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物理是高中課程中重要的學科組成部分。在傳統的教學中,高中物理的學習注重學科知識的傳授。在新高考實行之前,高考是3+文綜/理綜模式,理綜含有物理、化學、生物。新高考“3+1+2”模式,其中“3”為全國統考科目語文、數學、外語3門;“1”為考生在物理、歷史2門中選考1門,“2”為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4門中選考2門,“1”和“2”均由福建省自主命題。新高考的實行給高中物理帶來了新的變化,并且新高考更傾向于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文章針對高中課堂中現存的問題,提出了培養高中生核心素養的具體策略,旨在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新高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物理;新高考;意義;策略
新高考政策一出,物理和歷史學生在高考中必選一科,選擇物理的學生就更多了。然而新高考中近幾年物理的考題也不再只是注重學生課本知識的考查,而是將考題與我國的科技相結合,更加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因此,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應付新高考的必然選擇。
一、 當前高中物理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在教學中重視課本知識的傳授,不太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
在當前高中物理的教學中,很多教師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非常深刻。有些物理教師并沒有因為新高考的出現而改變自己傳統的教學觀念,也沒有反思新高考給高中物理課程帶來的影響。教師只是按照考試說明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教學中只注重教學大綱的要求,將物理的內容傳授給學生。教師仍然將自己看成是知識的傳授者,在課堂中滔滔不絕地講授,而學生只能在物理課堂中作為一個傾聽者。物理學科的知識相比較其他學科本來就頗具抽象性,需要學生不斷通過實驗進行反復的驗證和探索。學生只有通過動手實驗才能去體驗各種物理現象,只有提升了邏輯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才能真正地提升物理學習能力。然而,教師在教學中卻只重視課本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學生能力的培養。這使得學生對物理的學習只能依賴教師,而缺乏主動學習的能力。
(二)在高中物理的課堂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
高中物理教師大多是教學經驗比較豐富的教師,很多教師在教學中為了避免備課的麻煩而選擇口頭講解。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豐富多樣的教學工具和教學方法早就滲透到了教育領域。高中生生活在現代這個多元化的社會,學習和接受能力絕不只停留在傳統的看和聽中。教師在教學中單純的口頭講解現象非常頻繁,無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利于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物理新高考要求教師要培養學生動手做實驗的能力,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然而,教師并沒有豐富教學方法去實現新高考的要求,教師單一的教學方法沒有激發高中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也沒有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能力。
(三)教師在物理教學中只重視教學結果而不重視教學過程
雖然新高考中已經明顯傾向于學生的綜合能力的考查,但是教師在教學中仍然比較看重學生的解題能力,而不夠重視學生的物理規律的構建過程。高中物理學習中,學生應該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在高中物理的學習中應該占據主體地位。無論是課堂知識的學習中,還是物理實驗的環節,教師應該重視教學過程。然而,在當前的教學中,很多教師只重視學生是否掌握了課本知識,或者是否做對了某些練習,而不是關注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哪些環節存在著問題?;蛘呓處熢诮虒W中只重視學生針對某種理論的反復練習,并不在乎學生是否理解了物理規律。這種只重視結果而不重視過程的教學理念,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以及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培養。
二、 基于核心素養下的高中物理應對新高考的具體策略
(一)在高中物理課堂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高考對高中物理課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新高考更加重視考查學生物理核心素養。因此,教師在物理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培養。物理的核心素養要求教師在物理課堂中引導學生培養物理觀念,養成科學思維,通過科學實驗探究物理原理,最終形成科學態度和責任感。而這個過程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做到以人為本,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在物理學習中學習和探究能力的培養。教師要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這種課堂的建立需要教師做到以下兩點:第一,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激發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課中的導入環節,導入的恰當運用能讓學生對本節課堂所學的內容產生非常濃厚的興趣,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以高中物理課程中《運動、空間和時間》一課的學習為例,教師在教學中可以以現如今比較熱門的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時政熱點作為導入,讓學生對機械運動、空間和時間有簡單的了解,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在高中物理課堂中組織小組合作共同探究物理現象。小組合作是一種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方式。教師在高中物理課堂中要正確運用小組合作的探究形式來引導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譬如高中物理課程《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探究》一課,主要研究物體的勻變速直線運動。這堂課程重點是要求學生學會設計和操作實驗,并學會計算物體的加速度。這堂課程是典型的探究性和操作性課程,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科基礎能力的高低和思維活躍程度,以及動手能力的高低來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教師可以拋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概念和相關的物理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研究。教師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的思路,讓學生沿著課程設計進行探索。學生在問題的探索過程中學會通過現象分析來形成物理思維,通過實驗的探索來形成科學的態度。
(二)教師在物理教學中要豐富自己的教學方法
