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英夏作為韓國九十年代暢銷作家,其小說一經發表,立馬引起強烈反響。文章就短篇小說《吸血鬼》從其創作技巧著手分析其小說中的后現代主義傾向,以此來窺探出小說作品中所映射的韓國當代年輕人的生活現狀及其意義。
關鍵詞:后現代主義 創作技巧 《吸血鬼》
一. 緒論
進入20世紀60年代以后,時代巨大變革引發人們對現實世界的思考,文學也開始進行后現代主義的革新。傳統現實主義認為現實是客觀的,作家應完全隱藏于作品背后或者以旁觀者的角度真實地再現客觀現實;而現代主義則認為現實之于人的主觀意識,到了后現代主義,現實成了虛構的,后現代主義作家認為“歷史和現實都不過是虛構,與此相比,文學作品亦作為試圖再現虛構的現實的另一種虛構。這樣,固定的意義或絕對的價值體系從此消失了,小說逐漸開始在一切都是不確定性中帶有荒誕的、幻想的、鬧劇的、滑稽模仿的形態。” 后現代主義小說作家從根本上否認文學作品的真實性,那么后現代主義小說的存在是要反映或揭示的就是“非現實”。與之相對應的就是虛構的小說,與傳統小說作家極力隱藏虛構不同,后現代主義小說承認甚至強調小說的虛構性。元小說作為后現代主義小說常用形式之一,其敘事策略能夠很好反映這一世界的“非現實”,即虛構性。
二.侵擾敘事
文論家戴維.洛奇曾經對元小說常用的六種技巧進行了歸納總結,包括排列、中斷、隨意、矛盾、短路、過分,其中短路是指“作者在文本中的描寫或敘述中常常介入文本,同時又懷疑作者存在的地位。 ”元小說常常在敘述過程作者隨意‘闖入’,達到侵入敘述的效果,如此一來,一方面暴露作品的創作過程,縮短與讀者間的距離,以此提醒作品的虛構性。另一方面,由于作者的介入沖擊了讀者以往的閱讀習慣,從而實現虛實混淆。
金英夏作品中常常以相框式小說的故事敘述手法以及頻繁轉換敘事視角的手法,以達到作者的聲音介入到文本之中。接下來結合短篇小說《吸血鬼》進行具體分析。
首先,金英夏的很多作品都運用了在一個文本中展開另一個文本的相框式敘事結構。金英夏通過相框式敘事方式,將作者所處的世界與虛構的世界重疊起來,并作為作品的虛構者和虛構作品中的人物之一介入文本,從而暴露出文本的虛構性。這都是為了告訴人們現實和藝術想象的虛構之間存在裂痕。
小說中出現了三個并立的世界、金熙妍(音譯)丈夫的世界、金熙妍的世界以及作家金英夏的世界。在小說開頭,走向作家金英夏的世界,金英夏長篇小說《我有權破壞我》(音譯)發表,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收到了不少讀者的信,但沒有一一拆開沒來得及,一天晚上作家金英夏接到金熙妍的電話,才讀了她的信了。接下來金熙妍的故事開始。金熙研在信中不僅講述了自己的三次戀愛,而且她懷疑與自己新婚燕爾的丈夫是吸血鬼,開始尋找證據,并且在信中穿插了與丈夫相遇的過程及其婚后生活,也描述了一些丈夫創作的電影情節和小說中對現實世界的感受。他的作品里充滿死亡和空虛,這就是丈夫的世界。
簡而言之,這部小說作家金英夏的登場,把信件寫給金英夏金熙妍“女人懷疑自己的丈夫吸血鬼”的故事,再在金熙妍的故事中,她的丈夫寫的吸血鬼故事的電影劇本。即該小說結構由女子丈夫的故事、金喜妍的故事、作家金英夏的故事構成的多層結構。多個故事中有不同的故事,人物在不同層次的故事中相互呼應,使讀者在真實與虛構之間混淆。
其次,作者在小說中頻繁轉換敘述視角,以此作者將自己的聲音介入到文本中。傳統的現實主義小說為了展現故事的完整性,以全知性的視角,即第三人稱的視角來進行敘事,而客觀的觀察者視角則是盡力掩藏作家的聲音,以此給讀者帶來真實感的效果?,F代主義小說多采用第一人稱敘事,表現出人物主體的意識流向和心理活動的變化。傳統小說通常只采用一種敘事視角,但金英夏通過第三人稱和第一人稱相結合的侵入敘事,作者自己的聲音強行介入文本。舉例如下:
???? ??? ?? ???. ? ? ??????......(? ???? ?? ???? ? ??? ??? ? ??? ???? ?? ?? ????--??) ?(沒有必要進行說明,畢竟兩人都很年輕...... , 這一部分詳細敘述了與那個男子相遇的經過,對此省略——筆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他不僅拍攝政治性電影,而且還拍攝一些喜劇愛情電影......, 這一部分是金熙妍對愛人制作的喜劇愛情電影的說明,過于冗長,沒有必要,進行刪減——筆者)
