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琦
從教十幾年,一路走來,我付出了熱忱和艱辛,也收獲了無數感悟。在與學生的朝夕相處中,學生教我成長、伴我成熟。我越來越體會到每一個學生,不僅是一個鮮活的生命,也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我逐漸體會到教育不僅需要踏實肯干,還需要耐心、責任心,更需要智慧與思考。
教學能否取得成功,與師生的情感關系密不可分。教師與學生相處的紐帶一定不是冷冰冰的規章制度,而是真摯的情感。教師要學會尊重、傾聽與理解,在平等的基礎上與學生建立親密的關系,取得學生的信任。尤其是內高班(內地新疆高中班)的學生,離開家鄉前往異地求學,社會環境、文化背景、生活習慣差異很大,他們在心靈和情感上需要親人般的關懷?!坝H其師,信其道。”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只有情感交融的教育,才會引起學生的共鳴;反之,在師生心理相抵觸的情況下實施教學,必然會引起學生心理上的對抗。要提高內高班化學教學的有效性,作為教師必須從情感上融入這個大家庭,尊重、理解新疆學生,嚴格要求并引導他們全面發展。
小艾是一個很聰明的新疆男生,具有較強的理科思維能力。但他的學習習慣不好,專注度不夠,上課易走神,做題慢還不愛動筆。隨著課程知識的增多、難度的加大,他在化學課堂上的表現越來越不好,成績已經退步到班級最后一名。如何讓他重新接受化學、熱愛化學,并發揮出自己的天賦?思來想去,我認為首先要做的就是接近他,了解他內心的真實想法,用真情實感打動他,再慢慢引導他投入學習。
想好后,我開始行動,比以前更關心他——不僅關心他的學習、生活,還會聊聊他喜愛的足球運動。因為有了共同的話題,我們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他開始慢慢向我敞開心扉。當我跟他建立起比較親密的關系后,下一步,我覺得應該進一步信任、認可他,相信他有戰勝困難的勇氣,相信他有改正缺點、認識錯誤的需求,相信他有積極上進的愿望和決心。高一下學期,我讓小艾當我的課代表,他很開心,也很感動,從此對化學開始上心,渴望用優異的成績回報老師的信任。
還記得在上《原電池》一課時,細心的小艾發現,銅鋅單液原電池中,不僅銅電極上冒出了氣泡,鋅電極上也有氣泡冒出。這一現象引發了他的提問與思考,從而引起全班學生的討論。經過探討后,大家得出了結論——單液電池并沒有實現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的真正分隔,這也是單液電池效率不高的原因。由此我又提出問題:“那大家有什么改進的措施和方法嗎?”于是,小艾帶領同學設計了一套完整的雙液原電池裝置圖。他自信滿滿地說,“這個裝置肯定沒問題”。第二天,我帶著學生走進實驗室,讓他們按照昨天的裝置圖組裝儀器,進行實驗、發現問題、不斷改進。最終,他們做出了完整的雙液原電池。那一刻,小艾興奮極了,仿佛得了諾貝爾獎一般。此后我發現,化學課上,他聽得特別專注,學習成績也得到有效提高。
這件事讓我深刻感受到——教學,不僅是講授,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去經歷、體驗、感悟與創造。學習過程中,學生常常會在不經意間產生“奇思妙想”,生發出創新之花,此時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及時捕捉、整合這些信息,并借機引發學生開展討論,給課堂帶來一份精彩,給學生帶來更多自信。
教育是細水長流的過程?!坝眯淖鼋逃?,用愛為人師?!苯處煈褜W生的平等相待放在第一位,用心關注學生的成長;走近學生,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尊重學生,在尊重他們個性的基礎上展開探究型、互動生成式的教學,從而提高學科認同感,由此確立積極進取的學習態度與價值取向。
(作者單位:中國農業大學附屬中學)
責任編輯:王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