新高考的出現,使得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學生核心素養能力提升的需要。核心素養的培養也賦予了教師新的教學使命。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再是一張嘴、一個黑板和一支粉筆就能滿足的。教師要根據新高考的指向來豐富自己的教學方法,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目的。首先,教師要在物理課堂中重視信息技術的運用,當前科技的發展給教育領域帶來了新的變革。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使晦澀難懂的物理知識以多變的形式更直觀、更形象地呈現在學生的面前?,F代信息技術中圖、形、聲、像、文的結合,能更直觀地刺激高中生的感官系統,從而吸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積極性。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如希沃白板),為學生創設物理教學情境。以高中物理課程中《重力和重心》的學習為例,教師在課程中可以用多媒體播放一些生活中與重力相關的現象的視頻合集。通過視頻的聲像合一的特點來設疑,引起學生關于為什么會發生這些現象的思考。其次,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實驗教學法。傳統的教學中教師雖然明白實驗教學的重要性,但是教師在實驗中更多是對學生進行演示,然后讓學生進行實驗模仿。這種實驗法只是另一種形式的灌輸。教師在實驗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養。在進行實驗教學中,教師給出實驗的工具,然后讓學生根據已知的物理原理進行相關的實驗研究,讓學生自行探究實驗方法,自行設計實驗過程。這種方式,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物理探究能力和科學思維的嚴密性。最后,教師在物理的學習中要重視探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是教師提出質疑,然后由學生自主進行探究,自主解決問題。探究式學習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在探究式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多對現象進行觀察和思考,從現象中發現問題,然后探索問題的答案。豐富教法,是新高考對教師進行的新考驗。
(三)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課堂評價的引導作用
教師的課堂評價是隱藏在物理教學中隱形教學。教師要重視課堂中對學生評價的引導作用。在傳統的課堂中,教師并不重視對學生的評價,簡單的“好”“很好”“不錯”“再想想”等形式化的評價語,并沒有對學生起到任何有效的引導作用和教育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學會正確和恰當地運用評價語。首先,教師在課堂中要重視評價語的激勵作用。如在課程中當學生針對某個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并且見解有理有據時,教師可以采用這樣的評價語:“非常感謝某同學從一個全新的角度給我們帶來了新的詮釋,從他的回答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位同學是一個善于動腦筋思考問題的學生,我們也要善于學習他這種探索的精神?!痹谖锢斫虒W中經常會有同學們對問題回答得略有偏差,教師不能打擊學生,要讓學生更有信心去探索正確的知識?!澳衬惩瑢W針對這個問題有自己非常獨到的見解,但是思考問題需要從更全面的角度,那么你是否能從另一個角度去更仔細地研究這個現象呢?我們期待你會有更精彩的答案。”其次,教師要注重評價語的引導性。在物理的教學中,學生都期待教師能夠對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肯定性的評價。然而在實際的學習中,學生總能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教師要正確運用評價語,引導學生更積極更準確地去探索物理的學習。如在物理實驗的教學中,學生在親手操作實驗的時候,經常會出現實驗失敗的現象,教師在教學中要肯定學生實驗中值得吸取的經驗,運用評價語來激勵學生的自信心,引導學生對出現問題的環節加以思考,反復進行實驗,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精神。最后,教師要重視課堂評價的多樣性。教師在教學中可采用教師評價,針對學生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如利用希沃拍照上傳功能把學生的學習成果展現出來,在小組合作中采用不同小組之間的相互評價。采用多樣的評價,可以讓學生從多種角度去認識自己的學習行為和思考方式,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物理核心素養。
(四)教師在物理課堂中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物理是一門理論性極強的課程。為了降低物理學習的難度,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注重將物理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通過信息技術讓學生在課堂上體驗物理過程,形成物理思維。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實例進行物理現象的解釋,將生活中的常見現象通過信息技術融入課堂當中。以高中物理《摩擦力》的學習為例,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舉出一些生活中的現象讓學生進行思考。為什么我們的鞋底會有各種各樣的花紋?為什么汽車的輪胎不是光滑的平面?奧運會上運動員在進行吊環和高低杠運動項目時運動員手上要涂粉?這些生活化的問題,引導學生去認真觀察和思考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將物理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可以激發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生活現象的觀察,能明白物理學習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通過對生活中物理現象的探究,可以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和探究精神。物理知識的學習最終要應用到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將物理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是培養學生物理核心素養最有效的辦法。
三、 結語
總而言之,新高考已經不再單純地注重對學生物理知識的考查,而是重視學生物理綜合素質的考查。新高考使得物理核心素養的培養成為教學重點。教師要明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教師在物理課堂中要豐富自己的教學方法,從多種角度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學的態度和責任感。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評價語的激勵和引導作用,豐富評價的內容和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教師要注重物理知識與生活實踐的結合,增加學生的求知欲,這樣才能在物理課堂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陳志偉.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新課程,2021(31):20-21.
[2]郭海茸.淺談核心素養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學的特色課堂構建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1(54):128-129.
[3]盧福坤.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優化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策略研究[J].高考,2021(19):1-2.
作者簡介:
沈東華,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州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