從以上的例子來看,作者以第三人稱視角敘述了金熙妍的情感生活,以及懷疑丈夫是吸血鬼,但在這個過程中,作者以第一人稱視角介入文本,向讀者展示了小說創作的過程。
三.虛實并置敘事
金英夏為了打破現實和虛構的界限,在作品中經常引入元小說的技法。他的小說通過元小說敘事手法模糊了現實與虛構的界限,完全顛覆了傳統現實主義小說的敘事結構?,F實主義小說明確小說與現實的界限,通過小說突出現實。而后現代主義小說中,傳統的現實與虛構的二元對立模式已被打破,但虛構與現實之間已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元小說通過模糊小說和現實之間的關系,將焦點放在兩者的關系本身上。通過這種方法不僅揭示小說本質上的虛構性,更是指出了作者和讀者所處的現實世界還有虛構存在的可能。小說的世界讓人難以辨別是現實還是虛構,使人充分感受到小說的不確定性。金英夏的短篇小說《吸血鬼》就是一個代表性的例子。
在小說的開頭,話者介紹自己是長篇小說《我有破壞自己的權利》的作者,表示因為那篇小說的素材是關于介紹自殺的人的故事,因此偶爾會接到奇怪的電話或者信件。即該小說的作家金英夏以自己為敘述者,介紹自己收到的信件內容。寫這封信的名叫金熙妍,該女子稱,自己是72年生,27歲,與電影制作人相識相戀,并在分手之后,在與電影制作人相遇相愛的地方與前任的朋友相遇相識相戀,
在這篇小說的開頭部分,作者介紹了自己在長篇小說《我有破壞自己的權利》之后,經常接到奇怪的信件和電話的情況。另外,金熙妍在講西蒙-德-波伏娃的小說《人皆死》時,想起了金英夏在短篇小說《???》中提到的那篇小說。這些都是我們所處的現實中真實發生的事情。作家金英夏出版了名為《我有破壞我的權利》的長篇小說,短篇《???》中提到了西蒙·德·波娃的小說。由此就使得吸血鬼變得富有真實性。而作者通過吸血鬼這一形象將虛構的存在與實際的事實巧妙地混淆起來,模糊了現實與幻想的界限,小說的發展方向也是如此。這部小說采用了“事實(介紹讀者來信的作家金英夏的故事)+虛構(金熙妍的信,她的丈夫創作的吸血鬼劇本,認識金熙妍丈夫的作家金英夏)”的結構。在小說的結尾部分,作者說:“我認識一個叫金熙妍的丈夫的文人同事?!庇捎诮鹩⑾牡膶嵲谛?,讀者也感覺到了金熙妍丈夫的存在。實際上,在互聯網檢索網站上有人提出“吸血鬼中出現的文人同事是誰?”的問題,而與《吸血鬼》有著相似性格的金英夏身邊的同事也提出了這個問題。《吸血鬼》通過這種存在于現實和虛構門檻的元小說,使小說充滿了不確定性的特質。
如同上述意義,《吸血鬼》這篇小說在作品的各個角落安排了我們所知道的現實事件,加強了吸血鬼的真實性。就像吸血鬼劇本的最后臺詞一樣,說不定他們還活著。不是在電影或小說中,吸血鬼確實存在于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敘述甚至讓人懷疑金英夏的真實性。
四.結論
首先,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的侵擾敘事將讀者推入文本漩渦之中。并且小說提醒讀者,作者不是小說的發明者,而是直接借用語言、藝術和文化傳統來創作的。讀者自己也可以成為作家,利用語言、藝術、文化傳統參與創作。其次,通過虛實并置的敘事方法,甚至使我們自己都懷疑我們自身的真實性,從而暴露出無法與他人溝通,只在虛構中流露出欲望的吸血鬼的形象或許就是我們自己。 此外,小說也展現了這個時代的虛幻荒唐,引起了讀者對自身存在的思考。
通過元小說敘事策略,作家金英夏的小說使讀者徘徊于現實與虛構之間,并深陷零散的情節中去拼湊的中心及意義。金英夏承認小說的虛構本質,是純粹語言的堆砌之物?,F代社會是一個語言泛濫的時代,語言不僅是人們用以表情達意的工具和手段,語言甚至構建了現實與歷史,所有人都生活在語言構建的現實之中,一切真理、價值觀都不過是語言符號言說的文本而已。
參考文獻
1. 金圣坤著,關于后現代主義幾個理論文的思考,沈默譯,載《國外社會科學》,1988年
2. 胡全生:《英美后現代主義小說敘述結構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
3. ???, 「???」,『?????? ? ? ??? ??? ???』, ??????, 1999?
作者簡介:朱坤路(1994-)男 漢族 籍貫:山東菏澤 青島大學 碩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韓國文學