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乾霞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多次明確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促進幼兒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生動活潑、主動有效地發展。通過對《新綱要》的學習和反思,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環境的重要性。可以說,幼兒園班級環境是一位不會說話的老師,它總是默默發揮著潛在的作用。那么,作為教師的我們怎樣讓環境更大程度地發揮作用呢?下面是我總結的幾點有關環境創設的策略,僅供各位同仁參考。
一、發揮主體意識,創設班級環境
班級環境創設墻主要的創作者是教師,而當今大多數幼兒園在班級環境創設上過分追求精美,方式比較單一,并且在班級環境的創設中缺少幼兒的參與。這樣既加重幼兒教師的負擔,也不利于幼兒的發展,只有有幼兒的參與,創設的環境才是真正促進幼兒發展的環境。我們要發揮幼兒參與環境的主體意識,讓他們真正參與到環境創設的全過程,而不是偶爾“打打下手”。幼兒的學習不僅僅是直接認知,親身參與的經歷、過程對幼兒來說也很重要。比如說我班幼兒在墻面環境創設過程中,可以自主選擇墻面主題和內容,會與同伴合作討論,會與老師互動交流,這些過程都會使幼兒的各方面的成長得到收獲。例如秋天時,我們根據主題創設了墻飾《一葉知秋》,讓幼兒一起參與布置教室,在墻面上布置秋天的景色,在大樹上添上各種樹葉。用孩子們撿來的葉子做成的掛飾、吊飾美工作品等,隨處可見。由此可見,幼兒活動后的成果,隨時都呈現他們在眼前時,他們的成就感滿滿。教師要多鼓勵幼兒參與環境創設,發揮幼兒的主人翁的作用,從教師“主體”到幼兒“主體”。幼兒主體性的發揮,既可以培養其語言表達能力和與人交往的能力,也培養了幼兒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造力,而且其獲取材料和信息的能力也得到發展,更張揚了幼兒的個性。
二、巧激幼兒興趣,創設班級環境
幼兒園的環境教育在整個教學體系中占尤為重要的地位,為了更好地展開教學,我們應為班級幼兒提供豐富的活動環境、健康的心理環境和快樂的生活環境,滿足幼兒認知、情感、社會性、意志等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愛上幼兒園并享受幼兒園生活。班級環境創設是教師與幼兒合作、幼兒能以小主人的身份親自參與的教育過程。而不僅僅是由教師單方面布置,幼兒單純欣賞的過程。教師在創設環境的過程中,可以找到幼兒的興趣點,并根據興趣點生成環境創設的內容。如果采納和吸收幼兒的建議,并請幼兒參與環境的創設,不僅能給幼兒提供參與活動的機會,更發展了中班幼兒的動手能力。如前段時間,幼兒園進行“迎新年趣味運動會”開放活動,活動前有個早操展示,孩子們對早操動作比較感興趣。于是,我們開展了相應的美術活動,并將幼兒的繪畫作品《我做的操兒美》張貼在環境布置《暖暖的冬天》主題墻飾上。我們還將幼兒冬季運動的照片和手工活動《小雪花》一起羅列“上墻”。用幼兒作品布置教室既節約了老師的時間,又發揮了幼兒的主觀能動性,一舉多得。
三、結合一日生活,創設班級環境
教育家陳鶴琴主張“生活即教育”。即“用生活來教育,教育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例如:在“國慶”長假之后,孩子來到幼兒園,互相說著自己去游玩的地方,我適時地啟發幼兒,你們都去什么地方游玩了?都玩了些什么?啟發幼兒討論豐富主題活動,辰辰小朋友說:“我去動物園看猴子了,還和孔雀合影了呢!希希說:“我北京天安門了,天安門可漂亮了……”。然后又動員孩子們把假期去游玩的照片帶來裝飾墻面。瞧:孩子們外出游玩的笑臉多燦爛!這樣一組生動的墻飾便應運而生了。教師要注意關注幼兒的一日生活,及時發現一日生活中所蘊含的教育價值,并巧妙地用來創設班級環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家園合作,創設班級環境
“幼兒期的教育工作是最困難也是最復雜的,這個責任重大,不是家庭或學校一手獨撐起來的”。家庭和幼兒園是一種重要的合作關系。作為中班幼兒教師應該經常把幼兒在園的一些情況及時的向家長反饋,也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邀請家長來園,和幼兒一起完成相關班級環境創設的制作。兒童社會性教育是建立在成人與兒童交往的基礎上的,而兒童與成人的交往又是建立在成人對兒童的理解的基礎上的。社會性教育的重要特點就是潛移默化。因此,讓家長參與到教學活動現場,可以培養幼兒交往的能力和幫助幼兒社會性情感的發展。以往的每學期我園都有家長開放半日活動、親子聯歡活動、家長會等,鼓勵家長共同來完成班級環境的創設,營造“家園共育”的大環境。這學期由于疫情的原因,家長未能來園參與幼兒園的各項活動,但我們的工作并沒有停止。為了讓家長可以參與進班級的環境布置中,我們也讓家長做了一些工作,比如說可以請家長收集一些廢舊材料,也可以通過與幼兒一起制作親子作品等方式參與進班級的環境布置,共同提高幼兒園環境創設的質量,家園合作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只有讓家長參與到環境創設中,才能讓家長認識到環境對幼兒發展的意義,變家長觀賞為家長參與。如九月份我們在班級展開了“老師—我愛您”制作愛心賀卡活動,提倡家長通過自己收集的材料制作愛心賀卡,充分發揮家長的聰明才智,通過她們的精心設計、巧妙制作,一份份精美的愛心和卡呈現在我們眼前,我們把這些滿載著愛的賀卡展示在主題區域中,布置成一道獨特的主題墻飾。每每孩子經過,都會指著上面自豪地說:“這是我和媽媽一起做的,可漂亮啦!”
又如在剛升入中班時,我們開展了“我長大了”的主題活動,教師將家長提供記錄孩子成長的照片展示在主題墻上,孩子們在不停地介紹:“這個是我,那時候我還只會爬,不會自己走路”、“那個拿著奶瓶的是我……”,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講述著、討論著,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將幼兒作為主題墻布置的主體,這種環境記錄是家長了解幼兒的重要途徑,不僅反映了幼兒的學習成果,也反映了教師的教育過程,恰恰是家園共育的好機會。
總之,班級是幼兒生活的主要場所,班級環境創設既為幼兒的積極參與提供了活動的機會,又為其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設在幼兒的成長、教育等事業發展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幼兒園、教師以及家長這三者之間要相互合作,共同努力,為幼兒班級環境創設貢獻自己的一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