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棋
摘要:《奇葩說》是于2014年由愛奇藝播出的一檔融入辯論元素的網絡脫口秀節目,從開播之際以來收視率一路高升,頻頻登上微博熱搜,辯手們的巧舌如簧吸引了大批80后、90后年輕觀眾關注。本文以《奇葩說》為研究對象,從傳播內容、傳播受眾、傳播媒介、傳播效果等角度,分析我國脫口秀近年來的狀況以及成功的原因。
關鍵詞:互聯網傳播;脫口秀;奇葩說
一、概述
脫口秀的起源要從18世紀的英格蘭提起,人們喜歡在咖啡廳對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進行討論。隨著傳播媒介渠道的多元化,脫口秀在逐步規范發展方向的過程中,取得到了絕佳的發展成果;網絡脫口秀成為脫口秀發展的新趨勢,也是如今電視節目的主流形態。網絡脫口秀在繼承以前現有的電視脫口秀節目特點基礎上,以網絡作為傳播媒介方式表現網絡更獨特的特質,以新的形式融合到原有的節目形式,形成了獨樹一幟的網絡脫口秀自身的表達方式。如今我國脫口秀節目的影響越來越大,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形式。
二、節目介紹與傳播現狀
(一)節目傳播對象
80后、90后的年輕群體被精準定位為節目的信息傳播與接收者,為了迎合這些年輕的信息傳播與接收者,從節目場景的布置、后期制作的剪輯、話題的選取互動等設置均有明顯的年輕化體現。此外還有各種自媒體網紅、脫口秀大咖、明星嘉賓、學術精英的組合,更是吸引了大量年輕群體關注,這些嘉賓們原本的粉絲也潛移默化的成為《奇葩說》的忠實觀眾。
(二)節目形式與特色
討論者選取辯論的話題,在節目組指定的時間內準備好討論、對立和結論的辯論草案。通過各種方式決定好正方和反方的開場順序后,由正方和反方依次闡述自己的觀點。正方一辯發言后由反方一辯發言,每個人擁有三分鐘發言時間。雙方闡述發言結束后進入對杠環節,每一方擁有一分鐘的時間。最后的部分是為討論結辯陳詞,正方反方在三十秒對己方觀點進行總結意見,隨后由現場觀眾來投票表決結果。
《奇葩說》雖然是辯論節目必然要分出獲勝的一方,但是話題是沒有準確答案的,通過辯論的形式從不同觀點討論問題,傳遞辯手們正向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在這個節目上辯手們可以暢所欲言地進行自我表達,辯論過程雖具娛樂性但其中的內涵擁有極強的人文關懷,由始至終都在向觀眾們傳遞正向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傳遞正能量。節目雖有感性的喧器,但更多的是理性的思辨。
(三)節目內容
《奇葩說》節目組會通過各種大數據后臺,在社會熱點話題例如生活娛樂、工作學習、政治民生、創業就業等選取網友們關注的辯題,并把這些辯題放到《奇葩說》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傳媒平臺上進行投票,再從中選取網友關注最多最感情趣最有熱點的辯題在《奇葩說》的舞臺上辯論,更有針對性的展示貼近觀眾生活的節目。
三、互聯網傳播內容的優勢
(一) 互聯網與多元文化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互聯網帶給了人們巨大的便利,多元化是主體對客體的唯一接受和寬容,是放棄單一、共同發展的現象。多元化可以促進社會進步,增強社會發展動力。在原有觀念的基礎上,允許思想解放和言論自由是社會的一大進步。正是因為網絡文化的多樣性,文化領域才不斷注入新的活力,變得更加活躍。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增加我們的優勢,使我們的社會更加豐富多彩。與社會間的溝通。只有實現多元化,才能不斷加大優點,使社會更加豐富多彩。美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民族的多樣性導致了思想、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的多樣性。這使得美國在建設過程中不斷優化各個領域,最終發展成為強國。因此,多元化可以促進發展,整合各種優勢,使自身更強大。要做到多元化就要有一顆能夠容納包含的心,接受和認同與自己本身類似的事物,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二)傳播迅速話題豐富
在《奇葩說》播出之前,為了能讓觀眾們被節目吸引并讓觀眾們對節目有所了解與關注,愛奇藝在官網專門設置專區用來介紹節目的相關內容,包括賽制賽程、導師嘉賓介紹、節目說明設計、微博超話、相干視頻。作為當今熱門的網絡綜藝節目,《奇葩說》運用百度大數據采集分析觀眾的喜好、關注的熱點,使受眾分析更加精確穩定。在節目播出中,運用彈幕讓觀眾留言投票正當引導觀眾進行探討,讓觀眾能發表各種不同的觀點,這種節目的即時互動效果使觀眾更有參與感,這種與眾不同的互動方式是以互聯網作為傳播媒介獨有的形式。
四、節目的傳播對現如今社會的影響
(一)正面影響
節目為了能讓觀眾有共鳴帶入自身,辯題內容緊扣生活社會問題,但其中也不乏有一些腦洞題,由一個辯題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生活交織在一起更能帶給觀眾思考。另一方面它可以使很多問題“脫敏”,在生活中有些問題是很敏感的比如愛情婚姻出軌、辦公室“政治”、人際關系等等這是很多人都不愿深入討論的問題。雖然節目中大部分都是一些嚴肅的問題,但是辯手們都非常厲害能用嚴肅的問題既帶個觀眾快樂又讓觀眾更加理性思考,能達到共識感。讓觀眾多方面思考問題之間的差異,人應該有思想有邏輯地面對問題為不是愚昧的做出決定。這個節目也做到了改變人的心理素質和思考能力的角度,從而提高人生觀價值觀。
(二)負面影響
節目中有一些辯題或觀點有些偏激、片面、敏感,雖說節目鼓舞辯手們大膽發言闡述自己的各種“奇葩觀點”,但也不代表完全暢所欲言。說話是一門學問,在這個積極提倡人民言論自由的社會種更要謹言慎行。節目中所描述的內容讓觀眾覺得世界可以有無數種選擇,每個人都可以不一樣。而在現實生活中,多數人的選擇往往才是優解,這是無數人的生活試錯后留下的答案。生活不是辯論,而是應該直面自己本身那些現實而具體詳細的問題;關于節目最負面的影響是它在主觀定義了對錯,卻從不討論在現實生活中對錯產生后的結果,辯論從來不是目的只是一種更接近真理的手段。
五、總結
綜上所述,《奇葩說》以網絡綜藝作為傳媒文本的媒介讓形形色色不同思維的人們在這個平臺碰撞辯論,使觀眾從中看到問題的多面性,讓人們學會通過各種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的差異,有助于人們開闊思維和眼界,更有利于用客觀的方法認識事物,進而解決問題或者改善問題。無論哪一方獲勝都不是辯論賽的重中之重,最為重要的是作為觀賽者,從節目中獲得到的雙方觀點融合后對于現實生活中各方面相對科學的現實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鐘新.脫口秀的傳播效果及其形成要素研究[D].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1999
【2】田蕓澤.網絡自制節目《奇葩說》成功之道分析[U].東南傳播, 2015(7):104-106
【3】周桃,徐明.論視頻網站自制節目發展走向一以愛奇藝《奇葩說》為例[U].新聞知識,2015(9):56-58
作者簡介:張思琪,女,天津市西青區
大連藝術學院2019級藝術設計學專業學生
指導教師:章萌,大連藝術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