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
摘要:英語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在全球化不斷深入的今天,英語課程改革已經提上了日程。近年來,中職英語學生思政教育問題來源于多個方面,針對中職英語學生思政教育布局,必須從多個路徑穩步推進,積極開展深層次教育創新與教育實踐,使思政教育能更好地融入中職英語教學新環境。
關鍵詞:中職英語教學;課程思政元素;探索;實踐
引言
當前,在中職英語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不僅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時代新要求,也能夠充分挖掘中職英語課程中的思政育人元素,幫助中職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與道德觀,增強學生學習意識,切實提升"思政能力",有效推進"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并行,形成協同效應。同時探究在中職英語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相關教學策略,以實現英語課程的教學相長。
1中職英語學生思想政治特點
學生們要能夠從學習成長環境和生活實踐中感性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學生們還要能夠堅持“四個正確認識”,即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具有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的信心和決心。
2中職英語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元素的探索與實踐
2.1因時因事,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方法手段
(1)教育教學內容要“活”。既要有滔滔江河,也要有涓涓細流。既要上接天氣,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上的正確引導,也要下接地氣,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要追求理論與學生情感的親和力、親近性,追求主流意識形態與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融合,讓馬克思主義的理想信念轉化為個體的思想觀念和價值理念,進一步內化為個體的自覺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2)工作方式方法要“活”。要根據中職學生的年齡、學習階段、專業、愛好、個性心理特征靈活運用儀式教育、典型教育、現場教育、對比教育等教育手段。善于用身邊事、平常事、有趣的事來以小見大講道理,把有意義的事講的有意思,把有意思的事講的有意義。(3)工作時機要“活”,要抓住學生在入學、軍訓、考試、獎助學金評定、畢業等重要時點的教育,不失時機開展校情校史、家國情懷、誠信做人、公平公正、服務奉獻等教育。將心理健康教育、學業規劃與專業思想教育、和諧人際關系教育融入學生心理幫扶、學業幫扶、宿舍矛盾等具體問題的解決之中。
2.2“基礎英語”課程思政任務教學思路
中國學生的外語知識和外語能力脫節、外語應用能力難以滿足社會經濟發展。而任務教學法的核心原則是真實場景中的交際活動對二語習得的效果最好。任務教學法是以學生完成特定的任務為標準來檢驗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通過執行任務來促進學習,重視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基礎英語的教學以單元為單位,每單元教學內容都隱藏著特定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要提升學生的德育素養,就要將此類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潛移默化地融入教學過程。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單元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任務類型。在任務前階段,有意識地向學生分配隱藏思政元素的教學任務;之后在任務呈現和任務評價過程中,經過小組的分析和學生互評中的探討,思政元素逐漸浮現;在任務后完善任務過程中,經過教師的正確導向,使得思政元素得以凸顯;最后,通過合理的課后任務安排,使思政元素內化為學生實際的行動力量,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德育教育。
2.3遵循相關的原則
①針對性:閱讀資料要緊扣教學主題,將思政元素融入其中而不是加入新的教學內容;②典型性:在信息時代下的今天,生活中的時事新聞越來越多,教師在英語課堂中要結合教學主題,選擇更具代表性且著力點更強的閱讀資料;③時效性:在英語課堂中,具備更強時效性的閱讀資將更能夠吸引學生注意,使學生更加愿意發表自己的想法。
2.4提高師資隊伍建設
在學校持續開展師風師德教育,要求教師擔任班主任、實習、專業競賽或校園科創節活動的指導教師,鼓勵其暑期到企業學習或社會實踐,提高教師的責任擔當意識和綜合育人能力。通過要求教師承擔教研科研課題項目,發表科研論文,提高專業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通過在職學習或進修,提升學歷和職稱。同時,聘請企業講師和社區兼職教師,為教師進行培訓和指導。專業教師、輔導員、區團委、社區工作人員和企業專家,形成專兼合理的課程思政團隊,給予學生各類社會實踐的全方位指導。
2.5課內和課外多方協同的課程思政體制機制建設路徑
英語課程思政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整合資源、多方參與,構建多方聯動、課內和課外多方協同的長效機制。在課程類型上要做好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協同,在空間分布上要做好線下活動和線上活動的協同,在校園環境上要做好“硬”環境和“軟”環境的協同。首先,相對于理論課學習,中職院校學生大多偏好動手能力強的實訓類課程,喜歡參加各種社團活動。因此,中職院校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在做好課程思政課堂教學的同時,加強第二課堂的課程思政融入,在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思想認識和職業素養,實現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有效協同。其次,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日益多元,中職院校應緊跟時代發展,大力創新教育教學手段,在做好線下課程思政教育教學的同時,通過網絡、微信、微博、微視頻等積極對學生進行思想引領和價值觀教育。再次,除了校園宣傳欄、校園特色景觀、辦公場所、教學設施以及周邊環境等“硬環境”外,學校文化、校風班風、教師的道德文化修養以及學生的生活學習狀態等無形的“軟環境”也對學生的成長產生著重要影響。中職院校必須將“硬環境”和“軟環境”相結合,使其充分發揮相互協同育人的作用。
結語
綜上所述,新時代中職英語學生思政教育應從多個維度推進教育改革、教育創新,切實優化當前的教育實踐體系,為中職英語學生思政教育有效開展創造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徐欣.新時代職業院校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探索[J].校園英語,2020(50):62-63.
[2]李秀梅,張珺.課程思政在“應用文寫作”公共基礎課程中的應用——以亳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文教資料,2020(31):97-98+121.0FFC8821-E3A4-41E5-914A-E7A75059BB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