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生輝 李加豪
摘要:人類生產生活給自然生態環境施加了重要影響,在人類各項活動的基礎上,利用及保護自然生態,形成了綠化環境規劃設計科學門類。住宅區人口稠密,要結合建筑學、設計學、生態學、園林學等全面考慮居住范圍內的綠化環境規劃設計,貼近住宅區域城市地理及人文屬性,盡量實現更加經濟且更具持續性的環境規劃設計。基于此,本文章對住宅區綠化環境規劃設計中的分析構建進行探討,以供相關從業人員參考。
關鍵詞:住宅區綠化環境規劃設計中的分析構建
引言
社會經濟發展中,人們對住宅小區居住環境提出新的要求,住宅小區建設期間,既要關注自身居室,還要關注居住區外部人文與環境。基于此,在新住宅理念與社會等方面影響下,有必要提高住宅小區園林景觀建設效果。
1住宅小區園林景觀綠化的必要性
住宅小區園林景觀綠化施工近年來越來越被開發商所重視,主要原因就是綠化程度逐漸成為衡量一個小區生活環境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人們選擇住宅的一個關鍵性參考因素。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建筑行業中,開發商提升自我綜合競爭力的方式之一就是強化住宅小區園林景觀綠化程度,提升景觀的美觀性以及景觀的舒適度,在實際的施工中,必須強化景觀綠化施工的重視程度,重點關注景觀綠化施工與植物配置的相關措施,為保證綠化施工與植物配置的合理科學性,必須與住宅小區的實際結構實際設計相貼合,不斷地融入新理念,在跟隨時代發展的新潮流的基礎上,深入的分析綠化施工的要點、注意事項、操作規范等,以此為指引為基準,保證施工的順利進行以及高效推進,同時深入分析配置過程中需要關注的重點,以及配置的原則配置的方式等,保證配置過程中考慮全面以及動態化分析,配置結果與預期相符合。
2當前住宅區綠化環境規劃設計現狀分析
2.1未堅持落實長效的綠化管理機制
現如今,人們擁有了更高的環保意識。小區內的園林綠化情況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傳統單一的園林綠化管理與維護工作已經逐漸無法滿足當前園林綠化的數量。傳統的養護方法已經無法達到細致化管理與維護的要求,因此綠化工作很難得到長期穩定的養護效果。
2.2植物習性問題
園林綠化造景工程專業性要求較為嚴格,需要施工人員充分了解引進植物生長習性,否則不僅會大幅降低植物成活率,同時也會影響綠化效果,進而增加工程成本投入。
3住宅區綠化環境規劃設計中的分析構建路徑
3.1以互動式理念引導住宅區綠化景觀規劃設計實踐
住宅區綠化景觀規劃設計要站在居住用戶的感知視角上,增加綠化景觀與業主的互動性,達到在與景觀互動中實現心理調節及情感溝通的效果。為此,應革新綠化景觀規劃設計思路理念,分析人、景、建筑物之間的關聯性,然后構建三者融合的規劃設計方案。如在供居住用戶活動的公共綠地景觀設計時,可在草坪上點綴雕塑及亭閣,給予用戶身體及心理的雙重放松。在居住區的花園區間引入活水,設置水上景觀,然后借助夜間燈光設計增加花園美感。
3.2采用層次化的綠化結構
綠色生態住宅小區綠化建設還可以采用層次化的綠化結構,這是由于綠色生態住宅小區的綠化空間的設計局限性較大,相關設計需要考慮總體綠地景觀布局,最大化地發揮綠地生態效益。為進行層次化的綠化結構設計,可以對綠色生態住宅小區綠化建設進行立體化設計,使多層次的綠地景觀結構能夠在有限的綠化空間內形成。具體設計方案中,選擇高大喬木作為綠地上層結構,綠籬和灌木作為中層結構,草坪花卉為下層結構。在綠地內選擇合適的位置,采用彩葉植物(如花葉假連翹、花葉艷山姜、金邊龍舌蘭等),對小區綠地景觀進行點綴,使綠地景觀的顏色更加豐富,避免審美疲勞。另外,綠色生態住宅小區可通過彩葉植物形成更加多樣化的綠地景觀,以葉代花,延長綠地景觀觀賞期,用色塊景觀彌補綠色生態住宅小區綠化在淡花季節的單調感。總之,層次化的綠化結構設計可以提升住宅小區的生態效益,同時,可保證綠色生態住宅小區形成唯美的綠化風格。
