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淑娟
【摘? ?要】? 初中歷史教學融入認知同化理論,能夠讓學生從枯燥的硬性記憶學習中解放出來,通過新舊知識的融匯與同化,不斷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在學生認知結構和歷史學科觀念的相互作用下實現新舊知識意義的同化,進而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 認知同化理論;初中歷史;教學啟示
現代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對初中歷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標準,教師不斷嘗試教學方法的創新與實踐?,F代初中歷史教學很多學生都是在“死記硬背”,對于知識的理解較為欠缺,整體知識結構較為分散,無法做到融會貫通,嚴重影響了初中歷史教學的效果。認知同化理論的融入為初中歷史教學帶來了新的思想和教學理念,幫助學生快速進入課堂學習氛圍中,并實現理解性學習,產生與他人交流的欲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
一、注重新舊知識的聯系性,利用承上啟下提高學習興趣
認知同化理論能夠促使初中歷史課堂通過新知識和學生認知已經積累的知識之間的相互作用,實現相互替換,新知識的輸入需要利用舊知識作為引導,而新知又是舊知識的補充。在認知同化理論當中,教師必須明確新知識的快速接收,需要借助舊知識的引導和輔助,促進新知識的引出和結合。
例如,部編版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秦統一六國》的教學過程中,課程伊始教師可以通過幾個問題了解學生知識掌握程度,如教師可以提問“對于秦朝,大家都知道哪些歷史知識呢?”“歷史上認為秦始皇是怎樣一個人?”“你從哪里看到的關于秦朝的歷史?”通過學生的回答能夠讓教師了解學生關于秦朝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配合多媒體教學將一些兵馬俑影像資料展示給學生并進行引導性啟發提問:“同學們知道為什么秦俑要朝向東方嗎?”這一問題的提出引出了關于秦朝滅六國的歷史知識,學生將秦朝相關知識、秦始皇相關知識進行認知同化,有關秦朝的新舊知識聯系,使學生回想起第一章有關“秦朝統一六國、統一各項制度、統一度量衡、統一錢幣”等知識,包括“焚書坑儒”等一系列歷史知識的講授。如此就實現了認知同化理論當中的同化機制應用。
二、結合多種先進教學方法,實現循序漸進的多元化教學
現代初中歷史教學常常受到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只注重硬性的灌輸和知識記憶,不關注學生學科素養和學習興趣的培養,導致學生學習熱情下降。這就需要教師能夠結合多種先進教學方法,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按照教學計劃循序漸進,形成多元化教學模式并不斷改進。從認知同化理論角度講,歷史教師必須要對初中歷史教學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探索,摒棄傳統教學模式當中純粹口述和理論灌輸的模式,要能夠利用多種教育方法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體會背后想要傳達的內涵與精神。
例如,部編版歷史教材九年級第十五單元《俄國,日本的歷史轉折》中關于“俄國農奴制改革與日本明治維新”相關知識的介紹,教師可以通過兩國的改革對比來加深學生對新舊知識的印象。如將日本早期古代史中的大化改新等歷史進行對比,也可以將其與俄國農奴改革進行對比,同時配以多媒體影像或制作圖表、課件來加深學生對新舊知識的梳理。通過對比教學,一方面能夠讓學生聯系到舊知識,另一方面也能夠通過這些教學對比來實現新知識的引入和滲透理解,讓學生能夠以舊促新,以新帶舊,使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更加系統。也可采用小組教學法實現分組討論,或采取合作探究學習法讓學生共同分析與總結,發揮認知同化理論中認知機制的作用。
三、發揮“成就機制”教學價值,運用鼓勵評價激發學習熱情
認知同化理論中,成就機制是認知同化理論提出者奧蘇貝爾所重視的重要理論組成部分,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也必須要能夠重視對成就機制的應用。例如,采取分組教學時,在針對某一歷史事件或歷史概念進行深入的探究與討論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每一個小組將自己所得出的論點或對這一歷史事件的評價進行總結性演講或進行分組辯論,最后教師進行點評,此時教師必須要注意鼓勵性評價的應用,從成就機制角度去進行小組的客觀評價,討論較為深刻和知識理解較具深度的小組要給予贊揚和鼓勵,其他小組雖然沒有從這一角度去考慮,但教師可以從另一角度去評價:“雖然在討論重點上并沒有做到明顯突出,但從另一方向也能夠體現出這一歷史事件的代表性含義,這是值得鼓勵的。”適度的贊揚和客觀性評價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情,進而提升教學的效果。
新課程改革和學科核心素養的推行,為初中歷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標準。初中歷史教師要不斷分析和創新思考,將認知同化理論與現代歷史課堂教學相融合,利用新舊知識的銜接與同化,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的歷史知識體系,同時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實現歷史知識循序漸進的傳授,并運用成就機制,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從而提高教學水平,完善教學體系,增強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清.關于初中歷史教學創新的探討[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33).
[2]王永華.“認知同化”理論對初中歷史教學的啟發分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3(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