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聽評課不僅可以幫助被聽課教師改進課堂教學,同時還能幫助聽課者尤其是青年教師從真實的課堂情境中吸取好的經驗,促進教師的自我成長。本文以重慶市渝北區渝北中學的高三二輪復習課“河流地貌的發育”一課為例,記錄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并從筆者的角度分析了本節課的亮點、本節課的啟示以及一些建議。
關鍵詞:河流地貌的發育;復習課;亮點;啟示與建議
青年教師剛步入教師崗位,處于一個不斷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在這個成長過程中,最有效的一種途徑就是多向優秀的老師學習、觀摩優秀老師的課堂教學,并對觀摩的課堂進行分析和總結,總結好的教學經驗。2021年3月17日舉辦的重慶市高2021屆地理學科高三年級后期復習網絡研討活動,展示了高三二輪復習課“河流地貌的發育”,為青年教師提供了好的學習平臺。
一、“河流地貌的發育”復習課的教學環節
本節“河流地貌的發育”課的教學環節包括課前的考情分析,從真題的角度讓學生走進高考,了解本節內容在高考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給出河流地貌發育的知識結構,接著按照知識框架進行知識的復習,包括河流的侵蝕地貌和河流的堆積地貌的相關知識的復習和講解,并且在每種地貌的結尾出,給出高考題,以高考鏈接的方式,幫助同學們調動和運用知識解題。
二、“河流地貌的發育”復習課特色亮點分析
(一)注重對考情的分析
高三一輪復習側重對知識的全面覆蓋,夯實知識基礎,構建知識體系。在二輪和三輪復習階段注重對知識的專題復習的同時,也要讓學生走進真題、了解高考考點和考向。郭老師的“河流地貌的發育”的復習課,一開始就展示了近幾年的關于這一知識點的考點和考向,分析得出高考對于這部分知識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河流階地、斷面和沖淤的變化,從多個角度考察這部分知識。這個環節的設計,幫助學生了解了考點考向、讓學生知道高考怎么考。
(二)注重對知識的拓寬加深
老師在注重基礎知識和基礎原理的復習和講解的同時,也兼顧了對相關知識的拓寬加深。在河流的侵蝕地貌部分補充了河流襲奪、瀑布和牛軛湖的知識,這些知識是考題中比較常考的知識點,因此將它們補充進行講解。在講解這三個知識點的時候也注意了對深度的把握,層層遞進,對這個三個現象出現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和講解。
(三)注重講練結合
對知識及時的鞏固和運用是非常重要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了對學生能力+知識的構建和培養。在河流的侵蝕和堆積地貌的最后部分,都設計了高考鏈接。選擇了高考真題讓學生學以致用,“趁熱打鐵”。并且在做題過程中,注重了對學生分析材料獲取信息的能力的訓練和培養,不僅僅是讓學生做出這道題,更是培養學生做題的技巧,形成自己的解題思路。
(四)注重對知識的總結和知識結構的構建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十分重視對知識的總結和歸納。在對考情進行分析之后,對主干知識通過知識框架圖的形式進行了呈現,讓學生知道本節課的主要學習內容;在講解河流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之后,皆以表格進行了知識小結。最后又一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示了本節課的知識結構。通過這種反復強調的方式,讓學生注重對知識的總結和知識框架結構的構建,這對高三學生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
(五)注重知識的呈現方式
地理學科的特性,決定知識的呈現方式應直觀具體、生動形象。特別是在高三這個階段,學生每天見的最多的就是大量的文字信息,學生容易疲倦。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老師運用了大量的圖片與視頻資料,一方面便于學生理解知識,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學生的視覺疲勞,用生動形象的圖片和視頻吸引學生注意力。
三、“河流地貌的發育”復習課的啟示與建議
通過觀摩和分析老師的“河流地貌的發育”復習課,獲益匪淺。對筆者之后的教學有以下的啟示。
(一)以考情為導向,梳理知識結構
高三復習課的知識梳理和歸納,除了要以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為導向之外,還應該結合考情。分析高考真題的考點與考向,綜合各種因素梳理專題知識結構。在進入工作崗位的這段之前準備階段,作為準教師的我們應該在熟悉教材內容的基礎上、解讀課程標準、分析高考試題和試卷,把握地理高考考向與考點,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二)把握知識的深度與寬度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度的把握非常重要且有必要。對于筆者來說,現階段只能將教材上呈現的知識教給學生,但教材上知識的深度和寬度不足以讓學生應對相對較難的試題或者高考題,這就需要教師對知識進行相關的拓寬加深。在本節課中,郭老師對河流襲奪、瀑布和牛軛湖的知識拓展,非常有度。比如對河流襲奪現象的講解,同時展示示意圖讓學生大概了解河流襲奪的定義,然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河流襲奪并給出定義,接著一步一步帶領學生分析產生襲奪的兩個原因:分水嶺遷移和新構造運動。這種層層遞進的方式,將比較難懂的知識拆分理解,使得知識深入淺出。
(三)注重教學情境設計的連貫性
本節課河流地貌的發育以長江的發育為線索,對河流的侵蝕地貌的不同發展階段的侵蝕方式和地貌形態都是通過同一副圖片來展示和示意的。整個教學過程貫穿著長江的發育過程,具有設計感,仿佛看到了長江及其地貌的發展演變過程。
任何課堂都是有遺憾和不完美的,通過對本節課的觀摩和分析,提出筆者的拙見。
郭老師側重于分析河流地貌的考向和考點的分析,忽略了對課標的解讀。高考試題命制要以課程標準為依據,所以不論是新課的講授還是復習課都應該以課程標準為導向。考情的分析雖然間接體現了課標的要求,但是還是應該單獨把課標列出來、再結合知識給出每節課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學習之前知道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應該達到怎樣的目標,做到有的放矢。對于本節復習課,應該在考情之后和知識點復習講解之前加上教學目標這一部分,會更加明確。
作者簡介:付芳(1997-),女,漢族,重慶巫溪人,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