3.3遵循規劃設計節能化原則構建立體化的綠化景觀
(1)保證住宅區具備足夠的綠化面積及綠化覆蓋率。(2)在綠化地面植被的同時,綜合采用垂直綠化及屋頂綠化方式,形成立體式綠化。(3)采用低碳技術等方式,改善綠化植物的生長環境,如溫濕度等,實現綠化植物的節能減排。(4)結合綠化景觀規劃設計的立體化與相關附屬綠化設施,如園林建筑、亭臺、柵欄、藤椅等,營造層次多樣化的綠化空間。在住宅區的道路上鋪裝造型獨特的石子,在道路旁設置休息設施,如此也能在充分發揮自然風景魅力的同時,使景觀設計更加立體開闊。
3.4注重小區微生態系統設計及水文環境優化
(1)國內生態小區往往能在景觀設計過程中,逐漸形成一套具備地域特色的生態循環系統,從而實現人與生態環境和諧共生,其中綠地建設是景觀工程的一個重要環節。(2)生態小區在構建微生態系統時,一方面可以擴大綠色植物種植面積,另一方面也可合理開發植物生長空間,實現景觀綠化結構的多層次化。(3)水文環境建設在生態小區景觀工程中不可或缺,鑒于不可再生是水資源的顯著特點,因此施工單位應在考慮景觀美感基礎上,盡可能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4)生態小區景觀建設工程可充分依托周邊環境,例如可將小區噴泉與人造溪流充分結合,如此不僅可以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同時也可美化居民生活環境。
3.5因地制宜
在綠色生態住宅小區綠化建設中,應嚴格貫徹因地制宜的原則,如綠色生態住宅小區依地勢而建,需貫徹因地制宜原則開展綠化設計,同時,優選綠化植物種類,保證綠化結構的合理布局能夠充分結合地形,更好地體現綠地景觀結構特色,同時,采取措施規避水土流失等問題。落實因地制宜原則還可以按照不同圖案修剪小區內部不同綠化區域的綠籬,改變單調的傳統綠籬形式,更好形成美觀化、多樣化的綠地景觀
3.6裝飾性、實用性有機結合
(1)房地產園林項目必須充分考慮裝飾性,努力為居民帶來自然舒適的居住體驗。園藝工程師可多方位考察園林內部土壤條件及所在區域植物特點,綜合施工技術方案以及生長環境要求選擇植物類型,并在此基礎上借助植物色彩和線條優勢,實現人造景觀與居住環境的和諧統一。(2)園林景觀不僅應當關注裝飾性,還應滿足實用性與功能性,例如可在小區適當種植兼具觀賞價值與實用價值的果樹,如此周邊居民不僅可以收獲觀賞美感,同時也可體驗果實采摘樂趣。
結束語
綜上所述,作為一個能夠衡量整個城市和諧文明標準的重要部分,要求小區綠化不僅能夠滿足人們對生活環境的追求,同時能夠將整個小區的精神面貌體現出來,同時能夠為整個城市的發展建設提供更好的居住及生態環境。住宅小區身為人們生活的主要環境,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應遵循人本理念,以住戶需求為基礎,科學開展景觀設計,便于凸顯景觀環境作用下,展現園林景觀綠化功能,尤其在景觀植物配置方面,應按照因地制宜原則,對植物進行合理搭配,如此方能為住宅小區營造最佳生態環境,確保居住環境優美舒適。
參考文獻
[1]鄭峰.住宅小區園林綠化種植施工技術淺析[J].南方農業,2020,14(33):66-67.
[2]李方芳.住宅立體綠化研究的背景與意義[J].甘肅科技,2020,36(12):99-100+96.
[3]金守山.住宅區綠化環境規劃設計中的分析構建[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05):95.
[4]潘雪萍.住宅小區綠化建設的思考[J].大陸橋視野,2020(05):88-89.
[5]田國偉.城市住宅區綠化的設計原則與提升對策研究[J].住宅與房地產,2019(25):4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