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棋 楊康飛 王瑩
摘要:循環經濟的特征是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以創建一個環境和諧發展的可持續經濟活動。它具有高利用率、低排放率的特點,合理利用循環經濟,能使物質與能源不斷得到重復利用,將經濟活動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循環經濟與旅游經濟的發展要求完美契合,充分利用循環經濟,能促進旅游經濟的發展,也符合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方針。基于此,本篇文章對循環經濟視域下的旅游經濟管理創新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循環經濟視域下;旅游經濟管理;創新對策
引言
在人類步入現代工業社會之后,循環經濟這種運行模式得到了廣泛應用,循經濟從以往的“資源—產品—廢棄物”單向運行模式轉化為“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循環閉合生產模式,要求在不影響社會、經濟發展的前提下,節約寶貴的能源,有效改善生態環境,讓人類社會進入可持續發展時代。循環經濟運行模式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由之路。當前,循環經濟運行模式已經在多個行業中得到了廣泛推廣,將其應用到旅游景區管理中,可促進各類資源的優化、整合,既能促進旅游業的發展,還可解決發展進程中的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問題。
1經濟循環模式概念界定
(1)經濟外循環。經濟外循環主要是指本國經濟的發展主要依靠外部市場、資源,通過與其他國家質檢的貿易實現本國經濟的增長。對于一個國家而言,采取經濟外循環主要取決本國家的經濟市場是否成熟,相應的國內需求是否充分,國內各類生產要素資源是否足夠,以及是否有與國內各類需求想配套的生產技術和資本,如果不能夠滿足這些因素,那么一個國家想發展自身經濟,需要依靠外部的資源、技術、資本和市場,從而形成經濟的外循環模式。經濟外循環就是在本國經濟實力不夠強的情況下對外部資源進行整合和利用,并利用本國的勞動力、生產要素等方面的優勢,通過產品在本國加工,并在國外銷售和消費的經濟發展方式。這種方式能夠在短時間內幫助一個國家和地區獲得經濟發展的動力,通過勞動力和生產要素交換的方式,獲得國外先進的加工和生產技術,但是不利于本國內部消費市場的培育。(2)經濟內循環。經濟內循環的本質是通過拉動內需的方式實現本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內循環可以適用于所有的經濟體,但由于不同的經濟體自身的經濟基礎和資源稟賦上的不同,就會造成在實施經濟內循環時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當一國的經濟較差時,技術、資本、人才、市場都比較薄弱,如果僅依靠自身的經濟內循環很難實現快速的發展,還會不斷加大本國經濟與世界經濟之間的距離,不利于本國經濟的發展。當一國的經濟基礎較好,技術較為先進、資本較為豐富、內部有較大的消費市場時,通過經濟內循環的實施,能夠不斷的激發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提高整體經濟的韌性,在國際經濟發生波動時,發生國際經濟風險和經濟危機的概率降低或較小。
2旅游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
2.1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開展生態旅游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資源,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隨著生態旅游項目逐漸增多,競爭加劇,為保持競爭力,吸引更多游客,一些地區對生態資源過度開發,這就直接導致生態環境的破壞,嚴重違背了綠色發展的初衷。如我國西部地區的許多生態觀光區的環境承載能力本來就比較弱,一旦對其進行不合理的開發建設,便會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壞,導致生態旅游的核心效益降低。
2.2經濟效益較差
生態旅游經濟管理的重要目標就是增加經濟收入。除了基礎的景區門票收入外,衍生的經濟活動也是增收的重要途徑,如民宿、餐飲、旅游紀念品等。但現階段大多數生態旅游景區的經濟效益較差,究其原因,往往在于這些景區盲目、跟風式地建設,沒有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生態旅游;服務水平較差;配套設施不完善。
2.3發展資金短缺
生態旅游的開發是一個較為復雜和漫長的過程,前期的建設和推廣、后期的管理和維護等都需要大量的資金。且此類項目的經濟回報周期較長,不確定因素較多,都易導致在進行生態旅游經濟管理時產生資金短缺的問題。
3對策
3.1系統觀創新
旅游業是一個擁有眾多附屬行業的重要經濟產業,景區收入只占很小一部分,更多的是游客在住宿、餐飲、購物、娛樂等方面的消費,因此發展旅游行業不應局限在景區的建設上,而要做好周邊配套基礎設施的建設,充分發揮旅游業的帶動優勢,以擴大經濟收益,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因此,旅游經濟管理活動需要進行系統觀創新。在可持續發展理論的指導下,基于循環經濟視角,從旅游資源上下游的整體出發,有機整合、上下貫通旅游資源,打造一種良好的旅游系統,避免浪費旅游資源,以科學的系統觀念保證旅游經濟中各項資源的合理利用,促進旅游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3.2環境倫理觀創新
循環經濟下的旅游經濟活動要求公平處理好人與環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在對雙方都產生盡量小的影響下開展旅游活動。這就需要培養正確的環境倫理觀,認真對待生態環境及各類動植物。因此,在進行旅游資源開發時,應充分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完整性,并加強對保護區的建設,為動植物建造適合它們的生存環境。另外,在開展各類旅游活動時,也要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環境,使旅游經濟在循環經濟下持續發展。
3.3多方開拓資金來源
資金問題是經濟建設中不可回避的問題,在生態旅游的開發過程中,可以多渠道拓展資金來源。具體包括爭取政策支持與資金傾斜、引入民間投資等。
3.4科學合理利用生態資源
發展生態旅游需要統籌相關的建設管理辦法,合理利用資源。這就要求開發者在生態旅游開發前,科學系統地進行規劃,在建設過程中嚴格落實規劃內容。如在山川景致的生態旅游開發中,合理設置觀賞性纜車,結合日出、日落等景觀進行基礎設施的建設;在河流、海洋景致的生態旅游開發中,以親水性作為開發要點,打造多種娛樂項目。總之,要盡可能地合理利用相關生態資源。
3.5革新發展理念
為了更好地將循環經濟滲透在景區管理工作中,需要全程落實綠色理念,促進旅游產業的發展,根據要求培育學習型組織,構建扁平化橫向網絡系統,用共同的愿景來推動景區管理的創新,要求全員樹立循環經濟理念,依靠自身優勢資源來提高核心競爭力,創新景區文化,促進景區的可持續發展。旅游景區的競爭與人才的綜合能力具有密切關系,當前,具備綜合能力的旅游復合型人才數量較少,因此,要高度關注人才的培養,強化其循環經濟理念,使之順應市場發展趨勢,真正理解循環經濟理念。對于旅游景區而言,要重視人力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強化員工培訓和教育,提高其綜合能力與素質,為員工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吸引更多的高層次、優秀人才,構建契合實際情況的激勵機制,通過員工持股、技術入股等方式激發人才的工作動力。
結束語
旅游經濟的發展需處理好旅游業與環境之間的關系,找到二者間的平衡點,在保護好環境的前提下發展經濟。因此,旅游經濟的發展需以循環經濟為指引,在循環經濟理念的指導下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燁.循環經濟視域下旅游經濟管理探究[J].山西農經,2019(16):63-64.
[2]楊林.試論循環經濟視域下旅游經濟管理模式[J].山西農經,2018(22):121.
[3]韓國慶.循環經濟視角下旅游經濟管理創新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8(32):183-184.
[4]孟慶江,孟禹良,史國強,賈翔.循環經濟視角下旅游經濟管理創新分析[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8(24):147.
[5]閆青.基于循環經濟視域下的旅游經濟管理創新[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8(1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