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煥葉
摘 ?要:深度學習是高階的思維學習方式,能彌補過去教學的弱點,積淀學生的數學素養,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教師要更加關注過程,把學生的認知結構當成基礎,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和交流,并在他們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相關的知識點,感受數學的思想,獲得一些生活的經驗,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體系,能夠綜合地使用知識來解決具體的問題,進行深度的學習。基于此,文章詳細分析了小學數學教學中實現學生深度學習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深度學習
一、開展學習探究的活動,促進深度學習
教師要開展探究式教學,引導學生在探究中發展創造性思維品質。教師要調動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帶領小學生形成獨立思考、勤于實踐的學習習慣,不斷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引導學生了解并掌握知識,這樣才能提高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小學數學教學實踐研究表明,長期開展數學探究性的學習活動,能實現小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知識,能培養小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能提高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實現學生深度學習。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深度學習
互聯網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為我國的教育事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也在與教育工作的融合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對此,教師便需要進一步提高對多媒體技術的認識,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對教學的展開進行進一步的優化。以圓柱體為例,便可以簡單看作矩形圖形在彎曲連接后所圍成的圓形空間。圓柱體的體積也可以理解為在這一空間內存在著多少個和底面平行的圓形,并將其面積求和。待教師播放完視頻后,教師要將這樣一種思維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嘗試自行總結體積公式。問題的難點便轉移到,到底存在多少個這樣的圓形上了。不過很快便會有學生想明白,圓柱體的高便代表著有多少個圓形。因此,圓柱體的體積公式便可以得出為底面積乘以高。
三、使用聯系的方法,構建體系
數學知識體系是課程和教材之間的網絡,是由一些概念、定義和方法組合起來的結構。教師需要讓學生擁有自己的知識體系,形成清晰的知識結構,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使用的能力,為學生之后的發展打下基礎。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深度的學習,聯系新舊知識,讓學生的認知得到強化,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加深學生的記憶。教師還可以使用圖表的方法,或者使用元認知的方法,讓學生把新舊知識結合起來。通過整合,就可以讓學生進一步同化知識,實現構建,并使用這些知識去解決問題。
四、結語
總而言之,想要實現小學數學的深度學習,就需要以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作為一個中心,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和知識的把握,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讓學生可以獨立地解決問題,反饋和評價,讓學生在反思中獲得全面的發展。
(責任編輯:胡甜甜)
參考文獻:
[1] 馬秀平. 簡析小學數學教學深度學習的教學策略[J]. 天津教育,2019(33):113.
[2] 汪清陽. 談小學數學教學深度學習的教學策略[J]. 文理導航(中旬),2019(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