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藝術是社會現實的反映,是生活的升華。藝術家的創作要以深刻的思考來感知,深入生活,扎根于人民,通過不同的媒介表現社會的變化,體現人們的價值觀和精神維度的變化。如果少數民族美術忽略相關地區的現實,簡單地擴展民族風俗等,或籠統的引伸為主旋律性質的民族風情、民族團結、民族頌歌等理念,就會走出藝術本體的現實語境。因此,要挖掘民族主題藝術創作的地域文化元素,美術創作者必須對相關主題背后深刻的歷史文化細節有深刻的理解,并注重作品的思想表達,避免陷入單一的圖畫敘述和直白描寫的模式。
關鍵詞:少數民族美術;地域文化;美術創作
一、廣西少數民族題材美術創作發展概述
21世紀以來,隨著少數民族地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廣西的城市化進程從地方文明到區域城市化的背后發生了豐富的情感變化,這使得廣西少數民族題材藝術在探索新的藝術觀念時,藝術形式語言具有多樣性的表現。以當代中國水墨畫為例,其藝術語言開始出現在具有民族題材的中國畫中。就表現精神而言,當代水墨崇尚尊重和突出藝術家內心世界和個體思想的表現,表現出一種不同于傳統水墨含蓄抒情的精神內核的批判性、觀念性審美趣味。其水墨語言具有形式元素重、視覺沖擊力強的特點。與此同時,中國本土畫家也在努力探索藝術形式的語言。例如,在綜合材料創作中除了采用傳統的繪畫材料外,還采用新的繪畫材料進行鍛造、拼貼、繪畫、印刷等常用技法,還與巖彩、廣告顏料、油畫、水彩等材料結合使用。當地一些藝術家在采用新表現形式的同時,將觀念藝術、當代水墨、影像藝術等新概念運用到當前少數民族地區社會形態的變化中,使廣西傳統國畫領域中少數民族題材藝術的語言形式和精神訴求呈現多樣化的表現。
二、廣西少數民族題材美術創作的特點
(一)廣西少數民族題材美術創作群體
研究民族題材藝術的發展對廣西少數民族創作群體具有重要意義。歷史發展過程中廣西少數民族美術創作藝術家,已經逐漸形成美術協會、藝術院校和美術館,三者交互密切和頻繁,專業藝術家參與創作的培養已經成為一種常態。探索創作群體的地域分布、專業構成、文化背景、年齡分布、性別屬性、作品風格走向等,對于研究廣西少數民族題材藝術創作具有重要意義。高等藝術教育體系的建立和相關學科的理論研究是區域民族藝術學科創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二)廣西少數民族藝術創作的題材
廣西世居有漢族、壯族、瑤族、苗族、侗族、毛南族、回族、水族、仡佬族等12個民族。然而,民族藝術的發展面臨類型主題單一的問題,主要有民風民俗,民族團隊、民族節日等,然而,宗教的主題、邊境貿易和民族城市等都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在歌舞、民族節日的表演中,對民族文化沒有深入的了解,導致對模型的描述過于粗略。因此,在少數民族主題藝術創作中,整體呈現出焦點主題集中,但對一些比較不熟悉的民族主題關注不足的現狀。因此,民族題材的多樣性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導致題材的碰撞和體裁創作的高度相似性。同時,一些作品表現出時代精神不強,脫離現實生活,缺乏人文關懷和理性思考。
(三) 廣西少數民族藝術創作環境的變化
部分地區少數民族傳統木石建筑被鋼筋水泥取代,少數民族傳統工藝美術喪失,各種不同程度的現象,如民族語言傳承的失誤,都是他們內心精神世界變化的現實體現。在少數民族人民精神世界的變遷過程中,沒有體現出喪失自身文化認同的取向和對自身民族文化價值的誤判。城市化過程滿足了少數民族人民對現代生活的渴望,這顯然與少數民族自己的傳統文化相去甚遠。
三、廣西少數民族美術與東盟國家藝術交流的創新之路
在當前全球化不斷深化的環境下,跨地域文化交流已成為常態,廣西與東南亞、南亞的藝術文化交流日益頻繁,交流的藝術類型包括圖像、書法、繪畫、裝置藝術、民族藝術等,主題涵蓋了鄉愁、地域文化的保護與發展、生態環境惡化的緩解等與現實密切相關的藝術發展熱點話題,廣西民族藝術市場也在不斷擴大。藝術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在某種意義上,它也是社會現狀的反映。藝術家的情感表達有其深刻的社會背景因素。相似的社會環境使得藝術家們有著相似的社會關注點,對文化多樣性和相似性的討論成為東南亞和南亞當代藝術作品的共同主題。
在藝術創作方面,東南亞和南亞的當代藝術家主要是結合自己的文化,嘗試通過各種媒介來創作繪畫、新媒體和裝置藝術等,以表達地域文化下的自我和身份認同。這種探索最終使東南亞當代藝術受到國際藝術界的關注。特別是近年來,東南亞藝術作品在國際藝術市場上表現不俗。典型的現象是私人藝術機構越來越多,與國際藝術博物館和畫廊的合作不斷加強,越來越多地參與跨地區的藝術交流活動。
民間藝術組織對藝術交流起到了推動作用。進入新世紀以來,廣西開始出現一些地方性民間藝術機構,包括私人美術館,并逐步參與廣西民族藝術文化的發展,積極融入當地藝術體系的產業鏈,他們是當地民族藝術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致力于地區民族藝術文化的推廣和展示。
在頻繁的藝術交流和藝術對話中,跨地域探索相關的藝術發展案例和問題更具有啟發性,而不僅僅局限于某一幅畫或某一種藝術類型。地理文化和自然景觀的相似性使得廣西、東南亞和南亞在藝術發展的道路上可以相互學習,特別是在發展自身相關的藝術產業鏈,努力完善藝術市場。
參考文獻
[1]馬小虎.主題性美術創作之當代價值論[J].榮寶齋,2019(09):164-189.
[2]羅江.云南少數民族題材美術創作中的中國畫創作研究[J].民族藝術研究,2018,31(03):76-81.
[3]李勇.少數民族題材美術創作的特征及價值發現[J].民族藝術研究,2010,28(01):109-113.
[4]黃宗賢.新中國西部民族題材美術創作掃描[J].美術,2010(01):78-83.
作者簡介:
姓名:楊李
性別:女
民族:漢族
出生年月:1991.09
職務職稱:助教
工作單位:廣西城市職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