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引導孩子進行美術學習的過程中,其不單單作為繪畫訓練予以呈現,也應當深入分享其文化層面的學習內容。所以美術課程是一種人文課程,充滿了人文精神,對豐富學生情感、陶冶學生情操、促進學生個人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美術課程應融入文化情境的學習中,成為文化學習的一個重要部分。
關鍵詞:傳統;文化;美術課堂
一、 立足學生發展,創設文化情境
美術教師應立足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積極創設生動形象的文化情境,依托美術語言的講解,涵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無論是“造型·表現”學習領域、“設計·運用”學習領域,還是“欣賞·評述”學習領域的課,教師都應將該課中涉及的美術語言逐一列出,并結合教學內容進行講解,讓學生認識美術語言,理解美術文化。這樣,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才有可能靈活運用課堂上學到的美術語言進行創作,或評價自己或他人創作的作品。學生從認識美術語言的層面,逐漸上升到理解與運用美術語言的層面,從而不斷深入地學習美術文化,學會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尤其是在“欣賞·評述”學習領域的課型中,教師更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步步深入地引導學生學會欣賞與評述的方法,從而不斷豐富學生的藝術語言,挖掘學生的藝術潛力,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例如:在教學四年級《老房子》這一課時,教師可以事先拍攝一組照片,利用多媒體播放出來,讓學生欣賞一張張不同時期的房子、有創意的家具、閃爍的燈光等照片,促使學生在關于房子的歷史文化氛圍的激發下進行創作繪畫。此時教師再加以引導:“這些事物都是我們平時見不到的,只要我們善于去挖掘、了解就能發現它的演變過程,以及各個時期房子的獨特魅力。只要我們善于去觀察,就一定能從生活中發現各種美,并用自己的雙手將其創作出來?!蹦軌蚴箤W生明確創作過程給他們帶來的激勵,增進其學習的主動性。
二、 挖掘地方文化,豐富教學活動
所有藝術都來源于生活,生活中美術素材也隨處可見,美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地方文化素材是美術教學最好的資源和教材。教師在從事美術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文化方面的結合以及傳播,我在美術課程教學方面通常將各類文化信息進行總結并針對各地的文化特色來優化美術教學方案。
(一)調查研究,篩選整理
對涉及的美術資源內容進行總結和歸納,并對各類美術設計要素進行全方位剖析,對資料把握后予以整理,例如以下內容:
美術課程有其獨特的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在針對美術科目進行探究并探尋其具體的教學方式過程中,首先要對資源進行合理配置,把各類文化資源融入美術課程學習的過程中。例如:學生在接受學習過程中需有課題方面的針對性,教師需根據課題所呈現出的具體信息內容予以擴充和深入,優化和完善教學方案,并實現教學目的。因此,我在研究教學過程中會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探究出不同的課題,以方便學生在選擇時能夠根據自身愛好趨向選擇話題,如《走近閱江樓》《南京云錦》《色彩斑斕的雨花石》等。其目的在于能夠使學生明確自身的喜好,并且融入了解當地文化狀況的學習情景中去,感受南京文化的豐富和南京文化的特點。
(二)基于教材,拓展延伸
美術教材中本身也涉及著某些課題內容,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全方位地把握住課題所呈現出的文化氣息,如蘇教版中的《皮影戲》《橋》《詩配畫》等。仔細探尋此類作品不難發現,該類作品本身就包含著濃濃的當地文化氣息,針對該類文化資源也進行了整合和合理的運用,以使得美術產物呈現其豐富的文化內容。這些文化內容的展現雖不被學生所熟悉,但通過授課之后,學生會在此過程中感受文化的美感,因此教師在此過程中的作用也被凸顯出來,教師可進行相應的引導,來使學生更明確此類美術作品所蘊含的文化內容,有利于實現文化知識的拓寬。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針對課題所涉及的內容有目的地進行選擇,我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針對教材所出示的內容予以全面的分析,而后融入特定的文化元素、優化整個教學方案,使得各類優秀文化傳統得以展現。如教授《橋》時,對教材的理解、把握以及教材方面的拓展能力是每個教師應當具備的育人條件。因此,在開展此項課題的教學過程前,先對學生的整體認知情況進行摸排,讓同學了解南京的古橋,并查閱關于古橋的各項小故事和小訊息,在課堂資料展示過程中描述橋在設計過程中的建筑構造,使學生更充分地理解并掌握當地有關于橋方面的文化,而后實現文化資源結合繪畫資源教學的全過程。教授《看花燈》時,我讓學生與家長合作制作南京傳統燈花、設計燈謎,活動結束后把活動內容以為主題畫下來,這樣的繪畫是對故事的記錄,這樣的繪畫是真實生活的再現,這樣的繪畫是對濃郁南京地方文化特色的展現。通過《詩配畫》教學,使得學生能夠根據文學古典作品詩詞歌賦中出現的詞組或句子、當時的文化情懷和具體的社會環境等,明確文人墨客在此過程中表達的具體感知,學生在此方面可收獲繪畫的訓練,獲得新知識。
