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巧巧,施昕磊,陶 昆,張俐勤,朱興娜
(嘉興職業技術學院,浙江嘉興 314016)
中醫藥文化是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以人為本、醫乃仁術、天人合一、大醫精誠等哲學智慧,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和友善,兩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藥膳學作為中醫藥學的一個分支,不僅是弘揚與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路徑,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育人全過程的有效載體。如何高效而有力地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食物藥膳學”課程的教育教學中,有著積極重要的意義。圍繞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必要性、框架構建及應用路徑等方面進行了闡述和探討。
“食物藥膳學”是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一門專業任選課,其課程設計是以中醫基礎理論為指導,以“三因制宜”“辯證施膳”原則為綱,介紹食物藥膳學的基礎理論、常用的食材、中藥材及制作方法,使學生領悟不同藥膳的配伍原則,能針對不同季節、不同體質、不同地域對常見病癥特別是亞健康進行藥膳調理。通過學習,使學生尊重和敬畏生命,樹立良好的健康意識,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科學的學習態度和創新精神。
藥膳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凝聚著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應該保護、傳承和發展,特別是在年輕一代群體要提高認知度和認可度。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中外文化的交流,年輕一代對中醫藥文化的關注度和認可度越來越小,藥膳文化也正在逐漸流失。因此,在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引導學生學習藥膳知識,領悟藥膳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利于弘揚與傳播中華傳統文化,培養其傳承傳統文化的理念,激發愛國主義情懷[1]。
食材、中藥材的質量直接影響藥膳的療效,但有些從業人員為單純追求經濟利益而不擇手段,在中藥材、保健食材中摻雜摻假,不僅影響藥膳的推廣使用,甚至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例如,為了降低成本、保持品相,使用明膠、卡拉膠、淀粉等掛糊于燕窩表面;用金銀花、葛根冒充冬蟲夏草;為延遲保存期限,用硫磺熏制等問題普遍存在。
在藥膳的推廣和市場營銷中,故意夸大療效、與藥品混淆,甚至宣稱可以包治百病等問題屢見不鮮,而對于疾病認知水平不高、專業素養較低的老年人來說更是其主要針對的群體,而該行業問題的出現多數與從業人員的德育素質有關,通過虛假專業學術報告、一對一會診等手段騙取大量錢財[2]。由于誠信缺失,中藥材的質量和安全性沒有保障,中醫藥行業也面臨著嚴峻挑戰。
目前,市場上藥膳餐飲正日益衰退,要得到大眾和市場的認可,推廣藥膳除了傳承,更需要創新精神。要使藥膳走出冷遇,不僅需要技術上的創新,還需要在市場營銷方面的模式創新。因此,在課程教學中需要加強藥膳設計、藥膳制作技術改良、藥膳推廣融入文化創意等方面創新意識的培養。
“食物藥膳學”課程包括中醫藥基礎理論、藥材的性能、藥膳的制作及應用等內容,在授課過程中以中醫哲學理念、藥膳文化價值和技術創新創意作為融入點構建課程思政框架,充分挖掘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和創新等思政元素,弘揚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食物藥膳學”課程思政框架圖見圖1。

圖1 “食物藥膳學”課程思政框架圖
充分挖掘課程思政元素,繪制課程思政地圖,結合各章節的教學內容制定素養目標,并固化于課程標準中,將素養目標的達成作為考核的一個重要內容。例如,在第一章藥膳基礎理論知識介紹藥膳學發展中,用屠呦呦團隊歷盡艱辛發現青蒿素而最終獲諾貝爾獎作為案例,激勵學生學好專業,為“健康中國”貢獻力量。在介紹經典著作《本草綱目》時,介紹李時珍“搜羅百氏”“采訪四方”過程中的內在修為,挖掘“奉獻、求實、嚴謹、堅忍、精勤”等思政主題,從中涉取道德營養,提升思想境界。在介紹藥膳原料的炮制時,要引導學生恪守“炮制精益求精,撮藥講究頂真”的工匠精神和誠信理念,規范炮制,確保膳食安全。
理論教學中根據授課內容采用辯論、討論、案例分析、演講等多種教學方法。例如,對近代中醫存廢之爭展開辯論,讓學生領悟中醫藥的發展與民族興衰緊密相連,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結合藥膳文化素材,對醫家、儒家或道家中醫養生的理念進行交流討論;讓學生收集整理藥膳原料或藥膳方名稱的出處和其所蘊含的人文思政元素;課堂上進行諸如烏頭蒸煮時間達不到要求致人中毒等案例的分析,強調堅守職業道德規范的重要性,引導學生注重對生命的思考和責任的審視,樹立對法律的尊重和敬畏。在實踐教學中,可增設設計型項目,如調理脾胃藥膳菜點設計、養生保健食療藥膳套餐設計等,引導學生拓展思維,突出藥膳的創新和創意。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友善”,強調公民之間應平等、團結、友愛、互助。同時,倡導實踐出真知的理念,積極引導學生實踐向課外延伸,開展社會服務。例如,鼓勵學生在校內開展志愿服務,為師生科普花茶的藥性和功效,指導如何辨別原料的真偽;在居民小區設置咨詢臺,宣傳體質的辨別方法、藥膳用料選擇、適宜季節及人群等知識;走進敬老院,舉辦常見病藥膳調理等健康知識講座,為老人進行一對一的個性化指導。通過開展社會服務,使學生愿意做文化傳承人去推廣普及藥膳,從中體會藥膳文化的價值所在。
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3-4]。《“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倡導健康理念的轉變,強調“病有所防、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提出要加強健康教育,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為,充分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加快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5]。“食物藥膳學”作為一門關注健康的課程,在教學中,首先要引導學生從我做起,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和飲食習慣,加強體育運動,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為;還要通過掌握的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科學助人、有效服務社會,才能為“健康中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