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每個孩子都是老天賜給我們的珍貴禮物,看到自己的孩子來到世間的那一刻,我們的身上陡然間就增加一種使命感,肩上多了一個叫“父母”的角色,今后的生活我們都將與孩子為伙伴,共同成長。怎樣培養孩子長大后能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人?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能成為一個合格的人呢?我們大多數家庭都是普通的工薪階層,沒有能力為孩子創造一個優越的生活條件,也沒有能力把孩子送到一個寬松的環境去學習,雖然我們對中國的教育總是有這樣那樣的不滿,看著孩子每天背著二三十斤的書包風里來雨里去,心中有萬般的疼愛,但也得接受這樣的現實環境,因此,我們能做的就是如何幫助孩子磨煉一對可以搏擊長空的強有力的翅膀,一雙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環境中可以明辨是非的慧眼,一種可以長大后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找到自己一席之地的能力。
我們清醒的認識到,孩子在求學階段拼的就是習慣,就是能力。無論是學習上還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好習慣都會讓你的人生之路如虎添翼,錦上添花。一個好習慣可以讓你腳下的路走的更順暢,可以看到更多美麗的風景;一個壞習慣則會讓你的旅途上不知不覺中多了幾只攔路虎,甚至會使你陷入絕境之中。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一帆風順,哪個父母又不盼望著自己的孩子學業蒸蒸日上,將來事業能有所成就,我們的心中都對孩子的未來充滿了美好的期待,所以,我們就更不能袖手旁觀,讓孩子獨自去闖蕩,而應該在其人生的發展之路上做好她的領路人,不能總用父母教育我們的方式來教育現在的孩子,既然在未經人家允許的情況下就讓他來到了這個世界上,那我們就有義務去養他,更有份責任去育他,世上不需要拿上崗證就可以上崗的職業“父母”就是其中之一了,所以,怎么樣培養孩子我們都是摸著石頭過河,與孩子共同成長,也是我們自己人生中一段必經之路,把孩子培養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未嘗不是我們的一種成功,而且隨之而來的是我們的成就感,幸福感,是任何事物都無法替代。
一、培養習慣。
孩子從上學開始,我們就特別注重對她學習習慣的培養,比如要求孩子字要寫的工工整整,做人也要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她的書包不管你何時去看總是整理的井井有條,書有書的位置,本有本的位置,絕不會打開書包里面就像一個雜貨鋪一樣,家里她的書也從來都是擺放有序,看過的書從哪里拿的一定要放回原位,有時我們動了人家的書都會被她及時的發現了。她的課堂筆記上黑是黑,紅是紅,在中學時,她的英語筆記就經常被老師當做范本介紹給同學,用過的卷紙也都分門別類的按照發卷的時間先后順序一張張的粘好,用過的教材上更是寫滿了各種知識點。所以,她的學習我們從來不用操心,基本上一路走來,都是完全靠自己,因為,我們時常跟她講的就是,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各種好習慣是小事,但是它卻能決定你今后能有一種怎樣的生活狀態的大事,你若認真的對待它,它回報你的就是一個美好的生活,孰輕孰重,自己要心里有數。
二、面對成績。
除了學習上我們努力幫助她養成一些好習慣之外,生活中,我們也非常注重孩子的情商培養。我們希望孩子不僅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更希望她能有一個陽光的心態。我女兒是個缺少自信的孩子,做事總是瞻前顧后,猶豫不決,考試前,時不時就會出現一種不由自主的焦慮。為了幫助她克服這樣不利心理因素的影響,無論她考回怎樣的成績我們都從來沒有斥責過大,更多的時候是鼓勵,是與她一起分析成敗的原因,我們經常和她說的一句話就是:只要你平時沒有浪費時間,努力學習了,盡自己的全力了就無怨無悔。都說,做事時你努力了就有可能成功,而不努力則肯定不會成功。天上沒有掉餡餅的時候,真要有餡餅砸到你的頭上,那么背后也會有一個巨大的陷阱。
三、學會做人。
讓我們感到很欣慰的是,孩子是個很有自律性的人,做事認真,執著,從不輕言放棄。所以,無論她在外面上什么輔導班,都不需要我們陪著或者說是看著,更合適些,因為,我們知道她在課堂上會專注的聽講,絕不會隨便講話去打擾別人。我們經常教育孩子不要給別人添麻煩,人家幫你是人情,不幫你是本分,要與人為善,以真誠的心去對待身邊的人,當看到別人有困難時,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熱情的給予對方幫助,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比成績更重要的是如何做人,做一個受人歡迎的人,做一個讓人挑大拇指的人,因為平時的引導,李品頡自上學以來從小學到初中一直是老師們嘴里的懂事的學生,是一個讓父母放心的孩子。在培養孩子情商方面有了明確的方向,日常生活中我們就在點點滴滴的小事中滲透這樣的思想。我們經常告訴孩子的就是人一輩子中不會遇到幾件大事,不要總期望著一鳴驚人,做好身邊你能做好的每一件你能做好的簡單小事,你就是一個不簡單的人。世上從來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每個成功人的光環背后都浸透著無數的心血與汗水。不要好高騖遠,而要腳踏實地。我個人覺得,家長不要總把教育孩子成才的希望寄托給學校,在家庭社會學校的三者關系中,家庭教育占著重要的比重,都說做父母的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那我們就該切實的承擔起我們的責任,配合老師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必須樹立自己的權威,孩子和父母之間不應是貓和老鼠的關系,孩子不應該對父母產生的是害怕,孩子對父母的感情應該是敬畏,是尊重。遇事要和父母商量,而不是擅自做主,更不應該是目無尊長,不聽父母的話,父母供你吃供你喝,為你的成長操碎了心,跑斷了腿,到頭來,你對父母還吆五喝六的,那是絕對不可以的。“母愛是天性,愛母是人性”,只要孩子心中有對父母深深的愛,時刻會想到父母的辛苦操勞,體諒到父母養他的不易,這樣的孩子又怎么會做出讓父母傷心的事情呢!
在育兒之路上,我們多半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很高興借此機會跟大家共同分享教育孩子的話題,希望我們有機會多多交流,孩子是我們人生中的一個重要作品,讓我們共同努力,都能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