(三)學科綜合,實踐創新
在教學活動推展的過程中,美術教材方面所涉及的內容較為豐富,需要著重對美術教材進行深入分析。我在此過程中結合其他科目所呈現出的具體內容,對美術教材進行深入研究,可結合其他科目所涉及的各類因素調動學生學習美術科目的興趣,優化美術教學過程中的活動,使活動的開展為學生帶來良好的熏陶。例如在蘇少版三年級下冊《你會設計郵票嗎?》的教學活動中,首先讓同學明確美術教材中所展現出的具體信息,根據此類信息獲取相關資料而后拋磚引玉,引出語文科目所涉及的文章《方寸世界》。將兩次方面進行相應的結合,給出郵票本身的具體價值和意義,使得學生知曉郵票本身存在的價值,以及藝術特點,對郵票的設計進行相應的闡述和敘述。在此過程中,學生保持良好的互動,在使學生學會制作設計郵票的過程中理解地方文化資源,如南京所涉及的各類歷史內容,包括民間藝術以及各類文化特色等。學生在設計南京城市郵票的過程中,可知曉更多還有南京特色的郵票種類。
(四)開展活動,展覽展示
學生所獲得的教學感知需要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收獲進行分析,例如通過學習檢驗等方式來獲取學生再次取得的成果。我在此過程中則會開展相應的活動,對學生所設計出的作品進行相應的展示,使學生互相交流、互相探討,學生可獲得滿足。某一課題學習完成后,組織學生開展專題文化美術作品展示,如《南京詩詞配畫書畫展》等,學生可了解美術學習過程帶來的文化學習體驗,也可利用文化美學創造更優的價值。
三、 挖掘作品內涵,培養人文精神
一部人類文明史,也是一部藝術發展史。作為美術教師,要充分挖掘美術教材中蘊含的人文精神,并創設相應的文化情境,以培養學生的人文品質。美術作品形成的過程源于生活,源于腦海中的想象,因此在大多數美術作品所呈現出的具體畫面和具體意義中都具有時代的特點,并且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的美術作品都有不同的側重點。教師在此過程中需要明確教材所涉及的內容,以及能夠拓展延伸的內容之間的相互聯系,使學生在欣賞美術、理解美術方面將美術作品所呈現出的歷史環境以及具體的國家發展狀態相互聯系。并且在談論單個藝術作品時也要了解藝術家的獨特思想,例如在此過程中可實現對藝術家的分析,明確藝術表現形式之間的差別,以及感受藝術家的中心思想,對不同流派的藝術表現種類,應以不同的眼光欣賞。
在開展美術活動過程中,若讓學生欣賞古希臘的裸體雕塑《擲鐵餅者》,大部分學生會對該雕像的欣賞表現出一種抗拒之情,但在此過程中需要教師加以引導,使學生理解古希臘人在運動方面的真摯和熱烈,同時也需要對具體的雕刻細節進行講解,使學生在了解藝術知曉文化方面突出一份尊重和自然。當學生面對《格爾尼卡》時,由于在此方面無法獲取更多的歷史文化知識,因此呈現理解和欣賞方面的空白,教師在此過程中需要對所涉及的內容進行相應的闡述。例如敘述故事發生的背景,以及作者在描述方面所使用到的特殊手法,并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帶入自身的感情。當學生在臨摹康定斯基作品,無法理解作者在創作作品時所采取的各類抽象畫法,需要將該作者的具體創作手法進行描述,呼吁學生在欣賞作品時要帶有發散和創意的眼光,有利于不同藝術形式的打造。美術教學的過程實際上是一種發現、探索、理解、深化的過程,在學生欣賞美術作品的過程中,要善于使學生掌握更多的資料進行相應的欣賞,體會藝術作品與人文精神之間的聯系。
總而言之,人文性質是美術學科所具有的特殊性,它不僅能夠給人以文化方面的熏陶,還影響個人價值觀的形成。在此過程中,要明確當前教育過程中的具體任務,以美術學科為例,在發展學科推進學科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注重文化方面的學習。美術學科使學生掌握較多的美術繪畫技巧的同時,也可實現其文化方面的傳承,注重美術學科對文化知識層面的展現,使得學生在探尋知識了解文化的過程中,實現對每一份知識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教師需要在備課時做足“預設”,課上關注“生成”,教學中敢于創新,充分利用當地文化資源,根據教學內容,創設一定的文化情境,與學生積極互動。這樣,美術課堂教學將會更加鮮活、生動。讓我們的美術課堂充滿濃濃的文化氣息,讓美術課成為真正的文化學習樂園。
參考文獻:
[1]尹少淳.文化·核心素養·美術教育——圍繞核心素養的思考[J].教育導刊,2015(9):17-18.
[2]周巖.未來的美術教育——美術教育及其觀念更新[J].中國美術教育,1995(5):10-11.
作者簡介:
徐韻,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黃山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