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萍
摘要:低年級的看圖寫話是習作的初級階段,是鍛煉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和思維發展的一種途徑。通過看圖寫話的訓練,能夠拓寬學生的思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為今后中高年級的習作奠定良好基礎。但這種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需要長期的積累。需要教師規范的指導,積極培養,為學生創造各種各樣的途徑,進一步提高寫話能力。
關鍵詞:看圖寫話;積累素材;拓展閱讀;定格生活;積累
看圖寫話是低年級學生邁進作文大門的第一步,它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今后孩子們的作文能力。所以,提高看圖寫話教學的有效性、實現看圖寫話教學的目標成果,對于學生成長為中高年級以后,作文的表達和提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我接手這個班級一年多的時間里,我和孩子們共同學習、共同進步。但在讓孩子們練習看圖寫話的過程中,孩子們在面對圖片時,無話可說或者是只能寫出一兩句話成為寫話最大的難題。我也意識到,想要提高學生的看圖寫話能力,就必須挖掘豐富的素材。那么,如何讓低年級的孩子積累大量而又有用的素材呢,接下來就談談我在低年級看圖寫話教學中關于積累素材的幾點感悟:
一.利用課內教材積累素材
在我們現用的人教版教材中,有很多的課文插圖可以作為素材,我們要善于利用教材,從中尋找出可用的素材作為看圖寫話的積累。
1、要注重積累,我從拼音教學抓起,開始嘗試引導學生進行積累。在完成全部拼音的教學任務后,我就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開始看圖寫話。剛開始,是引導學生觀察一幅圖片,寫清楚以下幾點信息:“什么時候,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慢慢的,學生們掌握了寫話的模式,能夠較完整的表述出圖片中的內容。如在文中《b、p、m、f》一課中出現的插圖,學生們用拼音這樣寫道:“星期六早上,爸爸和媽媽帶我去公園玩,我好高興啊!”“周末,我和爸爸媽媽出去玩。我拿著氣球在前面跑,媽媽告訴我要慢點。今天我玩的很開心”。利用拼音積累,初見成效。
2、規范看圖,指導方法。看圖寫話訓練的是學生細致的觀察能力,只有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才能寫出條理清晰,內容生動有趣的寫話。于是我指導學生看圖,在看懂圖片含義的前提下,更好的展開寫話的內容。單幅圖,重點引導學生注意觀察順序:從上到下,從遠到近,從左到右,從整體到局部。讓生能對圖片的內容有整體性的認識。連續的圖片,要重點引導學生觀察圖片與圖片之間的聯系和變化。能夠在不同的圖片中,了解圖片所想表達的內容,并能把語句寫生動,具體。如在一上語文園地六中出現的連環插圖,其中缺少一幅圖,不僅要求學生能說出圖片的內容,還要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學生們這樣寫到:小兔子在菜園里采了一個大南瓜,可是,南瓜這么大,怎么運走呢?突然,他想起了可以請大象伯伯幫忙。當把南瓜運回家后,媽媽還在奇怪,你是怎么把南瓜運回來的。學生們想出了許多不同的辦法。孩子們不僅能夠細致入微的觀察,并且能夠加入自己豐富的想象。
二、擴大課外閱讀,積累寫話素材
1、開展繪本閱讀的活動。繪本是孩子們比較有興趣的課外讀物,可以讓繪本閱讀擠進課堂,和看圖寫話整合在一起,在課堂上選擇性地進行閱讀和指導。在指導中,以看圖為主,以繪本閱讀為輔。亦可讓孩子看第一幅圖,來想象故事的結局是怎么?又或是讓孩子來看繪本的最后一頁,看結局,再來猜猜事情的經過是如何的。如繪本 《猜猜我有多愛你》 ,在讀前借助封面進行看圖寫話,讓孩子秀一秀想象力,看看他們的猜想會不會和繪本不謀而合。如繪本《小豬變形記》,讓孩子們一起來觀察最后一張圖片,觀察小豬的表情,想想小豬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再猜猜這件事的經過是什么?小豬都遇到了誰?它變成了什么?這種想象也可以更好地激發他們的閱讀期待和閱讀熱情。讓孩子能夠輕松愉快地進行閱讀,在不知不覺中積累寫作素材。
2、指定讀物,引導孩子看圖片,明白文章之后的道理。低年級的孩子年紀小,無法分辨在現階段應該讀哪些書,所以老師應對孩子該讀哪些書目指導。根據低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我推薦了孩子們感興趣的《安徒生童話》、《伊索寓言》等。讓孩子們在閱讀中積累了字詞句之后,又能明白深刻的道理,幫助孩子更快更好地成長。在孩子們讀過《丑小鴨》故事之后,我找來了這個故事的連環畫,讓孩子們依據這個連環畫在寫話本上把這個故事復述一遍,要求講清故事情節。這樣,用連環畫幫助孩子回憶故事,讓孩子自己學會講故事。這次的作業讓我感到驚喜,孩子們雖然寫的是《丑小鴨》的故事,但是和故事書中故事的表達方式完全不同,在孩子們的筆下,故事變得更加生動了,不但有應當具備的主要情節,還加入了孩子們在圖中觀察到的小細節和依據圖片展開的自由想象,甚至有的孩子還在故事的結尾出加入了對于這個故事的感想:“我要像丑小鴨一樣,努力學習,堅強的面對生活,終有一天,我也會成為白天鵝。”
二.定格生活,積累寫話素材
1、積極參與活動,定格其中的畫面,在活動中積累素材。孩子們都喜愛游戲,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他們最喜歡的做的事情就是玩游戲,把親身體會的經歷,變成一幅幅圖片印刻在孩子們的腦海里,這就成為了孩子不可多得的寫話素材。比如在教學“有趣的游戲”這節活動課上,我帶著孩子們一起玩“貼鼻子”的游戲,在課上孩子們玩得很開心。之后我讓他們玩得情景寫下來。孩子們叫來的的寫話充滿了生趣,游戲的場景又真實的重現在了紙上:“一個同學被老師用一條長長的布條蒙住了眼睛,在講臺上轉了三圈,拿著小丑的鼻子就要往他的臉上貼。有的同學著急地大喊:‘不對不對,貼在臉蛋上啦!’‘再往左邊一點兒!’有的同學站起來伸著脖子觀望,還有的同學捂著嘴哈哈大笑。最后,鼻子被貼在了小丑的眼睛上,班里滿是歡聲笑語。”讓學生在活動中多親身體驗和觀察畫面,老師適時進行指導,糾正觀察的不足及語言組織的不足,使學生及時、準確、生動地把看到的一副場景寫下來,從而提高孩子積累素材的能力。[2]
參考文獻:
[1].《在生活實踐中積累》 ?賀旭鋒 (《小學科學(教師論壇)》- 2012-01-25)
[2].《怎樣引導學生積累寫作材料》 ?劉棟國 (《作文教學研究》-20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