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亞萍 李汶翰 賈凱文
摘要:隨著《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落實,不少高職院校被列為1+X證書制度試點。高職院校在“助力行業,引領產業”的基礎上,統籌發展,加大基礎建設,建立典型集團化的辦學模式,從整體上構建現代化物流專業體系,向著有“現代物流管理”“智慧物流技術”“現代物流商務”的方向進行發展和延伸。但是,在推進的物流管理“1+X”試點工作的過程中,雖然積累了經驗,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在較廣的內容知識面前,教師教學任務繁重,學生學習起來較吃力。高職院校在引導學生學習專業課的時候,更多的是傳授理論方面的知識,沒有將物流考證的技能和學習的知識點、重點相互結合起來,這在教學整合的過程中也屬于一個難點問題。與此同時,大部分的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對于“1+X”考證的實際操作認知不足,實踐實訓程度偏低,很多環節不熟悉,影響了最后的考試通過率。基于此,本篇文章對產教融合與“1+X”制度下高職物流專業課程重構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產教融合;“1+X”制度;高職物流專業;課程重構
引言
2019年1月,由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1+X”證書制度。4月,教育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了《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提出“1+X”證書制度實施應該與專業建設、課程建設等緊密結合,推進“1”和“X”的有機銜接。職業院校應根據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和專業教學標準要求,將證書培訓內容與人才培養方案緊密結合。實施“1+X”證書制度,可以推動高職院校教學模式改革,實現學歷教育與崗位培訓融合,加速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工作崗位、技術應用的對接進程,促進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精準育人。
一、“1+X”證書制度的內在價值
(一)“1+X”證書制度創新了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眾所周知,建立科學的人才培養目標是隱性因素和顯性因素、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過程,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完善,進而達到目標。現階段,國內大部分高職院校在物流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基本上雷同,仍沿用傳統的教學設計及實踐教學,導致無法滿足物流市場和企業的迫切需求。通過查閱多篇文獻和實地調研分析:物流行業的高質量發展需要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專業型復合人才,這也與“1+X”證書制度有關要求高度統一。
(二)“1+X”證書制度全面促進了產教融合模式和校企合作模式達成
經過長期發展及探索,“1+X”證書制度逐漸被企業認可,并以此為契機,持續推進了產教融合戰略目標的實現,更為校企開展合作搭建了“橋梁”,從而實現全方位、全過程、全員育人的價值目標。對于產教融合而言,就是以學生創新就業創業為根本任務,將職業教育與社會需求深度融合,進一步發揮“1+X”證書制度的職業技能優勢。但從目前的發展現狀來看,歷史機遇和嚴峻考驗并存,高職院校在國家政策方針及“1+X”證書制度落實方面不到位,機制成效不明顯,使得“產”和“教”嚴重脫節、教育輸入端和社會發展輸出端渠道不暢通,使得物流行業的相關企業不愿意參與到共同培養人才機制過程中。另外,“1+X”證書制度也是高職院校與行業企業溝通交流的重要載體,“1+X”證書制度能夠將物流管理專業相關理論知識、實際技能與學生職業發展保持協調發展,確保職業技能等級標準不斷參與到實踐教學全過程,比如教學設計、實踐平臺及實訓評價等。
二、我國高職院校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現狀
(一)產教融合力度不夠
深化產教融合,強化校企合作是十八大會議對我國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同樣地,它也是提高教育質量、培養適合企業發展的人才的重要基石。作為為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高職院校,應該緊跟時代腳步和用人單位的需求,為企業培養滿足其不同崗位需求的專項技術技能人才。目前大多數高職學校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不斷深入,但仍存在融合力度不夠的問題,這主要是因為大多時候企業處于被動狀態,對校企合作缺乏熱情以及缺乏戰略發展眼光,參與度不足。其結果一般是校企合作僅僅停留在表面,并沒有深入去。
(二)實訓設備較落后
隨著我國物流行業的迅速發展,物流設施設備也在朝著智慧化的方向不斷發展。物流管理專業學生首先應當了解先進的物流設施設備的使用和操作方法。但對于大多數高職院校,往往不具備擁有這些先進設備的實訓條件,對于這部分內容學生只能通過視頻觀看以及去企業參觀進行學習,因此學習效果至多是了解這些物流設施設備,并不具備一定的操作能力。而這些設備在現代物流企業應用已經較為廣泛,對于需要專業技術技能人才的企業來說,這些高職院校物流專業畢業生就不太滿足企業的人才需求。
三、建議
(一)構建基礎平臺課程
基礎平臺課程旨在奠定學生的基本能力,針對專業群內各專業的共性發展而設,包括各專業方向所共同必需的知識、技能和素質。包括《思想道德與法治》《職業發展與創業就業指導》《現代信息技術》《大學語文》《經濟應用數學》《職場通用英語》等課程。除此之外,還設置有1學分的《企業講座》作為選修課程,主要目的是融入企業工作實踐與企業文化,讓學生進校門就對未來從事職業和企業有客觀認識,同時有利于學生較早樹立學習目標。
(二)提升實訓設施設備建設條件
物流操作環節多、技術性高、實踐性強,高校物流實訓室的物流設施設備應該緊跟企業更新換代的速度,培養學生可進行現代化物流設施設備操作的能力。因此對于學校來說,應該加大物流實訓室設施設備投資建設,使學生處在科技和技術的前沿,掌握最新的物流相關知識。同時,學校可以和企業進行合作建立實訓室,企業進行設備的投資并提供技術支持,同時也可以作為企業入職培訓基地,鼓勵學生去投資企業入職。
(三)構建專業方向課程
依據產業發展和市場需求,調研確定多個具體的、學生將來主要從事的關鍵工作崗位,針對這些崗位所需能力,開發崗位模塊課程。通過對接企業智能終端產業人才需求,設置三個方向:港口物流方向、智慧物流方向和電商快遞方向;同時為深入實施“課證融通”,還開設了“1+X”拓展課程,包括《物流管理1+X》和《快遞運營1+X》。
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進步,高職院校物流管理“1+X”試點工作需要建立課程建設工作,建設“學分銀行”,依托行業和產業特色優勢,加大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三服務六共同”的工作思路。加強產教融合平臺建設,創新師資團隊,滿足信息系統建設的發展需求。成立“1+X”項目領導小組,完善“1+X”試點工作各項制度,保證建設經費足額投入。高職院校還需要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體現學校特色和亮點,為新一輪服務創新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曉,吳斯科,李小芳.產教融合與“1+X”制度下高職物流專業課程重構[J].中國航務周刊,2019(40):64-65.
[2]李鵬,許冰,邱偉龍.“1+X”證書制度下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以財經商貿類專業群為例[J].中國市場,2019(09):178-179.
[3]蔣菲.產教融合視閾下廣西高職“1+X證書”物流管理課程體系開發研究與實踐[J].質量與市場,2019(16):110-112.
[4]施佳燁.“1+X”證書制度下五年制高職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路徑研究[J].江蘇教育研究,2019(30):49-51.
[5]蔣菲.基于產教融合的物流管理專業“1+X”雙證制人才培養模式[J].廣西教育,2019(23):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