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耕宇
摘要:體育課程是高校的重要公共基礎課程,根據學生的發展需要高校基本采用選修的模式讓學生進行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但由于多方面因素影響,傳統高校體育教學不適合現代學生的發展的需要,體育課程也是為專業課程服務的課程,同時也需要發揮體育教學中德育智能,以立德樹人為教學的根本。基于職業體能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是符合現代學生發展需要,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
關鍵詞:職業體能;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研究
1職業體能與大學體育教育之間的關系
現在很多專業對學生的職業聽有一定的要求,比如地質相關專業需要學生具有一定攀援能力,適合學生野外工作能力,這需要學生具有相應的職業體能。職業體能即從事各種職業勞動者的身體素質,包含重復動作能力、肩頸靜態承受能力、大腦靈敏反應能力、核心肌肉群維持姿勢能力等內容。具有較好的職業體能可以更好地適應工作環境,而職業體能的達成需要體育教育在其中發揮輔助作用。大學開展體育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增強學生的體質,為了使該教學目標能夠更好地實現,整個體育教學都是按照一定計劃并結合教學目標組織多樣化體育活動來達成的,因此,兩者之間存在相互影響和相互促進的關系。大學體育基本是公共體育課程,對提高學生綜合體育素質起到重要作用,但忽視其職業體能的培養,但現在有的專業需要開設為專業發展的體育課程,這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職業體能,對學生的職業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2高校學生職業體能發展滯后原因分析
2.1學生職業體能訓練意識相對薄弱
不同職業崗位對職業體能有不同的要求,不是簡單的身體素質問題,提升學生身體素質這是基本方式。高校在學生職業體能提升方面存在一定問題,學生對職業體能訓練意識相對薄弱,沒有形成提升職業體能的意識。運動解剖學和康復醫學的相關資料表明,坐姿體位并不符合人體脊柱的最佳受力狀態,長時間保持坐姿會引發不同程度的頸椎不適,甚至是頸椎病、腰肌勞損、脊椎強直、肩周炎、視疲勞綜合癥、心理焦慮等職業性疾病。職業體能的提升,對學生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質量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職業體能是一項基本素養,也是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因素。
2.2體育教學目標和內容與學生未來職業屬性有所脫節
現在高校體育教學基本采用選修的形式,通常都是基本體育項目,其教學目標是提高學生基本身體素質,滿足學生發展的基本需要。體育課程教學目標和內容沒有考慮學生的職業體能需要,同一個體育項目可能有多個專業選擇,同時也沒有注重學生職業體能培養,比如水產類相關專業,學生不一定都學習游泳與職業體能相關的課程。多數高校組織的學生體能訓練既沒有訓練計劃和目標,也沒有專門的教師進行指導。大部分高校所開展的體能訓練主要是大學生體質測試中的項目,這使體能訓練成了以應付體質測試為目的應急性訓練,導致大學生在訓練中不積極,甚至出現考試作弊的現象。多數高校沒有形成相應的職業體能訓練制度,導致高校、教師、學生重視程度都不夠,在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沒有真正體現為提升學生職業體能的行為,在體育教學中針對性不強。
2.3體育課程構建與職業崗位需求出現偏差
體育教學是為專業教學服務的,但體育課程構建與職業崗位需求有一定的偏差,這是現在多數體育教學的共性問題,在體育項目開設的過程中,沒有形成以學生發展為目標的體育教學,體現體育教學內容是為提高學生職業能力而開設的,對學生綜合素養起到促進作用。。但現實中,普通高校體育教學依舊在維持傳統功能,多數高校體育課程體系一直沿用傳統模式,現有體育教學項目與職業體能關聯度不強。例如,以傳統球類為教學主體的體育課,難以保證職業活動對大學生身體素質的需求,也不能保證身體與體能的全面發展,難以兼顧不同專業的作業特點。體育課程與職業崗位需求偏差是由于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高校必須根據實際情況,科學有效的進行體育課程教學改革,體現出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體育教學改革。
3高校學生職業體能課程建設之有效路徑
3.1構建特色體育教學體系
根據學生職業體能提升的需要,構建特色體育教學體系是基本保障。首先,對高校不同專業學生的職業體能需求進行了解和分析,并根據學生未來的就業方向及承受能力對職業體能進行科學合理地分類,可在此基礎上制訂職業體育教學大綱,使體育教學能夠有目的、有計劃地展開。其次在職業體能體育教學內容方面要體現出重點,最好根據學生的職業需求對身體機能訓練進行細化,還可以適當增加職業疾病預防、運動心理學、康復醫學、營養學等內容。
3.2加強師資建設,構建高水平的教師團隊
教師是教學改革的實施者,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保障教學改革順利完成的有效措施。大力提升教師的職業素養這是體育教學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構建高水平的教師團隊,團隊成員在職稱、性別、年齡、學歷等方面都需要進行合理搭配,在團隊中有學科帶頭人,后備學科帶頭人等,對教育、教學、科研進行科學的研究,以全面提高教師綜合能力為目標,對全面實施體育課程教學改革,提升學生職業體能起到基本保障作用。
參考文獻:
[1]基于職業體能提升的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模式改革研究 [J]. 倪潔. ?大陸橋視野. 2020(10)
[2]高職院校開展職業體能擴展訓練的方法探討 [J]. 閆新芳. ?當代體育科技. 2021(18)
[3]大學生職業體能及體能測試的科學性研究 [J]. 王文清. ?科技創新導報. 2014(27)
[4]淺談職業體能與高職體育 [J]. 周興富,鄭國金. ?當代體育科技. 2012(23)
[5]淺談職業體能對健康的促進作用 [J]. 楊秀霞. ?科技資訊. 2010(30)
[6]國家隊基礎體能達標測試在省隊參考執行時的考量 [J]. 劉剛,溫英英. ?體育科技文獻通報. 2021(07)
[7]兒童青少年生活習慣與體能的關系研究 [J]. 李玉強,尹小儉,任思恩,劉媛,畢存箭. ?體育學刊. 2021(04)
[8]體能研究:概念、范疇、歷史與發展 [J]. 李廣文,師慶新. ?德州學院學報.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