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晨
北宋時期,楊延昭被遼兵白天佐困于洪州,楊宗保突圍回朝搬兵,因朝中無兵可派,八賢王央請佘太君發兵。太君不滿宋王聽信讒言殘害忠良,而孫媳身懷有孕,不忍斷然令其率兵出征,但寇準用激將法智激穆桂英的愛國斗志。慨然應允,救洪州之圍,穆桂英掛帥,楊宗保為先行官,宗保因見女將掛帥,心懷不服,私自出戰,不幸挫敗。穆桂英因宗保不服調遣違犯軍令,既于問斬。經眾將與楊延昭求情,方蒙赦免,桂英對宗保婉言勸導,宗保被桂英的真誠所感動,夫妻合好。二人同心阡敵,白天佐幾次挑戰不成,銳氣漸失。桂英見戰機成熟,既率精兵力戰強敵,終于阡滅白天佐全軍,解了洪州之圍。
這出戲很多老藝術家和流派都上演過,這是一出文武并重,舞蹈和武打場面很多、既能全面展示演員自身功力又能展示劇院陣容的好戲。此劇的穆桂英其人物溶融青衣、武旦、刀馬旦等表演程式為一體,獨具匠心地創造了適合劇情人物構思的“帥旦”這個新的藝術行當,成功地塑造了氣宇軒昂、雍容大度、巾幗不讓須眉的女英雄藝術形象。
為什么說是“帥旦”因為這時的穆桂英已為人妻,而身懷有孕,表演人物形象必須要符合穆桂英的年齡特征、身份特征、還要符合當時人物所處的情勢。還要體現穆桂英女性柔美的一面,“智美”的特點,穆桂英是中國民間廣為傳頌的巾幗英雄,她既有女性嬌美和多情的一面,也具有出類拔萃的英武形象。也蘊含男子所缺乏的將才,智謀、她集智慧、英武柔情于一體,是一個古代完美的英雄女子形象。
舞臺實踐數十余年來,我塑造了眾多舞臺不同的人物形象,有傳統古典戲,有新編歷史戲、有新編現代戲,也扮演了不同角色性格,我主功花旦、正小旦、兼刀馬旦,在多部本戲和折子戲中擔綱主演,參加陜西省文華獎四小名旦提名獎,甘肅省紅梅大賽紅梅獎等等各種獎項的榮譽。深得專家和老師一致的好評和贊美,更得到好多戲迷的熱愛和同行的夸獎。
記得院里準備排《穆桂英大破洪州》,沒有想到導演讓我飾演穆桂英這個角色,我當時有激動,有忐忑,激動的是領導對我的信任和肯定,忐忑的是怕演不好這個角色,更怕辜負大家對我殷切的期望,在同事和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我熟讀人物,了解歷史背景,故事情節,人物的關聯,查看資料。翻閱文學書記,認真捉磨穆桂英這個人物性格內涵。這出戲文武并重,前面幾場是正小旦行當,后面有武旦、刀馬旦,對演員的四功五法要求相當之高,就像我們生活中常說的女人“要下得廚房,入得廳堂”既能率兵打仗,又得做個賢妻良母。戰場上英姿勃勃,威風凜凜,出手如風,智勇多謀。閨房里嬌美可親,溫柔賢淑。
當“我”在演武廳聽到三聲催軍鼓,披甲點兵時,用秦腔慷慨激昂的音樂板式唱到:
戰鼓響金鑼鳴領兵演陣
因何故未操練又叫收兵
往日里老太君令出山動
今日里鑼岔音鼓不成聲
甲未卸有聽得楊洪在請
好叫人難猜透其中原因
來至在大廳外觀看情景
老舅王因何事到我門庭
一段時,我在行腔方面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我非常講究字音的韻轍,及語音的輕重緩急。吐字清晰、字字飽滿,句句圓潤,著力輕巧的去咬字頭,字腹、字尾、字聲,更要有秦腔的韻味。那么,首先要搞清字與腔是演唱的基本要素,字是腔的根基,腔是字的依托。而韻味則是游離在聲腔之上的一種藝術境界。那么一個好演員要唱得好,除了所必須的嗓音天賦條件(個頭、扮相)等外,必不可少的還是要有對戲曲的悟性或靈氣,使唱腔明快流暢,節奏鮮明,輕松自如、大氣穩重、平中見奇、俗中見巧、清脆、悅耳、甜潤細膩,這還要平時勤學苦練,下功夫練唱腔藝術,真假聲結合,科學發音,融入民俗、西洋音樂元素,借鑒歌劇美聲技巧來提高唱腔表演。在做功方面,一招一式、一站一坐、一指一望,以至一羞一怒、一進一退,手眼身法步有機配合。動作富有張弛,節奏身段優美,教下利落干凈,出手、趟馬、走圓場、翻身、抖鞭、武打、起霸、抖袖、翻袖、摟袖、拋袖、撲跌、充分展示了刀馬旦扎實的功底,如翻身、下腰、拿大頂、耍翎子、多種技巧靈活運用。以突出人物性格,使自己塑造的人物藝術形象更成功,更接地氣。
例如,在責打宗保時那一場時,雖然打的是丈夫,卻疼在穆桂英的心里,此時此刻的那種焦著,是無助的、惆悵的、既氣有恨、有無奈,既含蓄還要內斂,把對丈夫的那種愛恨分明表現的淋漓盡致,無以復加,且動作處理細膩入微,讓觀眾看的似“此處有聲又勝無聲”既是妻子有是元帥,軍令如山,軍威難違,將穆桂英內心刻畫的入木三分,有血有肉,豐滿完美。
其實,在很多技巧上,我采用了大武生的動作來詮釋穆桂英巾幗不讓須眉的女英雄人物,在表演的氣度、幅度、力度、無論是水袖還是臺步,都大開大合,開合有度,充分展示了“帥旦”的表演精髓和內心深處,充滿俠義肝膽的女性形象。
通過我飾演的各種人物表演,總還是感覺到稍微欠缺那么一點點,藝無止境,學海無涯,藝術的奧妙還得繼續探索,挖掘,學習藝術的路上,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