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鶴 可雪晴


摘要:在疫情背景下,微課作為網絡教學模式下的另外一種重要途徑,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其重要地位尤其凸顯。微課較傳統課堂來說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所以在教育創新改革背景下,以網絡微課為輔助課堂的形式,引發廣大師生的共鳴與支持、這些新鮮元素,將會大大推進探索教學資源的開發與應用,推動教育信息化深入課堂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主題詞:微課 手工制作
一、創造性微課如何創造
好微課=簡單精湛的技術+充實新穎的內容+清晰有趣地表達
“簡單的技術、充實的內容和清晰地表達”,這是中山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副所長王竹立認為的富有創造性的好微課三個必不可少的要素。我對此深感贊同。而且,三個因素相互疊加映射,才能構成好的微課。現如今微課教學模式逐漸流行的意義,就在于它適應了網絡時代快節奏生活對知識碎片化、時間碎片化、學習碎片化的需要。因此,它的制作、傳播、更新也應該是碎片式的、快節奏的、適合社會迅速發展的。也就是說,制作的微課應該能夠用最簡單的技術方式對傳統課堂不易解決的教學內容進行清晰的講解說明。
1.正所謂“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微課制作離不開創造性地技術平臺
(1)在微課制作的初期準備工作,我們需要確定利用什么軟件呈現教學?我給大家推薦Camtasia Studio(喀秋莎)軟件。
(2)當我們確定好我們使用的錄屏和編輯軟件后,我們需要著手考慮如何設計教學PPT,使得PPT在這個軟件的映襯下, 能夠發揮全效,幫助學生獲得更充實的收獲感。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注重PPT設計技術。好的PPT決定著微課
是否吸引人,它如同微課的眼睛,是明亮還是污濁會影響整個視頻的效果。
PPT設計好后,就可以開始準備錄制了,這就要涉及到前期錄制準備工作和后期剪輯這項技術環節了。
(3)關于前期錄制準備工作和后期剪輯方面,大家應該注意的有以下幾點:
準備一部具有攝像功能的手機或攝像機,盡可能自身能夠錄制高分辨率的原視頻,方便后期剪輯。準備一桿相機支架或手機支架,免去手持的煩惱,節約人力,關鍵是放在支架上,設備錄制的視頻畫面會比較穩定。單獨準備一個麥克風,減少雜音。在錄制的時候,為了避免嘯叫,其他電子產品應遠離麥克風。
②如需要在微課中加入教師的實驗操作環節,最好的方式是單獨錄制,后期與PPT的錄屏視頻進行組合疊加,在這里不建議將錄好的實驗操作視頻以附件的形式插入到PPT中,在錄制PPT,這樣會影響錄屏的效果,出現卡頓掉幀的現象。
③錄制背景需要干凈整潔,不出現其他雜物,不影響拍攝主體。為了突出實驗效果,可以適當給予特寫鏡頭。原則上微課視頻的時長不超過10分鐘,分辨率以1280*720為主,視頻寬高比建議是16:9,格式以MP4為主即可。
2.良好的技術是為優質的內容服務,而如果內容枯燥無味毫無意義,再好的技術也會使微課變成花瓶
對于初做微課的教師來說,微課的選題是微課制作關鍵的一環也是第一環,良好的選題可以事半功倍的進行講解、錄制,不好的選題同樣可以使得微課變得平凡乃至平庸。選擇主題的標準可以依據該課的教學重難點。對于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用來制作微課,是一個較好的選擇,較為符合微課制作的初衷:教學資源分享,為學生(教師)及時解惑,啟發教學。
微課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內容的設計可以是亟待完成在傳統課堂中來不及解決或者是沒解決好的問題或知識點,亦或是對學生思考問題的后續補充探究。興趣是學好一門學科的關鍵,我們也不妨借助微課視頻手段,將富有新意,極具創新的挑戰性問題通過微課展現給學生。
微課雖然只有短短的數分鐘,但麻雀雖小,五臟必須齊全。微課也是課,所以也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的撰寫,教學設計也理應包括教學內容和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思路和教學內容等。
3.利用簡單精湛的技術將充實新穎的內容,清晰有趣地表達是微課視頻的主旨
對于微課的第三要點“表達”,我認為可以大致分為兩種表達方式。一種是畫面視覺上帶來的清晰表達,多是借助軟件技術來呈現。
再者說,課上曾利用FLASH動畫模擬展示光路再配合演示光具座,分析凸透鏡成像規律,但是,總覺得講解不夠清晰。于是我與同組教師一起,利用模型演示展板,將凸透鏡成像實驗中用到的光源、凸透鏡、光屏上的像及光線傳播路徑,都用磁貼和棉線代替。光線傳播是瞬間的,學生又不容易看到光路,于是想到利用“接棉線”的方法,慢慢將光線的傳播路徑演示出來,當我們把這些演示操作錄成視頻,再配合一些特寫鏡頭,原本很難理解的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分析過程,借助這套實驗演示裝置,通過微課視頻這種方式,完整而又清晰的表達出來。
另一種表達,我認為是教師的語言表達。教師可以嘗試改變教學風格,讓你的微課老聽眾,感受到你的新變化。
二、創造性微課的優勢
我們在教學反思的時候,首先應該想辦法有效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具有針對性地解惑、啟惑,才能調動學習者學習的主動性。
對于教師而言,微課能提高教師知識講解與總結的能力,開拓教師的視野,反思提高教師自我批判能力,教師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經歷著“研究—實踐—反思—再研究—再實踐—再反思”的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過程。我們教師群體,應該遵循“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利用這段在家辦公的契機,好好研學微課的制作,使我們自身的教學和研究的水平和能力不斷提升。當我們學好微課制作,我們會發現微課能更快促進我們自身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擁有跟上并趕超時代的步伐,拉近我們跟學生群體的代溝,重回“青年”時代。
微課,最終讓教師從習慣的細節中追問、思考、發現、變革,由學習者變為開發者和創造者,在簡單、有趣、好玩中享受成長。無論是對于學生還是對教師而言,微課無疑都是一次思想改革。它促成一種全新的自主學習模式,同時,還提供教師自我提升的機會,最終達到高效課堂和教學相長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