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既是學生鞏固消化所學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檢驗教學效果,以便調整教學方法的有效依據。作為小學英語教師要在作業設計和評價上認真思考:如何既能設計出提高作業質量,增加探究性、實踐性、綜合性的作業,又不讓孩子和家長有負擔。因此,作業的設計與評價顯得尤為重要和急需改進與調整。
立足于小學英語作業要求,以及當前存在的問題,要實施作業設計和評價一體化,教師要遵循如下原則。
一、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原則:
1.要有針對性
英語作業設計的目的在于檢驗知識吸收情況,促進知識內化,鍛煉知識應用能力。因此,我們將作業形式改變原有抄寫單詞和句子,調整為隨堂小卷,兩道大題,第一題,主要考察學生的基礎,單詞的發音。第二題,主要考察知識的內化和應用能力。
2.趣味性原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對小學生而言。因此,我們設計思維導圖形式的作業,按照自己喜歡的形式和方法進行梳理和總結,在勾勾畫畫中完成作業。
3.要有層次性
教師應在作業設計中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分層進行作業布置。以此讓學生在作業完成中突破最近發展區,獲得階梯性的進步。我們采用分層作業,分為必做和選做。在必做作業里,也有不同程度的要求,例如:A層要求背誦全文,B層要求背誦標題句、功能句。C層能流利的讀熟練即可。
4.實踐性原則
任何語言的習得都是對生活認知的積累和深化。要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在實際生活中感受英語、體會英語、學習英語,學會學以致用。例如:在學習問路的第九模塊,設計的作業是在上學放學的路上,說說你是怎么從家到學校的?經過了哪些地方?運用所學過的句子或短語描述你上學的路線。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描述自己上學的路經過的地點。根據自己掌握的多少來描述,沒有限制,自己來決定。
5.自主性原則
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動性,讓學生自主的學習,作業設計還應該具有多樣性的特征,讓學生擁有自主選擇作業內容、形式和數量的權利。例如,給學生布置的思維導圖,可以單獨創造,也可以幾人組隊,團隊合作。這種只限主題不限形式的作業更能讓學生充分自由發揮。
二、小學英語作業評價的原則
1.作業評價應把握設計導向
作業評價是作業設計的一部分,也是對作業設計的反饋,需要教師在作業評價中以作業設計為導向,例如:隨堂小卷的作業,不僅給孩子一個分數或一個等級,給孩子書寫分和評語,比如,字寫得漂亮,Well done,perfect,come on等等這些小印章蓋在上面,讓孩子感受到老師看到了他的優點,感覺他是被關注的。讓學生在英語作業完成以及教師的鼓勵中自覺地學習英語、不自覺地運用英語,促進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全面發展。
2.作業評價應堅持客觀合理
首先要做到作業評價不隨意,評價語言既指出錯誤又保護學生自尊。其次,合理評價既不夸大鼓勵也不過分貶低,讓學生可以在作業評價中正確認識自我,學會正視不足,及時糾錯。。
3.作業評價應關注知識與能力的結合
作業評價的作用,一方面可以考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另一方面有助于改進“教”與“學”的方式方法,促進教師教學方法的改善以及學生學習方式的優化。因此,我們設計學生課文改編表演和課本劇表演等作業,在評價方式上不是單純的以好壞論說,而是頒發最佳表演、最佳配合、最佳語言等。不僅是對知識方面的評價,更是對能力和運用方面的肯定。
作業設計與評價的初衷在于激發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每一個學生,無論任何層次,都能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培養和延續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所謂 “教者有心”才能“學者得益”,只有教師認真探索和深入鉆研,精心設計,才能取得教學效率和學習效果的雙贏。
作者簡介:李鑫,(1985.08-),女,遼寧大連,本科,小學英語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