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承宇
【摘要】盧曼所構建的社會系統理論在社會學領域是一道鮮明的旗幟,被廣大學者所熟知。因此,以其社會系統理論為依托,分析其中所蘊含的社會復雜性問題的意義及帶來的啟示,才是其社會系統理論所蘊含的社會價值及應用價值,同時為社會學的范式研究提供了嶄新的思路。
【關鍵詞】社會系統理論;社會復雜性;意義;啟示
一、盧曼的社會系統理論概述
盧曼在構建社會系統理論的過程中,吸收了眾多學科思想的精華,通過對眾多思想的融合,批判性繼承,加上他自身廣博的知識,最終構建了社會系統理論。因此,探索其思想理論來源及核心思想具有重要意義。
盧曼社會系統理論的思想來源主要有三點。
一是帕森斯的結構功能主義。帕森斯的結構功能主義在政治上具有保守性,其只關注社會這整個大系統,而忽略了社會功能問題,并沒有論述社會功能分化在其中的決定性作用。因此,盧曼認為:“只有功能的分化才對系統結構產生根本的影響,功能決定系統的產生與發展,也決定系統結構的建構?!?/p>
二是貝塔朗菲的一般系統論思想,沒有系統思想,盧曼的社會系統理論就失去了相應的系統理論來源。盧曼將其應用于闡述社會系統內外部復雜性問題,充分吸收社會學和系統哲學的核心思想并為其所用。
三是二階控制論思想。在二階控制論者看來,二階控制論就是大腦被請求輸出大腦的理論,也就是說,大腦活動的研究者作為自我參照對象研究自我大腦的輸入輸出過程。由于大腦的運作模式遵循控制論并反饋到大腦自身,就成為控制論下的控制論,簡稱二階控制論。盧曼充分吸收了二階控制論中的反饋思想,將其用于對社會系統的觀察,構建了二階觀察思想。
盧曼所構建的社會系統理論,既具有系統哲學的理論性視野,又在社會學的基礎上不斷傳承創新。盧曼認為,他的核心思想是通過一個重大的社會學范式轉變來闡明他的理論任務,并且這種轉變可以改變社會學的思維局限性。同時,他認為,他的系統理論避免了其他試圖理解社會秩序、連續性和穩定性基礎的概念陷阱。對盧曼來說,將社會學理論從古典理論的實證主義、社會實在論、結構主義的決定論和存在主義的唯我論等中拯救出來是他構建社會系統理論的主要內在因素。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梳理出盧曼的社會系統理論是以結構功能主義、二階觀察及一般系統論為核心概念。
二、社會復雜性問題之意義
(一)社會認識論意義
盧曼從認識論的角度出發,構建系統與環境內在關系,避免了一些經典社會學理論的還原論和唯名論。對于盧曼來說,系統論中的部分與整體區別已被系統與環境的區別所取代。然而,盡管帕森斯和其他早期社會學家假設系統是開放的,存在于環境中,但在盧曼社會系統理論中“環境開放性概念被涵括系統的開放性與封閉性的自我指涉概念所取代”。系統與環境關系通常被描述為動態性的,即開放性與封閉性的相對性關系。所以,盧曼眼中的社會復雜性問題就是處理差異性并導向內在統一的認識論,對社會系統未來的走向也提供了一定的借鑒意義。
(二)社會價值論意義
在盧曼的社會系統理論中,社會價值的完成是伴隨著各子系統與功能等不斷的分化而完成相應的社會價值意義。著名哲學家烏杰在其著作中指出了社會價值的復雜性屬性,他認為:“在不同的社會中,人們的價值標準由于受社會的影響,不同社會的需要、利益、興趣、愿望往往不同。”因此,盧曼在探究關于社會價值論的思想時,是以系統論為出發點,通過對子系統與社會功能分化做出論述,探究人在社會系統中遭遇的價值觀沖突,以復雜性的視角,提出化解人在社會價值選擇中遇到的價值論難題,因此,此番探究所引發的意義值得深思。
(三)社會方法論意義
在探究盧曼社會系統的復雜性思想時,盧曼自身對社會系統理論的構建在指導社會系統研究學者研究社會問題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在盧曼進行社會學的研究中,盧曼常用系統主義方法論的原則進行社會系統理論的構建,在盧曼看來,研究任何一種事物,以系統視角為視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在系統主義視角下對研究某一學科的方法論并沒有明確的限制,系統主義具有合理地吸收和借鑒各種帶有系統思維的方法論思想。盧曼就是運用系統領域內各種知識并將其運用于社會問題研究中,我們可以借鑒這種研究思路與方法。
三、社會復雜性問題探究引發的啟示
(一)建設開放性社會
一個國家社會環境如果對外開放程度不高,不重視與其他社會形態的多邊合作與構建新型的多邊社會交流格局,長期保持自我社會體系的相對封閉性,那么將無法真正意義上激發社會經濟發展的內在潛力,使社會各方面處于相對被動的格局。因此,構建開放型的社會格局是時代發展的潮流,既要認識到社會系統與社會環境之間必須協調一致,又要意識到只有開放型的社會才能注入源源不斷的發展活力。
(二)建設全面協調發展的社會
“社會是一個多元復雜的大系統,其中經濟即生產力的發展狀況對其他因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經濟的發展必須引起政治、文化等因素的變遷,而政治、文化等社會因素又同時制約、影響著經濟的發展?!彼裕鐣诎l展的過程中,需要在結構層面全面協調發展,不能只重視局部結構的作用,社會各子系統的相應結構都應該全面協調并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結構中,為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另外,必須充分認識到發展過程中需要面對各種社會復雜性問題,要在立足于社會發展的整體性及系統性的基礎上,協調發展并做出相應的結構性調整,使社會系統發揮其應有的功能。
(三)建設和平與發展的國際社會環境
整個國際環境中許多復雜多變的社會系統互相作用,每一種社會系統既保持自身系統的獨特性,同時又作用于其他社會系統,形成外部環境。因此,每一種社會系統既要保持自身的和平與發展,又要在與其他社會系統的作用中,保持彼此的和平與發展。這樣一種社會系統與環境的相互協調、相互適應的過程就是整個國際社會保持和平與發展的理論動力。有了和平的國際社會環境,就能使國際社會的經濟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有助于世界各國人民和平共處。
四、結語
通過對盧曼社會系統理論的簡要論述,有助于分析社會復雜性問題的意義及得出相應的啟示,使社會復雜性問題的研究更側重于社會層面的現實維度的探究,深化了社會學的研究體系,使社會學不僅注重理論建構,還具有深刻的現實底蘊。
參考文獻:
[1]焦瑤光,呂壽偉.復雜性與社會分化——盧曼社會系統理論研究[J].自然辯證法究,2007(12):57-61.
[2]丁東紅.盧曼和他的“社會系統理論”[J].世界哲學,2005(05):34-38.
[3]烏杰.系統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84.
[4]黃兆林.論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J].瞭望新聞周刊,1995(09):40-41.
[5]秦明瑞.復雜性與社會系統——盧曼思想研究[J].系統辯證學學報,2003(01):19-25.
[6]方真.論開放社會的基本特征[J].文史哲,2000(04):90-94.
(作者單位:太原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