見到老師和小朋友能主動打招呼,我會找一個機會讓孩子們體會和感受,打招呼而是一種情感。三是用教師良好的言行去感染兒通。在兒童的心目中老師的一言一行他們都樂于模仿,都是學習的榜樣,老師的言行、態度、思維、習慣都是易轉化為兒童的行為,所以要求兒童做到的,老師必須先做到,做好,老師的思想素養,道德行為,敬業精神等都是兒童學習的榜樣。
四、家校配合,形成家園教育一致性
學校教育固然重要,但是離開家長的配合是不行的。因為現在兒童基本上獨生子女多,很多家長對孩子嬌生慣養,只注重孩子的的智力發展,而輕視其良好的養成教育,為了使孩子養成教育不流于形式,克服孩子在校習慣好,回家又是老樣子的問題,我校通過家長會,向家長宣傳養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爭取家長的積極配合。其次,與家長建立了聯系欄,每周布置養成教育的要求,并向家長宣傳“養成教育"的教育方法。再次,每學期舉行一次家長開放日,邀請家長來校觀看孩子的活動,了解孩子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些養成教育,以便及時地配合教育。
總之,養成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兒童從他律到自律,使常規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兒童的養成教育既要高度重視,又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使兒童健康成長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