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群華 徐美娟
當前寫作教學中的問題很多,學生真正對作文有興趣的少,普遍厭煩作文,害怕作文,寫不好作文。筆者認為,當前寫作教學主要存在以下關鍵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地影響寫作教學效果的提升。
一、遠離生活,漠視心靈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如果學生不了解社會,遠離生活,那么作文時只能瞎編亂造,無病呻吟,甚至故作高深。
二、斷了學生作文的“活水”源頭
杜甫有句名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讀得多了,熟了,就可能寫出好文章來。因此,首先應該引導學生在讀書上下工夫,讓學生吸收各種各樣的知識。“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可見多讀書,是學生作文的“活水”源頭。
以下是本人在數年的作文教學中針對以上問題提出的設施方法:
一、回歸個性的家園,拓寬心靈的空間
童心是孩子們最初的心靈家園,是他們個性的發源地。我在指導寫作時,讓他們在天賦所及的范圍內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使其充滿寫文章的激情和欲望。鼓勵他們珍愛自己,珍愛他人,積蓄愛的力量,因為愛是寫作的原動力。
二、守望精神的家園,強健思維的翅膀
寫作教學的真諦是護好學生的精神家園。讓他們用心去播,辛勤地澆灌,歡天喜地地去收獲。只要老師做到了用最動情的方式去開啟他們緊閉的心扉,他們的作文就會飽含生命的意識,字里行間就會跳動著生命的意識,用自己的真心去營造一個多彩的精神家園,向讀者展現出一道靈魂劃過紙背的痕跡。
三、盡量施展激趣策略
(一)多開設情境式活動課
下面擷取本人在不同年級上的三次活動課剪影。
1、七年級時合力打造《集體日記》,《集體日記》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以講述為主;標題自擬,最后要有評論,200字以上。
第二階段,也以講述為主;標題自擬,還要結合文中相關內容,進行簡要分析,一兩點即可,250字以上。
第三階段:講述和練筆并重,聽者要以講述者的“話題”為話題,運用聯想與想象,最大限度地去拓展自己的寫作空間;標題自擬;學生可以發揮自身的寫作優勢,從文體、立意與選材、表達技巧等諸方面自由選取,300字以上。
本人每月月底從學生當月的“集體日記”所涉及的話題中選取一篇最好的,再從學生的相關日記中挑選一些相對優秀的打印出來,組成一題多文的“習作園地”;要求學生每隔一周對其中的日記加以修改。
2、八年級時正值學校在全市范圍內開設教學教育發展研討會,本人有幸借班上了一堂朗讀比賽課,教學流程實況摘錄:
(1)激發情趣,創設氛圍。
(2)朗讀比賽要求:沒有失誤、聲音響亮、富有感情
(3)比賽第一階段
師:每組推薦兩位同學(掌聲鼓勵)
生:不負眾望,一馬當先(學生評,教師板書)
師:誰愿意打頭炮?怎樣點評?
生:馬到成功
師:如失利了呢?
生:出師不利
師:備用語句有哪些?
生1:閃亮登場,一馬當先。
生2:與勝利女神擦肩而過,失之交臂。
生3:蜀中無人,深藏不露,人才濟濟
生4:大意失荊州,千里馬也有失蹄的時候。
生5:穩坐釣魚臺,坐第一把交椅(教師提示,形成板書)
比賽第二階段
師:設置問題,避開同組提問(學生繼續點評)
生:毛遂自薦,該出手時就出手。
生:初生牛犢不怕虎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生:半路殺出個程咬金(教師提示,形成板書)
朗讀比賽第三階段
美文欣賞:《夏日抒懷》
然后評出“朗讀大王”五名。如此活動,讓學生既當演員,又作評論家,妙趣橫生,印象深刻,最后要求學生把這次活動過程寫下來。因為在朗讀比賽期間,我有意識地提供了大量的成語俗語與專用術語,學生寫下來的作文的確異彩紛呈,妙筆生花。
課后就有好幾個學生興奮地說:“真爽!如果每次作文課都是這樣上就好了!”
捧著孩子們給我的最高的褒獎,我激動異常。沒想到就這么一點兒改革,就會給他們的心靈帶來如此的震動!說明他們太需要新鮮氣息了!這種體驗式作文無限地激發了學生的寫作熱情,收效甚豐。學生們在“以身體之,以心驗之”中記錄生命拔節的歷程,在言語抒寫中享受生命表達的幸福。
九年級的一次作文課,我故意煞有介事地說自己是一個能測學生心理的“算命先生”,轟轟烈烈地搞了一次特殊的測驗。教學流程分四大塊:
1、在每人發到的小字條上,按主次順序寫上一生中自己認為最寶貴的五樣事物(如生命、父母、時間、金錢、朋友、妻子、健康等)
2、各抒己見,表述自己如此選擇的理由,然后又讓同學互猜選擇的內容,并揣摩其原因。
3、一步步刪去其它四樣,僅留一樣,讓學生心痛地說出割舍的無奈與原因。
4、布置課外作文《記一次特殊的測驗》
這節作文課學生始終沉浸在無奈痛苦的抉擇中,心靈得到震撼,靈魂得到洗禮,贏得了本班學生的極大歡迎,他們興高采烈地完成了我所布置的作業。由于是在比較自由活潑的背景之下展開活動,學生們根本沒有絲毫的壓力,文章也就寫得十分輕松到位。
幾年來,我在習作指導中一直有這樣的做法:少否定甚至無否定,多肯定,多鼓勵,我經常調侃地說:“分數又不是我買來的,為什么就不能多給點分數呢。”因此作文打分從不吝嗇。事實證明,此種做法是合理可取的,當時我任教兩個班的語文,結果那一學期兩個班在校國慶作文大賽中分獲年級團體第一、第二名的成績。如今,在沖擊中考的最后一個學期,本班學生寫作熱情高漲,在開學初首日考暨四校五科聯賽中,首戰告捷。以“初三”為話題的作文中,本班邱泓銘同學的《選擇放棄》,陳伶伽的《初三暢想曲》,彭炫迪的《給白開水放糖》;張怡馨的《感悟初三》,張銘遠的《我的天空我做主》均被評為一類文作文,同時這五位同學被評為“十佳寫作之星”。
總之,生活是多樣化的,異彩紛呈的。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歇。”所以說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習作的源泉,關鍵是看我們老師如何將這些豐富而零散的東西化為作文的“源頭活水”。在教學實踐中,我深深明白,寫作課是一種比較寬泛的應用或工具課程,只要為師者能立足生活體驗,找尋作文支點,能充分向生活開放,把學生關注的目光引向萬千世界,有效地激發學生寫作熱情和興趣,將寫作進行到底。我相信,在新課標春風吹拂下,一個自主寫作,自由創造性表達的真正精神寫作的春天,正悄悄向我們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