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政霞
摘要:造物主并不是對每一個生命的愛都是一樣的,有的生命來到人世間就帶著一定的缺憾,需要我們像對待嬌弱的花兒那樣,隨時隨地給予他更多的關注,關愛,更多的鼓勵,讓他們找回自信,正確認識自我,讓這些生命更加燦爛,讓隨班就讀學生和被送教孩子,更好的接受良好的教育,與普通學齡兒童一樣享受教育的權利,盡可能健康愉快地成長。
關鍵詞:愛護;關心;用心改變
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親身經歷過就無法感同身受,沒有付諸實踐過就不會有經驗總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擔任班主任工作期間,我承擔了對兩名特殊兒童的教育任務。他們一個在我的班上隨班就讀,另一個是送教上門對象。通過對他們的教育,我有機會接觸了一群特殊的孩子。面對這些折翼的天使,該怎樣盡到老師的職責,引導他們走出困境過上正常人的生活成了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課題。對此,我花了幾年時間,做了一些探索。頗有感觸和收獲,我把它整理了一下,與大家分享。
一、愛護學生,從了解入手
了解了學生,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活動。為了孩子健康成長,初次接到特殊兒童,首先要對他的各方面進行了解。我校有個叫楊某某白化病兒童,個子高高的胖胖的,除了頭發全是白的外,全身的皮膚也盡顯白色。其實我見過的白化病人不止他一人,已經沒有什么讓人感到特別的了。但是,經過與他本人和家長交流,我了解到他不僅患有白化病,而且視力殘疾達三級,如果光線強了他會睜不開眼睛,稍坐遠一點兒就看不見黑板上的字了。針對楊某某的特殊之處,我專門制定了對他一個人的教育計劃,給予特別的關心關注和教育引導,同時背開他給其他學生打招呼,要求大家能友善對待他。溝通在我和楊某某之間搭起一座永恒的友誼之橋,這座橋讓我對他的教育少走彎路,讓他能更好地成長。
二、關心學生,從細節出發
楊某某的飲食狀況很好,吃什么都覺得香。理解能力,溝通能力都沒有問題,就是不怎么講規矩,不愛動手,上課時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喜歡搞小東西,坐不大住,偶爾會發出尖叫聲引起同學的注意。于是我把他的位置安排在講臺的旁邊,讓他和老師離得近一點,隨時關注他,而且離黑板最近,便于他看清黑板上的字。他也很懂事,上課認真聽老師講課,偶爾還主動舉手回答簡單的問題。每次見他舉手,我都趕緊叫他,認真聽他的回答。回答完同學們自發的鼓掌表揚他,這讓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加倍認真的聽課。楊某某很快融入班集體,進步也很大。他特別喜歡幫助班上做事情,對于他來說,主動去做他喜歡事情會讓他獲得快樂。一下課,他就會問:“楊老師,我把黑板擦了?”有時,他看見我下課抱著作業,他會說:“楊老師,我幫你抱吧!”如果他看見垃圾袋里有垃圾,會主動要求去丟垃圾。每次我都會表揚他。他無比高興,甚至都能看見眼里閃動著的淚花。我想他也需要老師的時刻關注,在老師的隨時關注且鼓勵下,他是一個非常棒的孩子。
三、改變學生,從環境開始
除了老師時刻關愛他以外,還要讓全班同學共同關愛他,勇于做學生思想上的引導者。送教上門的經歷就讓我深刻認識到環境對于兒童是多么的重要。2017年,我送教上門的對象叫李某某。我第一次去他家,車子從學校出發走了五六分鐘開始上坡,然后在彎彎曲曲的山路上開了半小時,然后下車走了一段路才到。眼前是一個頭發打結,兩眼無神,雙腮漆黑的小男孩,穿著一件厚厚的黑黑的油膩膩的毛衣,十一月份的天氣,居然穿著開襠褲。看孩子只有六七歲,從資料上知道他已經九歲了。他站在豬圈的旁邊,嘴里咿咿呀呀的,但卻聽不清他說的是什么。我們問什么,他也不知道,睜著一雙大眼睛看著我們,很迷茫。我們叫他過來,他一動不動的,顯然是聽不懂。然后,我看見了他的姐姐,臉上也是臟兮兮的。但是,我們說什么她還是能聽懂的,也能簡單的和我打招呼。后來,我和李某某的家長溝通,決定從幫助孩子打掃個人衛生、整理頭發開始,逐漸拉近我與李某某的距離。隨著李某某對我的信任,送教上門工作很順利。李某某進步也很大,現在不但能說話,還會寫簡單的句子了。這事兒讓我心里沉重的意識到環境對于一個孩子多么重要,如果他在學說話的年齡有人教他,他肯定能學會,如果經常有人和他交流,他也能聽懂別人說什么。 教育是愛的事業,也是需要用心經營的事業,唯有用心去教,用心去做,細處入手,化作春雨,潤物細無聲,才能讓特殊兒童沐浴在成長的雨露之中,快樂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裴明東.特殊教育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華夏教師》2020年17期
[2]馬卡連柯.[M]《兒童教育講座》1997年出版
[3]盧梭.[M]《愛彌兒》1762年出版
[4]張佐香.[M]《談特殊教育中的關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